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杜钰洲:以“品牌生态”重构新能量
国际化、本土化与时代感
国际品牌在本土化过程中必须吸收本土的营养,同样,我们的国际化过程也要吸收国际的营养。但多元文化必然有一个新的共同的东西,这就是时代感。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从一个服装加工大国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用名牌战略来引领服装业实践的大国。
这个时代的到来既反映了我们产业的进步,更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审美要求提高,因此对品牌的需求扩大了。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在升级,而在衣着消费升级里面,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品牌。
品牌代表了中国服装业在世界市场上的软实力。因为我们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生产任何品种、任何质量要求的产品,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水平。我们这支生产和技术队伍的成长用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国际品牌本土化的进程这么快,就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而在品牌方面,我们还在学习、在起步、在研究如何加快中国产业的品牌实力。
当然也应看到,当前我们本土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事实就是中国的品牌已经在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具体体现就是我们的品牌已经在采纳、吸收世界的营养,取得了在不同国家的生存权。在跨国配置方面,已经有一批企业吸引了国际智力,比如有的品牌为适应欧洲市场,选择了欧洲的设计师、技术专家,目的在于掌握欧洲对服装的需求,物质的和文化的。
国际品牌在本土化过程中必须吸收本土的营养,同样,我们的国际化过程也要吸收国际的营养。就如中餐在国外必然有点变味,西餐在中国也必须变味。但多元文化必然有一个新的共同的东西,这就是时代感。品牌也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品牌,和前几年有一点不同。我今天想在这里说的是品牌生态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品牌建设。
关注“品牌生态”
当一种信任度很高的偏爱形成,你这个品牌就有了生命力。这一定是一种“生态”,温室的鲜花没有抵抗力,你也吸收不到国际营养。
首先,品牌不只是一个商标而已,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一个标志,是一种产业的上层建筑。生产者希望得到消费者的偏爱,这样他才能扩大市场、扩大收益,但是消费者为什么偏爱这个品牌?这是生产者往往不了解或者不善于了解的问题。
现在经常看到的一种办法,就是向消费者吹嘘自己的品牌,用一些很难摸得着的、新的词汇让消费者感到新鲜。我到过一些企业,他跟我讲他的品牌特点是简约。那你究竟是怎么简约?你和一般的休闲装相比怎么突出简约的特点?我没有看出来,他也说不出来,但是他给消费者一个概念——简约是流行的,你就得买我的。这种概念不够巩固,其实生产者在消费者中建立偏爱是通过产品传递的。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产品如何适应消费者,就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今天的消费者需要质量、文化品位、审美享受,因为服装就是人的一种形体语言,他的服装代表了他的身份、情感、职业,在不同场所的态度,对不同人群的态度。而我们的服装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如果你的品质、文化承载不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你就可以在消费者中建立信任,消费者就会产生偏爱,然后重复购买。当一种信任度很高的偏爱形成,你这个品牌就有了生命力。正因为在任何环境条件变化的时候都能拥有这种能力,国际品牌才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具有了这种吸引力。
简单地说,国际品牌本土化对我们有冲击,如果只是要求海关加税,这样也保护不了我们的品牌。这一定是一种“生态”,温室的鲜花没有抵抗力,你也吸收不到国际营养。
处理好民族与世界、传统和现代的矛盾
时代感就像一种普照的光,它会照到所有的角落、所有的民族;而所有民族的特征、传统都会披上时代的色彩,这样就使民族文化产生了新的光辉。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文化方面多元化。因此,在品牌的问题上始终要处理好两对矛盾,第一对矛盾是“民族的”与“世界的”。
“民族的”和“世界的”都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民族文化。原因就是民族的生存和民族的交往是分不开的,必然互相吸收、兼容并蓄。在中国,衣着方面的民族文化不是哪一个民族的,不仅仅是汉族的,也不仅仅是满族的,如果说是满族的那就是旗袍了。从我们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它就是多民族交互作用的一个群体,比如汉民族吸收少数民族的,有众多的表现。
也不仅仅是我们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的服饰文化传统,在我们的传统中始终包含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营养。敦煌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但是敦煌的艺术恰恰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交往的历史。今天更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因此,民族的和世界的这对矛盾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要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特质来分析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它不是由哪个设计师主导的民族文化,恰恰相反,现在需要我们的设计师了解在中国百姓生活中正在酝酿成熟的、吸收了世界多元文化影响的新的民族文化。
世界是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的,这种多元化的共性就是时代感。时代感就像一种普照的光,它会照到所有的角落、所有的民族,而所有民族的特征、传统都会披上时代的色彩,这样就使民族文化产生了新的光辉。我们身在其中往往不觉得怎样,其实,中国的现代时装也在变。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华民族的服装一直在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丢掉了民族的传统,而是在发展传统,它适应了中华民族现代的生活、现代的交往、现代的工具。但是,它不会丢掉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就是一个阶段和前一个阶段的衔接,是一种批判性的继承,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古、抄袭古代。
第二对矛盾是“传统的”和“现代的”。从老百姓的生活来看,对于传统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状态下承袭,不用人们去教导它。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吸收很多新的东西,时代的东西。交通条件变了,通讯条件变了,中国和国际交往的条件变了,这些都加强了中华民族现代生活的时代感。
在这个时候,我们确实要有意识地注意发掘自己民族文化的营养,而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历史上凡是丢掉自己民族传统的民族,往往都是被消灭的民族。他们被别的文化完全同化了,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但中国不会,中国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相当一批人才在正确地发展自己的传统、吸收时代的营养、接受时代的光辉,从而发展出新的个性。
从品牌与环境的关系寻找新能量
文化生态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适应它。不是你在创造一种文化而是你在适应一种文化,你的创造性在于你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潮流的把握;不是你在创造潮流,而是潮流必然创造优秀的品牌。
今天,研究品牌的发展能量、潜力,要从品牌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寻找本源性的东西。我认为品牌的能量在于品牌生态概念,即是否具有持续的或者环境的认同?是否能持续地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发展的营养?品牌既然是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一种评价尺度,那我们就要从品牌的创造性说起。我们说品牌代表了中国衣着产业、包括纺织产业的软实力,也就是创造力。
前段时间我们曾经提出,品牌的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品质、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它贯穿在创意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消费过程中,概括起来就是社会过程。
第一点,品质。我们强调技术进步,如果没有技术基础的保障,就没有品牌可言。品质的信誉是品牌生态的基础,比如人们欣赏手工,手工代表了一种传统,也代表了一种个人的创造力。我们的骨干企业在服装制造上相当先进,国际同行看到我们的现代化工厂都感到震惊,因为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业一个重要的竞争力。它带来了成本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这就是竞争力。
而当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进水平的技术工人和科学的管理时,接下来围绕品质,要对现代技术的发展成果以最高的兴趣来吸收。与CHIC同期举办的面料展,就在为服装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发光的、智能的、环保的、记忆的⋯⋯能够表现服装性格的面料不断涌现。如果我们的服装企业、品牌不把自己的设计触角深入到面料领域,我们的品牌发育就会失去重要的基础。
第二点,创新。中国从生产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创造是我们的主攻目标,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品质需要创造,原材料需要创造,加工方式需要创造,表达文化更需要创造,因为文化是服装品牌在多元化时代特别需要研究的、非常复杂的领域。
如果仅仅把创造理解成款式,整天研究你的款式和别人怎么不一样,你花了很大的成本,也不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这个创造还关系到我讲的文化生态。一棵大树,它的根扎得很深,吸收的营养也很多,那么它就有生命力。我们却常常是主观地去研究这个创造。比如中山公园的千年古树,本来根扎得很深,但人们在古柏中间植上草丛,接着就浇水,浇水的结果导致古柏的根不再往下伸,改变了它的生态。文化生态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适应它。不是你在创造一种文化而是你在适应一种文化,你的创造性在于你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潮流的把握;不是你在创造潮流,而是潮流必然创造优秀的品牌。
最近,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戈巴克写了一本法国时装史。他是亲临者,因此写出了法国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的成长过程。那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一个对时代考量、掌握,因此产生创造力的过程。创新的目的是适应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引导性就是你掌握了时代的前进方向,那么你才具有对产业的引导力。
第三点,快速反应也是一种产业文化,是服装创造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因为消费者的文化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孤立的,任何一个文化事件、政治事件、交往事件都会带来衣着文化品位的变化。
有人说,时尚、时装就是一个周期的事情,你把过去的再拿出来做一遍就是创新,不见得。周期性的存在,只不过是说有共性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共性的东西是在个性化中发展的,是在批判中继承的,不会和原来完全一样。而我们有些品牌在表现自己的技能时,把路易十五、十六时代的服装搬上我们现在的舞台,使现在的人感到很新奇,但是对法国人来讲可不见得感到新奇。这不能起到引导时尚的作用,只能是把传统的文化再现一下,有一定的改造,但是缺少创造。人们现在还要束身吗?还要束腰吗?这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理念,现代人不会为了一种形式而束缚自己的身体,而是要一种休闲,休闲的表现是一种宽松。我们有些服装把人束缚得迈不开步,我觉得这没有什么意义,它离开了时代。
快速反应也就是品牌对消费者的适应性。很多时候似乎是品牌在引导消费者,但这是假象,其实是你的品牌在本质上掌握了消费者的文化脉搏。消费者一看到这个服装就说“这是我想要的”,其实消费者早就想要了,但他自己表达不出来,只有设计师能表达。这才是设计师的功劳,设计师是在为消费者创造。如果仅仅是自我表现,那就是画一张画,做一个雕塑,所谓现代派的艺术。服装是一种实用的艺术,是给人穿了以后有动态的美,是流动的音符。所以说,快速反应能显示品牌对于时代的感受,对于时代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敏感性。
第四点,社会责任。这是品牌生态的一个总体概括。服装品牌所用材料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你的资金需要从消费者腰包里拿出来,而资源、能源、水源都是整个生态的要素。我们当然要关爱、回报社会,一种表现是从企业的财富中拿出回报,比如纳税,比如给生产者的待遇、工资。
而从整个经济全局看,我国纺织服装业目前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比较优势较为突出。现在加上创新优势,就会更多地为国家创造财富,为新兴产业创造条件,这难道不是社会责任吗?所以说服装品牌的发育涉及到国家的软实力,如果国家各个行业的品牌都站到世界的主流中、站到世界的前沿去,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强国。
总结一下,品质是品牌的物质基础,创新是灵魂,而快速反应是活力。好比一个人,有肌体、灵魂,但思想不能动或动作缓慢,这也没什么竞争力和潜力。而社会责任好比是道德、一个品牌的德行,如果你对消费者、对同行是不道德的,你的生命力就会萎缩。以上四个方面都具备,就相当于人的肌体是健全的。因此,品牌要具备能量,就要考虑好品牌生态的问题。
好的生态才能支持品牌发展
独木不成林,一个好的生态应该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婀娜多姿的万木,还要有众多的小草。从纤维、面料、服装、家纺一直到色彩,我们倡导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时尚创意。如果我们的行业整体上有品牌的意识,在国内、国际都有一个品位要求,那么我们就有了品牌文化。
那么,名牌战略是不是说有几个大牌子,我们就算强国了?这样看就太片面了。因为独木不成林,一个好的生态应该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婀娜多姿的万木,还要有众多的小草。也就是说,不管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原则是一样的,适应做大就做大,适应做小就做小。因为消费者的人群数量是不一样的,我适应某一部分人群,我就认认真真研究、创造,为他们服务。
我们行业的软实力,首先要有创意,要有发现。因此去年我们在上海面料展期间开辟了创意空间展,意图就在于不仅仅是服装、家纺,而是从纤维开始创造。纤维的创造要解决环保面料问题、服装的表现问题及功能问题,这些都属于时尚的范畴。从纤维、面料、服装、家纺一直到色彩,我们倡导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时尚创意。我们要研究一下品牌供应链,大家都要关注上下游。好的纱线应该给好的面料,好的面料应该培育好的纱线,面料和服装业也如此。如果好的服装名牌老用你的面料,你就成为品牌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就服装论服装,还要关注“文化生态”。文学、艺术、绘画、音乐、雕塑,都应该成为我们服装品牌企业关注的领域。一些走在前列的服装企业,样品间内展示的不是服装样品,而是企业文化。但也仍有相当多的企业还没进入到创造品牌的平台上。如果我们的行业整体上有品牌的意识,在国内、国际都有一个品位要求,那么我们就有了品牌文化。这种文化,科技创新要投入,品牌创造要投入,营销渠道创造也要投入。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里讲到,我们要从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核心就是创造、创新。我们纺织服装业的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有三个内容:
第一,从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出口——投资综合拉动;
第二,从第二产业为主的带动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
第三,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转向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科学管理。
中国的服装品牌,正走在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标志性产品”的道路上,我想这一天应该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