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设计强化产业 创意提升价值---面料大赛 设计产业组合拳

  2010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日前在浙江绍兴柯桥结束,来自国内外的22位专家评委经过为期两天的评审,最终评定了18件面料设计作品和30件花样设计作品分享了面料和花样大赛的全部奖项。
  
  记者从评审现场了解到,共有来自350多家企业的3000块面料样品角逐本届大赛的面料分赛各项大奖;花样设计分赛的参赛作品也达400多幅。总体而言,本次大赛无论是参赛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历届以来最高的。本届大赛参赛者既有面料生产企业和设计师,也有院校学生,完整展现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设计能力和水平,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经过前十届大赛的积极推动,目前全国纺织业整体设计水平大幅提升,纺织企业的设计实力普遍增强,行业优秀设计人才辈出。
  
  赛前辅导效果显著
  
  在前期的征稿过程中,主办方深入全国各大著名纺织专业院校,针对院校参赛选手进行了针对性辅导。院校选手的辅导由专人制作了教学软件,辅导内容包括:面料流行趋势、印染以及织造的技术原理等实用技术。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指出,与往届赛事相比,本届大赛的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学生作品不再单纯地强调表现技巧,而是更注重应用。参赛的面料色彩、风格与市场流行贴合更加紧密,同时设计产品更加方便实现印染加工,这是本次大赛的可贵之处,也是赛前对院校学生的辅导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注重新技术与设计的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加趋于完美,是本届面料大赛各综合奖项的评判标准之一。
  
  色彩设计是软肋
  
  从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看,大众快速消费产品将成为主导,中国恰恰是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最好的市场供应者。对于中国纺织产品如何赢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李斌红认为应该具备几个要素:第一是价格要素,当价格不能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时尚品牌的需求时,一切都将无从谈起;第二是流行性,要很好地把握流行趋势,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新意;第三就是品质与交货期,也就是短时间内能够又快又好地把产品供应给客户。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赛的评选标准更加倾向于作品色彩构成要相对简单,染整的新技术与设计能够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作品更受评委推崇。
  
  从本届评审会上可以看出,在创意把握方面,色彩应用是中国纺织整体比较薄弱的环节。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企业的研发人员更加注重织造、纤维等方面专业知识,接受系统的色彩培训比较少,对色彩等艺术方面的把握能力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长期以订单加工为主,因此缺少主动锻炼和培养色彩感觉的意识,在加工订单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色彩素质的培养,导致了产品设计中能力的欠缺。中国的技术创新可以很有勇气地去应对整个市场,但在设计创意上,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则显得相当被动。通过大赛暴露出的问题,也希望能通过大赛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快的解决。
  
  赛事挥出四记产业组合拳
  
  本届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注重创新的小企业。李斌红说:“从长远来看,两类企业会保有竞争优势,一类是规模优势企业,其技术装备先进,大批量、品质好,如鲁泰、阳光、如意等;另一类就是小企业,其注重资源整合,创新能力强,产品利润率高,如鼎天纺织”。对于纺织企业的未来,李斌红建议企业能够有效建立结构化的开发中心,从单纯做某一个产品变成有序地、有计划地开发符合市场的系列化产品。
  
  建立有序而有计划的开发体系,需要一套“组合拳”,从而获得持续的创新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品质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而言,第一是组织架构,其次是流程性结构,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架中间形成一个符合市场采购需求的完整流程;第三是资源性结构,进行外在资源和内在资源的结合。外在资源包括政府、行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校、供应商;内在资源是企业自身的研发、制造、推广、销售这些部门之间的有效结合。第四是企业赢利所仰仗的产品本身的结构性,这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列化的结构,紧密围绕终端市场(男装、女装、运动休闲装)。二是价位的结构,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基本货的比例,企业应对产品销售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在结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研发创新和创意设计。
  
  目前各项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高,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挖掘企业自身的资源潜力,得到超过简单控制不可控成本的效果。
  
  在评审现场,多位来自品牌服装企业的评委认为,很多面料在工艺处理、材料使用和创新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花样分赛的评审,还特别增加了面料生产企业的专家评委。大赛同样强调创意性,为此专门设立了创意奖。对于该奖项的评选李斌红主任表示,缺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作品不是好的设计,既有想法又能把想法转化成采购,才是大赛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