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中国纺机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6月12日,2012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本届展会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3家纺机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参展,全球纺机业界的知名企业几乎全部云集于此,展示其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展览面积为13.225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近30%。
  
  本届展会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两大国际品牌展会第三次联袂在我国举办,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和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北京泰格斯特国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承办,新加坡国际展会策划公司协办,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之一。
  
  展品体现自动化水平提升
  
  中国大陆参展企业的展出面积超过总面积的60%,居首位,彰显了中国纺机制造能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包用了整个W1馆,携旗下的经纬纺机、恒天重工、立信工业及奥特发(AUTEFA)等30多家境内外企业共同参展,展品覆盖棉纺、化纤、印染、织造、非织造布等多个领域,创造了历届纺机展的纪录,显示了恒天集团作为纺机行业排头兵的实力。参展面积位居第二的是德国(约占总面积的9%),其次为意大利(7%)、日本(5%)和瑞士(4.5%)。恒天集团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可以提升产量、节约用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天凯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该系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欧瑞康、立达、萨维奥等海外纺机代表性企业,此次都携带了在ITMA2011展出的最新机型参展,无论是展馆布置还是展品本身都颇具创新性。立达此次携4种纺纱技术,为中国及亚洲市场带来了J20喷气纺纱机等改进机型。欧瑞康为参观者准备了一间虚拟展品室,通过3D技术,使参观者亲自体验非织造布、合成短纤及BCF地毯纱设备复杂的安装过程和每道处理工序。
  
  纺纱工艺区是本届展会占地面积最大的工艺分区,天门纺机、苏拉金坛、凯宫机械、同和纺机、山西贝斯特、无锡宏源等一批国内优秀纺机企业此次均携最新研发成果及经典机型参展,设备体现了效率、自动化水平提升等显著特点。
  
  国产纺机整体水平提高
  
  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设备在整体技术水平、产品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也为下游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难发现,各类国产设备在外观设计、实用性等方面日渐受到国内外用户的肯定。纺机生产企业在为下游用户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保证的同时,也拓展了产品的市场空间。不过,目前一些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公认国产设备具有价格便宜、售后服务到位等优势,但在稳定性、自动化水平以及细节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反映,进口设备虽然电气化程度高,但还存在有些设备没有中文说明书、设备操作比较繁琐、一旦零部件坏损会给生产造成停工麻烦等问题。
  
  不可否认,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有这么多的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纺织仪器生产企业,也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每年生产、销售这么多纺织机械。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我们的产品开发、售后服务能力还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外纺织企业的需要,在产品的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等机电一体化水平方面,以及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都要比国外同类企业落后一些。专家指出,我国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只有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先行开发出硬件投资较低、软件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并始终把握国际纺织机械的发展趋势,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产品牌,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差距,才能早日融入世界市场。
  
  先进设备拥有率不断提高
  
  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中国对纺织机械的需求出现了变化,对设备的需求档次进一步提升,对高效、高质、自动化程度高、节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需求持续低迷,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依然牢牢地吸引着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以及纺织生产企业的目光。2011年,中国纺机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0.13亿元,同比增长27.07%。2011年,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76.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0%。其中,纺织机械出口额为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1%;进口额为5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4.70%。
  
  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后,近几年,中国纺织业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生产规模扩张的势头逐步放缓,更新改造的需求明显增加。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迫使企业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近年来,中国棉纺行业先进设备拥有率不断提高,自动落纱长车、清梳联、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拥有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纺织企业现在面临的很多难题都可以通过提升装备水平来解决,如针对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可以采用自动络筒机、带自动落纱的细纱长车等减少用工;市场竞争激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上马紧密纺项目,生产精梳纱,瞄准“三无一精”做高附加值产品,在设备上可以采用喷气织机、长车细络联等。很多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纷纷着手进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