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富荣沛
会展发展的大潮来得猛烈,以至于人们在搏击的时候有时忘记了过去,忘记了身后的那份沉甸甸的守候。四月初的北京,一个倒春寒的反常天气里,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记者见到了富荣沛副会长,一位经济浪潮中的守候者。你可以说他不时尚,你可说他不激情,但你却能真实地感受到他对行业的忠实与执著。
富荣沛脑子里总有一根永恒不变的轴,他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动都在围绕着它打转,这根轴就是服务近几年关于纺织业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一些大型交易会也处于下滑状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的业绩却不降反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面对记者,富荣沛开门见山地道出了他的喜悦,仿佛让记者也要快乐着他的快乐。并说,这主要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分会是依托于纺织这个行业,可以说这个行业的兴衰决定着分会的发展走向。事实上,中国的纺织业市场前景广阔,尽管国际上的纺织贸易摩擦不断,但我国纺织业有70%的份额是满足国内消费市场,30%才是出口面向国外市场的,因此,国际上的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影响并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分会能波澜不惊地一路走来,并且能具有服装展、家纺展今天的规模,培育出诸如面料展、纱线展、纺织机械展等国际型展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直把“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服务行业,服务参展商,服务专业买家。
富荣沛说,做会展一定要细心地考虑、设置每一个环节,设身处地地为参展商着想,才能让各方满意。比如,中国已成为世界面料主流市场,使得国外众多著名面料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了抢占先机,国外企业踊跃参加一些档次高、专业性强的面料博览会。而分会组织的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从1994年开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为海外面料生产商所熟知认可,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越要有针对性,不能沉醉在“繁荣”的喜悦里。国际性、专业性、贸易性的成熟展会,需要的是专业的观众和专业的买家。一个展会到会参展的都是非专业观众,即使人很多,表面上热闹了,但没有多少实际效果。这最终只会损害参展利益,造成参展商对组织者的不信任。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只是为了满足于一种好奇心,尤其是面料,经过众多人的摸捏后,就会受损,参展商的利益就会受损。
我们的面料展全展期都只对专业观众开放,而且把第一天作为“特邀买家日”,这一天,只有手持特殊请柬的观众可以参观,这些观众是来自于连续三年参观过展览会或与参展企业有贸易往来的专业客户,这样做,虽然当天的观众人数下降了,但是现场的贸易环境好了,参展商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接待买家,让真正买家“喝头道汤”。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富荣沛说,做展会最主要的是看结果,而不是图一时的热闹。用富荣沛的话说:“参展商和市场就像一个跷板的两端,而这个'跷跷板'的支点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在行业相关规则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支点'的核心就是'服务'。在这个行业里,当你开始关心数钞票胜于做好服务客户时,很快就会发现没有多少钞票可数。会展业要发展,必需立足于行业发展基础之上,服务于行业。正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纺织贸促会主办的展会已基本覆盖了整个纺织产业链,从纱线、设备到面料、服装,一应俱全。展会的发展依托于行业的进步,同时展会的繁荣也促进行业的提升,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分久必合,在竞争中整合,当是会展行业将来时近年来,中国展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会展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16年从业经历的富荣沛,伴随着中国会展业一同走过来,但在谈及会展业的发展时却颇感困惑:一方面要肯定中国会展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确实有了很大发展,而另一方面,现在的会展基本还是只是量上的扩大,在质上的突破并不大。比如:展会多,上规模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富荣沛认为,目前的会展过多过滥,是一种无序竞争,导致的结果是,展会内容雷同,参展商搞不清究竟应该参加哪个。展会不按市场规律出牌,一言以蔽之:乱!
不过,从无序到有序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竞争是一种必然。会展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完全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把蛋糕做大,这样才能多方受益。这一点我们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差距,国外的会展发展有两条主线:第一条是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条则是著名品牌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而“非纯粹品牌”则是一种新势力,我们希望通过一种“非纯粹品牌”的独特视角来截取国外会展发展的切片,探求我国会展业的关联。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成长是需要条件的,这种资源的优化组合,要通过经济的而不是行政的手段。
展览会要充分反映展商和行业用户的利益,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有些展览会的数量过多,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给参展企业和专业贸易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富荣沛认为,举办展览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反映行企利益的前提下,提升展览会的服务水平和内涵,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整合目前过多过滥的展览会,是今后展览会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许竞争会让一些盛极一时的展会销声匿迹,但只要能够立足的,一定是非常完美的。
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差距,脚踏实地去缩小差距,然后再进一步认识新的差距、继续缩小差距,这就是前进的轨迹,也是潜力发挥释放的轨迹对展览行业有着深情厚意的富荣沛说:“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但我们还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面对差距,富荣沛认为应从四方面来提高。
一是专业化,对展会进行细化,避免出现重复雷同的展会。比如针织展,近些年来,一批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在沿海地区异军突起,成为针织工业的新生力量。针织展就是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针织产品从原来分散在服装展和面料展中,发展到专门汇集到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上,为这些产业集群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是加强服务。与国外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展会相比,中国的展会在服务意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展会服务是比较琐碎而具体的工作,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把服务贯穿于展会工作的始终。可以说,展会就是一个“集中提供服务”的工作。
三是培育专业化的团队。在许多国家,诸如德国,会展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作为中国贸易促进会纺织行业分会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而之所以这么多年走得比较顺,也正是因为有一个比较好的团队。
四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记得在招展的时候,许多说好的国外参展商来了一届却不来了,有的即使来了也不带新产品,问其原因:带来的新产品,没两天中国到处都是。要与国际接轨,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展会质量,就必须提高法律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如建立“黑名单”,发现有仿冒、剽窃的展商,就将其列入“黑名单”,从此剥夺其参展资格等。
“我们确实存在差距,但我们会努力去缩小差距。”富荣沛依然平和的话语里充满了肯定。心中“无为”,但行动上“无不为”。老庄哲学里所推崇的“平和”与“无为”,实则一种长久之道 、致胜之道。今年,经过两年培育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逐渐成熟,引来各方关注,创新是主办方面临的一大问题,今年1、2月份,我们和企业参加了法国的家纺展、面料展,一些老客户问的问题都是“你带了些什么新东西?”,令企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创新的迫切性,没有新产品就没有市场。下游的创新离不开与上游的整合,面料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纱线的配合。所以如何着力打造纱线展,推动上下游的互动,是我们行业应该也必需面对的课题。
纵观整个产业链,中国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中大部分都是大路货,量很大但科技含量不高。以前大家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出于一种惯性、惰性,过分考虑市场风险,不敢过多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是管理、技术达不到。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富荣沛说,不是所有的棉纺企业都有能力纺100支纱,它对除尘、保湿等等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以前展示的常规品种多一些,但现在一些常规品种市场已经饱和,如40支以下的纱以前好卖,现在不行了。
和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旗下的几大展会相比,纱线展还处在成长阶段,不过培育纱线展并不是像一些企业想的那样仅仅为了赚钱,当然在商言商,展会做好了一定会赚钱,但展会的出发点更多的是考虑到原料创新对整个纺织行业的重要性,是要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当然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展会的发展也要有一个过程,硅谷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