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欧盟

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专题调研

来源:商务部 | 发布日期:2006-09-13

    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也是意大利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设计富有特色、生产不断创新、销售网络完善的整体构架,三大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高品质的纺织品和多品牌的成衣服装代表着时尚业的潮流和趋势,也使意大利成为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

    一、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基本情况

    (一)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现状

    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因其完美的设计、精巧的制作和技术高超的后处理闻名世界,行业内知名品牌林立,顶级名牌产品如范思哲(VERSACE)、古奇(GUCCI)、泽尼亚(ZEGNA)、普拉达(PRADA)等更是引领全球时尚趋势,甚至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中,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存、协调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大型企业以创新能力、重视面料和加工质量闻名,其品牌遍布全球;中型企业则以灵活性为特色,小型企业致力于在一种或几种产品上“专、精、特、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近两年来,虽然该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内消费不振的多重压力下,产销下降、就业人数不断下降,但出口仍然稳中有升,高端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1、基本数据

    据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SISTEMA MODA ITALIA)的数据显示,2004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共有6.75万个企业,就业人数达到54.31万人,比上年下降4.2%。销售收入达到425.51亿欧元,比上年下降1.4%;出口266亿欧元,同比增长1%;进口149.09亿欧元,增长4.7%。

    2005年,该行业销售收入为413.07亿欧元,比上年下降2.9%;出口达到272.44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2.4%。其中:意大利男装的销售额达71.4亿欧元,比上年增加1.4%; 出口达到51.98亿欧元,比上年增长9.6%。

    意大利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制造业中的骨干行业,2004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销售收入占意大利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量的9.3%,创造的增加值占9.7%,出口占9.6%,贸易顺差占30.9%。

    2、纺织服装业进出口贸易的产品分布特点

    一是出口和进口均以成衣、纺织面料、针织衣物和纱线为主;二是除家用纺织品和毛条外,其他大类产品均实现贸易顺差,且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成衣和纺织面料;三是从进口看,毛条的进口金额下降幅度最大,2004年比上年下降了13.7%,而针织衣物的进口金额增长较快,2004年比上年增长了15.4%;从出口看,毛条的出口金额同时下降最大,2004年比上年下降了17.9%,而成衣的出口也出现了下降,降幅为0.5%。

    (二)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特点

    1、小企业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主力军,且许多企业沿袭家族经营管理模式

    据时尚协会数据显示,2004年,雇员在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为6.64万户,占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98.4%;实现销售收入242.75亿欧元,占57%;就业人数达39.74万人,占73.2%。雇员超过50人的大型企业仅有175户,占总数的0.26%;实现销售收入92.31亿欧元,占21.7%;就业人数为6.35万人,占11.7%。家族式管理是意大利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通行模式,许多企业已经历经3、4代的发展。

    2、意大利是欧洲纺织服装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

    多年来,意大利一直在欧洲地区纺织服装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欧盟原15国中,其销售收入占纺织服装业总量的25%,投资额占39.9%,就业人数占31.1%,企业数量占73.3%。不仅如此,欧盟市场也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传统市场,对欧盟的出口额占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的54%。其销售收入的62%来自国外市场,纺织服装业的顺差弥补了能源等行业的巨额逆差,被称为“意大利的石油”。2004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前10位主要出口市场为:德国、法国、美国、西班牙、英国、瑞士、罗马尼亚、日本、香港、俄罗斯。

    3、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在高端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

    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在许多细分行业中竞争优势明显。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资料显示,从纺织行业看,意大利纺织面料每年的销售收入超过90亿欧元,其中60%来自于出口,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二。其中羊毛织物占世界贸易份额的40%,排名世界第二;亚麻织物占世界份额的18%,排名第二;棉织物占国际份额的12%,排名第二;丝织物占国际份额的18%,排名第三。从服装行业看,意大利的精粗毛纺服装以做工精致、品牌著名而独具特色;丝绸领带则以情调活泼、质量上乘而引导世界潮流。2004年其成衣的出口超过86亿欧元,占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的32%。

    4、知名服装和时尚用品企业总体运营状况良好

    据意大利时尚行业著名的信息咨询公司PAMBIANCO的资料显示,按2004年营业收入排名的全球100强时尚企业中,意大利就有25家(其中有4家为眼镜和珠宝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38.64亿欧元,比上年增长6.7%,未计算利息、 税项、折旧及摊销之收益(EBITDA)比上年增长13.9%
5、工业区是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内的生产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专业化。产品相似的企业多聚集在同一地区,形成类似模块化的地区分布模式,然后通过在工艺流程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区间合作系统,即工业区。意大利主要的纺织服装工业区有17个,绝大部分位于意大利的北部。如:科莫(COMO)丝制品工业区,比埃拉(BIELLA)、普拉托(PRATO)和维琴察(VICENZA)羊毛制品及面料加工区,卡尔皮(CARPI)、特雷维佐(TREVISO)针织品工业区,恩波利(EMPOLI)皮革服装工业区,古鲁梅洛( GRUMELLO )钮扣加工区等等。其中,位于北部伦巴第、皮埃蒙特、威尼托和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内的工业区就有13个。2004年,这17个工业区纺织服装企业为2.89万个,实现销售收入385.79亿欧元,占当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总量的90.7%。

    (三)2000年-2005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变化情况

    (1)销售收入连年下降。2005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销售收入比2000年减少了57.9亿欧元,销售收入自2001年起连续4年递减。2001年为477.89亿欧元,2002年为458.89亿欧元,2003年为431.5亿欧元,2004年为425.51亿欧元,2005年为413.07亿欧元。

    (2)近两年出口有所回升,进口不断增加,贸易顺差持续下降。出口经历2002、2003年连续两年下降之后,2004年止跌回升。2005年在不断开拓俄罗斯、美国及亚洲新兴市场的努力下,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出口达到272.44亿欧元,比2000年增加了1.97亿欧元。与此同时,2004年的进口达到149.09亿欧元,比2001年增加了7.59亿欧元。贸易顺差也从2001年的148.02亿欧元下降到2004年的116.91亿欧元。

    (3)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下降幅度较快。2004年,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企业总数为6.75万个,比2001年减少了5887户,就业人数为54.31万人,比2001年减少了6.65万人。

    (四)意大利纺织服装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消费需求不旺。近年来,意大利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物价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纺织服装产品的购买能力也由此而减少。由意大利社会经济研究所和CGIL工会经济专家共同完成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1990年至今的15年间,意大利人的净收入下降了10%。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2000年的超过120%下降至目前106.4%,与此同时居民储蓄意愿由2000年的不到100%上升到目前的127%。受此影响,2004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额为308.6亿欧元,比2001年减少了21.27亿欧元。其国内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

    2、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缺乏规模、管理和资金优势,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的数据来看,意大利规模越大的企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越高。例如,2人以下的企业人均创造销售收入仅为5.71万欧元,2-10人的企业为8.28万欧元,10-50人的企业为11.01万欧元,50人以上的为14.53万欧元。而在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中,2人以下的小企业占纺织服装业企业总数的95.2%。在整个欧洲纺织服装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家族化经营的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许多企业擅长于精湛的手工而不是大规模生产,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上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而转向高档市场又缺乏研发资金和员工培训,难以适应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列入全球100强时尚企业中的25家意大利企业集团平均年销售收入为9.54亿欧元,远低于其他国家企业集团的年均销售收入(19.13亿欧元)和100强企业的年均销售收入(16.74亿欧元)。

    3、制造业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意大利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的竞争力。纺织服装行业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特征。就意大利而言,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许多意大利设计师及企业主不得不将产品转移到远东、东欧或北非的一些国家生产。据意大利海外商会联合会(ASSOCAMERESTERO)对所在国2005年上半年年企业运营成本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意大利雇用专业工人每月需支付人工成本2150欧元,在罗马尼亚为250欧元;在意大利雇用中层管理者每月需支付人工成本4200欧元,而在罗马尼亚为600欧元。

    4、进口产品不断增长。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低档的进口产品不断增加。在同等档次的产品中,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使得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口需求不断增长,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重也不断攀升。2000年,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重为39.6%,2004年,为48.3%,增加了8.7个百分点。2005年,在意大利销售的3件男款衣服(包括衬衣,领带等)中,其中2件来自国外。中低档纺织服装主要来自中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家。

    二、中意纺织服装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一)近两年中意双边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活跃,均呈两位数增长

    从主要产品看,我国出口到意大利的主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山羊绒等。从意大利主要进口的商品有高档服装、时装、纺织面料及辅料等。2005年1-10月份,我国出口到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产品总值达到24.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年份,其中:纺织品出口8.84亿美元,服装出口15.74亿美元。我国进口意大利的纺织服装总值达到3.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其中:纺织品进口为2.77亿美元,服装进口为1.08亿美元。中国仍然是意大利最主要的纺织服装进口国,2004年中国产品占其进口总量的13.7%。虽然我国纺织服装业对意大利的出口不断增长,但自主品牌的产品很少,产品以贴牌生产为主。

    (二)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企业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许多意大利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建立了专卖店或营销合作伙伴﹐一些意大利服装企业和优秀设计师也与中国的企业在品牌﹑设计及加工等方面开展合作。近年来意大利许多高端品牌企业通过在中国的投资,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增强了企业盈利的能力。如意大利杰尼亚(Zegna)公司自1991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专卖店已超过50个,中国已成为“杰尼亚”公司继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五大销售市场,2005年在华营业额增长了41%。乔治阿玛尼集团在中国目前已拥有33个独立专卖店和28个专柜销售网点,2005年对中国的销售比上年增长了24%。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在中国市场的海外成衣品牌中,意大利品牌占总数的36%以上,位居第一。各种迹象表明,意大利纺织服装业越来越看好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中国中高档服装市场。

    三、几点启示

    (一)积极推动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近几年来,在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制重组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综合素质提升较快,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从意大利和欧洲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工艺、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同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步增强。但从国际品牌的成长道路看,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产品虽然质量上乘,但因受意大利及欧洲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及当地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低等因素制约,不得不借助贴牌进行销售。在意大利PAMBIANCO统计的世界前100强时尚企业中,仅有香港的ESPRIT榜上有名,排名第19位,中国大陆没有上榜企业。虽然贴牌生产是企业扩张期扩大出口的有效途径,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丧失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制定中长期的品牌战略,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品质和品位的基础上,学习国际服饰品牌的管理和营销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有品牌的国际化水平。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推动高品质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业设计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支持具有自有品牌的服装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有效形式

    我国是羊绒、棉花、丝绸、亚麻等原料生产大国,具有独特的纤维资源优势,同时我们还有劳动力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可以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从纺织原料到服装的一系列质优价廉产品。而意大利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强国,具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其产品以优质的面料、和谐的色彩、独特的设计风格引领国际时尚。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在意大利设立分支机构或设计中心的方式,延伸触角,扩展网络,加强与当地知名企业的沟通交流,促进意大利设计师与中国的设计师互相交流;也可利用当前许多意大利纺织服装业企业面临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强接触,关注动向,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能以合适的价格收购或参股纺织服装企业。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企业,可以利用近两年来意大利企业加速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扩张机会,依托劳动力和优势资源吸引和寻求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合作,通过引进外资和合资办厂,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