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谈纺机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报(2005/5/30) | 发布日期:2007-05-30

  服务纺织工业发展  机械装备仍需提高

      中国纺织报编者按:

      最近几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迅速。一大批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不断面世,既降低了我国纺织企业的投资成本,又促进了全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影响下,我国的纺织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含量、参与国际化竞争成为企业极为重视的课题。

      纺织产业的新动向,对纺织机械提出了新要求。这一要求总的来说就是更高的纺机产品性能,如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机电一体化水平、更高的生产效率等。但是,纺机下游的不同产业,对机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对于各个不同类型的纺机产品,纺机企业该如何把握这种趋向?企业应该如何把大方向上的判断具体化为企业生产的实际目标?

      中国纺织报经过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了有关行业部门的负责人及专家。话题围绕各个门类纺织机械的发展前景,并就企业关心的一系列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这一组专题能对我国纺机企业有所借鉴和启示。

 

      新形势有新要求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徐文英

      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标志。大量新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拉动,新纤维、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都促使国内棉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目前棉纺企业的设备使用状况来看,棉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和效率均比较成熟,一方面加速了棉纺织这个传统产业与新型现代技术的结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棉纺行业的产业升级。

      可以说,这些年,国内纺机行业自主创新生产出的不同档次的纺织机械,基本适应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需求,为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十五”末期,我国棉纺织行业76.05%的纺纱设备,28.58%的织造设备都是国产,57%的棉纺环定纺纱设备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中的装备水平更胜一筹,其中,清梳联的比重占到38.4%,自动络筒机的比例占到47.74%,无梭织机的比例占到28.71%。这些先进装备的使用,直接提高了棉纺织行业生产工序连续化、装备控制自动化、检测控制信息化水平,推动了面料印染水平提高,终结了多年来面料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

    有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棉纺织行业共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19.8%,投资增幅下降35.7%,投资趋于理性。通过行业和企业反馈的信息,可以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资时,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也就是把调整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三无一精”产品比重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因此,先进设备的更新换代首当其冲。尤其在下游产业需求和对高附加值产品的追求的促动下,大型优势企业更是配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棉纺织装备,来实现产品的高档次。此外,随着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变化,棉纺织行业正加紧进行适应性调整,对纺织机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国内纺机制造业既要很好地把握机遇,更要不断地创新来迎接挑战。

   
      成熟装备再升级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  郑植艺

  化纤工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比较成熟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化纤生产技术和装备国产化都取得重大突破,化纤行业还一度成为投资热点,导致产业链脱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近年国家对化纤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引导行业理性投资,协会也及时建立了预警机制,推动化纤行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升级,控制常规品种的过快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国内化纤业正逐步回归理性,投资方向、多向高新技术和差别化纤维品种发展,目前,企业对化纤装备的需求将由规模数量型向技术品种效益型转换,企业技术改造所需的高新技术纤维的生产装备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今后,我国化纤产业的产能还将继续扩大,终端消费市场趋向多元化、差异化、功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重点发展高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是化纤工业“十一五”的主攻方向。目前化纤企业对装备的需求将以技术改造为主,而且对生产高新技术纤维的关键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提高产品差别化率的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根据市场的需求,有些嗅觉敏锐的化纤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在积极开发各品种的高端化纤装备。化纤机械的制造商今后所要做的就是找准市场需求定位,加快机电一体化和工艺软件包配套的研发步伐,全面提升化纤装备技术水平,以提高国产化纤产品档次。


      急需先进技术助力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  彭燕丽

      毛纺织业在我国整个纺织工业中的比例不大,国内纺机企业对此关注并不多,尽管部分纺机厂也在加强毛纺设备的研发投入,但多年来的技术提升并不多,不能满足大中型毛纺织企业生产高档产品的需求,尤其优势、毛纺织企业基本都是使用先进的进口设备。国外一流设备制造商技术水平高,设备性能稳定,而且瞄准中国的纺织大市场,在中国设有办事处,售后服务非常到位,为行业提供了产品创新的发展空间。

      虽然传统毛纺设备的国产化不能满足毛纺行业的生产和设计研发,但是就目前毛纺企业的使用设备情况看,在某些方面国内纺机制造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毛纺紧密纺改造、特种动物纤维初加工、半精纺毛纺工艺等的设备应用。其中,半精纺毛纺工艺是棉纺或毛纺企业根据现有棉纺或毛纺设备做部分改进,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应用范围广。随着半精纺工艺日趋成熟和普及,无疑需要有专用设备相配套,如果国内纺机厂可以借鉴棉纺设备的优势实现半精纺设备国产化,一旦开发成功,市场潜力很可观。此外,国产纺机在羊绒梳理初加工环节的设备技术也比较成熟,尤其在宁夏、内蒙古等羊绒加工基地,纺机企业与当地加工企业联合开发羊绒分梳设备,起到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我国毛纺织行业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加紧应用新型纺纱技术,推广羊毛细化改性及防缩、可机洗等整理技术,提高毛纺产品质量,实现行业的更大发展。因此,毛纺织业急需有国内外的先进毛纺设备提供技术助力。


      继续做好特色研发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 李金宝

      印染行业不仅用水量大,而且排污影响环境。国家一直在积极治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倡导广大印染企业重视清洁生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担责任。作为装备,印染机械的发展方向只能是环保、节能、节水,那些耗能高、工效低的印染装备必将逐步被淘汰出局。

      除了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客观要求之外,印染行业自身发展和市场要求也需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印染行业产能增长和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因此,印染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将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更多的需求能够提高印染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的高效、环保、节能的先进印染设备。就这一点来说,国产印染设备还远远不能符合实际需要,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几年,国内生产企业已取得一些技术进步,西安德高开发的自动化性能高的印染在线监测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明显提高印染质量和档次。国产印染机械厂应该加快产品开发和创新步伐,只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目前的市场需求,把握住印染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取得更大的丰收。比如,在当前纺织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印染设备应该向宽幅、多套色、多种刮印方式以及适应针织品印花的方向发展。再比如,国内针织品需求量快速增长,针织出口量已大于机织产品,印染装备制造企业开发适合平幅或筒状针织物加工的各类针织染整设备,特别是开幅平幅针织物的连续染整设备,适用于各类针织物、弹力织物加工的平幅连续前处理设备,是市场和用户关注的热点。


      国产纺机应精而专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  朱民儒

      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个大型项目,就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有数据显示,去年产业用纺织品的增幅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用纺织品较高的利润空间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这就增加了对相关纺机设备的需求。

      由于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各异,它与纺织以外的行业有着更紧密的关联度。比如建筑、医疗、卫生等工业的发展,都会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随着大气除尘对过滤布的性能要求提高,大量高温纤维也大有用武之地。而且纺织“十一五”提出了降低能耗的目标,所以控制成本、降低资源消耗,都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些都
需要有设备的支持。

      另一方面,诸多性价比高的国产纺机设备的问世更加速了这一投资热潮。举例说,以前进口一台纺粘无纺布设备,价格在1000万美元上下;而国产设备问世后,同等规模的设备,其价格只需200万元。因此,目前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90%以上是小企业。正因为这样,行业协会应努力做好引导规划,使行业合理有序发展。反而一些老企业,因为有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多引进国外高性能的纺机设备。

      目前,国产织机与进口相比仍然存在着能耗大、效率低、自动化控制差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有些产品用国产设备尚不能制造,例如高温纤维的制作技术在国内就还不成熟。这会导致低端产品大量生产却卖不出去,高档产品大量需求却生产不出。而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影响将是企业大量进口高档国外设备来满足生产需求,国产纺机遭遇“冷门”。

      差距将不断缩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梅自强

      目前,国际上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原料的质量、品种和纺织染整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我国纺织工业自主创新的重点是跟踪国际纺织技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而作为为纺织业提供装备支持的纺机制造业,重点应该是改进和提高纺织机械技术、装备水平,为纺织品的开发创新创造条件。

      “十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国内纺织机械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棉纺织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纱、布产品结构的调整。2005年精梳纱比重已占25%,无结纱占55.32%,无梭布占52.74%,增强了纱、布、印染布、针织、色织和服装等后加工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从总体上讲,国产纺织机械的技术及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一因素使得我国纺织产品质量、品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性能的纺织设备还在大量进口。

      举例来说,国产的成套棉纺新设备基本可以达到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国际最新技术相比,差距主要反映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弱等方面。国内的紧密纺技术虽然引进了不少,但国产机型还需要不断总结管理使用经验,提高技术的可适用性。我国生产的转杯纱的比重还比较小,国产转杯纺纱机速度低,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也不高。而国产精梳机的工艺性能、速度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可以满足一般生产,离生产高质量精梳纱也还有差距。目前,棉纺织企业的更新改造所急需的高档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筒机还在依靠大量进口,国内的纺织机械制造商要着力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才能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当然,还有国产器材专件,‘它是影响装备整体水平,影响纱、布质量,影响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布、钢领、胶辊等专件的创新仍是纺机企业的工作重点。

      可喜的是,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的“十一五”发展纲要就是要实现国产纺机设备的产品升级,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的纺机企业将更多地应用现代纺织技术,为纺织企业提供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人,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提升经编设备硬件水平

      --中国针织m业协会理事长  杨世滨

      随着近些年国内装备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得目前国内针织生产企业的使用装备有所改善,而且在针织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针织机械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是必须的,针织企业陆续淘汰陈旧的低档设备,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这就为纺机行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现阶段的部分国产常规针织机械,如大圆机、袜机等,设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可以满足国内针织企业的生产需求。但是,高性能针织机的国产化产品还有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织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特种规格产品的开发。尤其迅速发展起来的经编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服装、家纺,到土工、建筑、航空的产业用纺织品,应有尽有,也是协会近期要加大发展、引导和普及力度的项目,在中国有着浙江海宁、福建长乐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但是,从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多数经编企业使用的陈旧经编机几乎被淘汰掉,而由于国产经编机的技术性能局限,企业更多选择了像德国卡尔迈耶这样的国际品牌设备,这就足见国产纺织机械在供需方面的尴尬。

      今年是纺织工业的科技创新年,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角度考虑,要提倡创新,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就要努力引导行业和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首要就是硬件上的提升。目前行业先进设备比例大约在25%左右,在“十一五”时期将加大先进设备引进和改造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末先进设备比例占到40%以上,行业总体设备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希望国产针织设备在继续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设备制造商能够加快开发步伐,加大高端设备的研发力度,以适应下游用户单位的产品开发需求。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