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赵洪:中国与土耳其两国针织产业的对接
因为具有同样的身份--纺织服装加工大国,中国与土耳其土之间不可避免地在这一领域存在竞争,《伊斯坦布尔宣言》至今仍然能让中国的纺织界人士感受到不友好的气氛。中土两国之间的纺织业难道没有合作的余地吗?近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洪率部分中国针织企业及产业集群赴土耳其考察访问,更多扮演的是合作使者的角色。
《中欧纺织品协议》今年年底即将到期,而我国纺织品,特别是对土耳其针织产品的出口显示出惊人的贸易顺差:根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向土耳其出口纺织品与服装达20亿美元。与此同时,土耳其向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与服装仅为6000万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洪近日带领部分针织企业负责人和江苏祝塘镇产业集群的镇党委书记何建华等踏上土耳其的土地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竞争在市场
当真正踏上爱琴海自由贸易区时,虽然外贸统计数字让土耳其纺织界倍感吃惊,但当地企业却对中国代表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爱琴海工业联合会将中国访问代表团分成4队,然后和当地不同类型的针织企业进行合作商谈。
很多土耳其生产企业表示,他们会考虑从中国的纱线企业购买纱线、织物以及进行OEM加工合作;土耳其著名的内衣生产厂BENSAHTEKSTIL董事长伊不拉罕.本利先生在此方面已经与中国的有关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还有与欧洲有着26年贸易关系的Sateks公司董事长爱芙?古鲁牡女士多次诚恳地表示作中国公司贸易代表的愿望。赵洪感觉到,即使身处纺织业较为发达的爱琴海自贸区,也很难找到中国纺织品与土耳其纺织品激烈竞争的事例。
事实上,中国纺织品与土耳其纺织品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欧洲市场的竞争。这也很容易理解:土耳其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主要在欧洲。
在2006年土耳其所列出的十大出口商品类别中,纺织品、服装占了五大类,其中针织类产品出口额占77. 33%。土耳其前十大出口贸易伙伴中,列在前六位的国家都是欧盟成员国。
互补在哪里2006年,中国对土耳其出口针织服装2.4亿件、梭织服装2134万件,针织服装在我国对土耳其出口数量中占主导地位。赵洪认为,从表面上看起来,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针织品贸易品种相近,竞争激烈,但实际上还是存在互补性。
首先,在原料方面,中国与土耳其之间存在互补性。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棉纺大国,棉纺能力居世界第一,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此次考察,赵洪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土耳其拥有长绒棉,适合纺高支纱。如果土耳其棉花出口中国,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土耳其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从而减少中国对土耳其的纺织贸易顺差。
赵洪介绍,虽然从领土面积上,土耳其地跨欧亚(97%的领土属于亚洲,3%的领土属于欧洲),但从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上,在土耳其都会感觉到浓郁的欧洲气息。置身于美丽的伊兹米尔,即使在路边的服装小店,你都能感觉到其服装设计体现出欧洲最新的流行趋势。赵洪认为,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纺织品的设计方面将欧亚两种风格融合,受到了欧洲市场的欢迎。
土耳其在设计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在纺织前道产品的开发方面的优势正好能够与之互补。比如在此次访问中,桑阳集团的董事长陆文昌带去了60支的针织亚麻纱面料以及成衣,很多土耳其企业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合作潜力巨大
赵洪认为,中国与土耳其在纺织领域特别是在针织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他对于今后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个想法是中国针织企业应该尝试在土耳其投资建厂。土耳其是欧盟海关联盟的成员,具有享受出口欧盟优惠关税及无配额的优势。赵洪建议,中国针织企业在国外投资时,应该特别注意欧盟原产地规则。
欧盟对于加工货物的非优惠原产地确定标准,是按最后一道加工工序的国家来确定原产地,具体条件如下:一是有实质性的;二是有经济价值;三是在一家有此专用设备的企业加工生产;四是加工所得产品是一种新产品或者是深加工产品。
赵洪认为,依据欧盟原产地规则,如果中国针织企业在土耳其投资,最终使产品的原产地是土耳其。仅仅在土耳其进行加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加工的产品,因此,资金投入量会比较大,收回成本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二个想法是集群对接。中国纺织行业在发展过程逐渐出现了一批产业集群,土耳其在发展自己的纺织工业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目前,土耳其的纺织产业大多集中在Anatolia东南地区、地中海地区、爱琴海地区、Mar amara地区、伊斯坦布尔地区等。
基于中国与土耳其纺织产业的共同特点,如果能从产业链资源跨国配置的角度,建立区域间产业集群合作的模式,双方将能实现共赢。赵洪建议,促进中土纺织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对口合作,建立产业姊妹镇,更加充分地发挥双方的集群优势。
还有一个想法是品牌引进。赵洪认为,引进土耳其服装品牌,不仅仅可以让中国人体会到崭新的具有欧亚风情的服装设计理念,而且有利于减少中国与土耳其的纺织品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