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面料展:纺织行业重切市场“蛋糕”

    “在今年展会上,海外客商下单都非常谨慎。”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去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海外客商少了很多,如美国仅有几家大客商到会参观。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将注意力转向日本客商。

    10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以下简称面料展)上,多数出口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海外市场战略,或直接转向国内市场。

    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扩大,更多中国本土厂商开始意识到纺织行业“冬天的”实质,开始从对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等问题的担忧,直接转向了对外部需求及订单下降的忧虑。

    以生存为本

    据阮英介绍,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得不提高作业水平,以前小的出错率不追究,而现在是层层负责制,但仅依靠这种方式,也只是内部挖潜而已,维持仍然很艰难。目前,三毛已经将高档产品向中档转型。为了维持老客户,公司在面料展开幕前一个月就向所有客商发出邀请,了解他们的需求。值得欣慰的是,在本次展会上,海外客商占半数以上。

    与三毛相比,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就没那么乐观了。据其业务经理高宜勇介绍,达利丝绸70%的市场份额在欧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得不将产品由外销转向内销。为了降低成本,达利将之前的全真丝产品改为混纺。由于价格下调10%至20%,今年达利丝绸内销市场增加了50%。然而,令达利丝绸忧虑的是,真丝原料价格去年每吨为20.5万元人民币,今年每吨价格为19.5万元人民币。这样一来,直接产生的恶性后果是,桑农们砍掉桑树,不养蚕了。据其透露,由于形势严峻,达利丝绸已经做好了过“寒冬”的准备。

    对于多数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市场的做法,业界人士认为,这种状况也只能延续到明年上半年,接下来就可能出现需求下滑现象。其现实层面的问题是,内销市场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链条,突然转进很多供应商,会有一定的难度。

    更多参展企业的共识是,目前除了通过管理能力、效率的提升来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外,产品向更高端创新与转型只是一个良好预期,首要目标是生存。

    扩张之争

    记者在本届面料展上通过采访发现,对纺织行业面临“寒冬”期,行业内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具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认为,目前是企业扩张的最好时机;另一部分企业则认为,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扩张的风险太大。

    骏马洋行有限公司亚太区执行董事郑耀伟指出,尽管今年对纺织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风险最大的时候也是最好的发展机遇。阮英也表示,目前的国际形势,对纺织行业来说是调整的好时期,同时也是企业扩张成本最低的时候。

    对于主张扩张的做法,广利达服饰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刘爱民认为,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走到了顶峰,该进入的市场企业已经都进入了。因此,现阶段不宜扩张,要“稳”字为先,巩固老客户相对要保险得多。

    海外军团抢滩

    在欧美市场一片萧条的景象下,不少供货商,特别是欧美厂商,纷纷以面料展作为拓展销售及联络现有客户的有效平台。据组委会的数据显示,本届面料展展览面积为1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5%,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600家参展商携最新产品参展,其中海外参展商较上届增长20%,形成阵容强大的海外军团。

    据悉,报名参展的欧美厂商甚至要早于国内企业。特别是不少在中国设厂的全球成衣制造商,更是将本届面料展看作是黄金机会。作为惟一莫代尔纤维供应商的兰精集团不仅高调参展,而且在众多厂商为寻求客商而忧虑时,兰精却宣布2008年是兰精木代尔·纤维的创新年。兰精公司纺织事业部经理FriedrWeninger认为,纺织行业的竞争非常残酷,即使像莫代尔纤维这样成熟的产品,也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创新,这是保持竞争力的惟一方法。

    杜邦亚太区总裁陈荣二却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杜邦虽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现在他担心的是客户,如果他们的营运资本遇到瓶颈,就会产生连环反应。而更令他担心的是,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终端消费者都非常谨慎,甚至暂时不消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