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素质成就品质
——访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监林爱美小姐
《展报》:本届海外企业的参展情况如何?
林爱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已成立了10年,踏入第11届,展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展商总数1,532家,较去年的展商数目增加26%。自去年起,我们首次把纺织面料及家纺展分开举行,这样主题更明确,就能吸引更多海外的制造商及供货商来参展,海外及国内的买家到场的数目也有大幅增长。今年共有约 560家海外企业参展,他们分别来自25国家及地区。海外国家及地区的9个展团分别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葡萄牙、中国台湾、泰国和土耳其。
面对纺织行业变化带来的激烈竞争,生产商及供应商迫切需要推广他们的产品,宣传他们的生产能力,并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的运作。再加上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远考虑,以及对展会的信心,许多在行内具领导地位的公司,于2005年再次亲自或通过中国代理参加这次展会,延续他们的推广活动。这些参展商包括3M、美国国际棉花协会、陶氏纺织纤维业务部、华富集团、Hyosung、兰精纤维、施华洛世奇、Union Knopf。当中,也不乏个别企业组织展团参加。
《展报》:为何于今年的展会上特别加入“纱线区”?
林爱美:本届纱线区共有51位来自8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向观众展示最新的纱线和纤维产品。
纱线及纤维本来就是本展会的展品之一,过去多届都可在展会内找到国内及海外纱线及纤维的制造商,本次特别安排“纱线区”,是希望提高对专业纱线买家的服务,更方便他们在六万多平方米的展场内更方便地找到合适的产品及合作伙伴。
有鉴于我们三月份在北京举行了两年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的成功,我们相信“纱线区”的设立必能为上海及周边的企业打造同样成功的商贸平台。2004年,中国的人造纤维产量以百分之十八的增长率骤增至1,100万吨,占全球人造纤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人造纤维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与纺织品和成衣的出口增长密不可分。中国2003年纱线和纤维的进口总值达140亿美元,是继欧盟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纺织品进口国。
《展报》:请简述现时纺织面料市场的状况。
林爱美:服装生产的迅速增长不仅来自服装出口的稳健增长,还有赖国内纺织品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200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九,其中零售商品消费大幅攀升。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城市居民在时尚服饰方面的消费也增加;占其年度收入平均约8%至10%,年轻群则高达百分之二十。
虽然中国的服装纺织品生产增长迅速,但仍不能满足自需,因此服装纺织品的进口亦出现了增长。从2004年1月至11月,中国的丝织面料进口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四,羊毛/人造纤维混合机织面料则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
展望未来,专家预计国内及国际市场服装纺织品需求的迅速增长,将进一步大幅推动中国的纺织业发展。
《展报》:请您谈一下未来展会的发展趋势。
林爱美:过去十年里,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已成功地在华东及华北的纺织业中心建立成为一个国际性专业展会的品牌,为国内及海外纺织品生产商提供卓越的交易平台,在增长迅速的中国市场中建立网络,开展或拓展市场。
展会将尽量加入新的展品项目,以鼓励一些企业展示他们的新产品。在展会其他项目如研讨会等,我们亦会不断提高素质,尽量使Intertextile成为一个市场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