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家纺展:看家纺设计的商业未来

    对于家纺企业而言,2008年的中国国际家纺博览会的意义显得非同寻常,在各种不利因素的考验下,参展已不单纯是展示新品或者树立形象,沟通信息与相互学习成为关键。许多领导在考察时指出,博览会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家纺企业展现出开放的姿态和兼收并蓄的态度,二是家纺产品设计水准有了质的提高,三是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

    “应该说,本次展会显示了家纺企业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是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如果找寻这种高度评价的依据,我们可以从富安娜、红富士、莎鲨等多个展位上得到佐证。往昔被高墙围得密不透风的展台,如今被开放式展示所替代。正如与会的企业家所言,从来没有看到像富安娜这样的企业将设计产品一览无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由此许多人断言,这预示着中国家纺开始走向自强与自信,摆脱自卑与自闭。

    面朝西方,还是回望东方

    上海中家纺纺织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裕曾主抓中国家纺产品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在他看来,家纺设计大赛一些获奖作品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很多作品摆脱了模仿与追随,比如祥云、青花瓷、奥运吉祥物等家纺设计,显示出中国家纺企业的原创底气。

    中国家纺产品设计中心主任徐行健曾说过,21世纪中国会迎来一个新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获得成功的前提,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衔接后,孕育出的一种“新型中国文化”。这种美好的预期,我们似乎还不敢奢望其迅速来临。

    本质上,对中国家纺文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准确理解之上的。即便这些精髓有可能遗失和散落,但总可以通过相当的路径去挖掘和探寻。徐行健认为,总有一些企业把中国设计元素简单曲解,功利化歪曲,为了在外国人面前展示虚荣,或仅仅是为在国外市场谋取暴利,这种做法最终只能自毁前程。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汇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

    中国家纺设计的崛起,其表现形式将不单单是某些中国符号或中国元素的简单复制和拼贴,其背后,应该有一整套体系完整的设计哲学。那些承载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成功的家纺产品,才真正能够伴随中国文化的复兴过程,进入全球市场。由此,我们再度想起徐行健老师的言论——设计延伸了产品功能,市场传递着文化精神。

    人是设计的主体。因此,中国家纺设计的崛起,也应该意味着新一代中国家纺设计师和中国企业家的萌生和成长。浙江莎鲨家纺公司总经理王建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未来的竞争,家纺企业家要做好三个准备:其一,要以全球视野看待今天一切事情;其二,要以国际化标准整合本土企业和中国商业环境;其三,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修养。他特意强调,要用“与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的传统方法,磨炼自己的心性修养。

    王建成认为,设计不是今天想要,明天不要。设计要形成机制,形成产品,形成体系,形成中长期的规划。“而今天,中国家纺企业宁肯花几十万、几百万去请明星做代言,却不晓得为设计投入更多。”

    “未来的中国家纺企业应该像美国Nike公司一样,变成一个没有工厂的帝国——把图纸发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代工生产,自己只负责设计、营销和物流。”王建成认为,中国企业未来5到10年,必然要向“设计为王”的方向发展。

    他说:“为什么政府现在大力推动创新?很多企业不转型就无法生存下去。中国企业再不靠设计,当失去了低成本和资源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低,所以不要仅是Made In China,更要Design in China。”

    科技与时尚  设计的商业未来

    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对于中国家纺企业而言,始终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从家纺市场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要么时尚的东西没有科技含量,要么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够时尚,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绕开的定律。

    上海中家纺织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裕围绕这个话题,与记者足足谈了两个小时。

    “我要打破行业的这种怪现象,尽快设计出既富有科技含量又极具时尚性的家纺产品。”吴家裕运作的上海世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吴家裕以其东方哲学而自傲,他认为自己的设计具有东方之美。的确,从小成长在华人世界、又在国外受过设计训练,这让昊家裕这样的设计师深深明白,欧洲人喜欢东方文化的神秘气质,而工业设计师往往就是“一个社会的民俗艺术家”,要把文化与科技完美地结台起来。

    任何杰出的设计都不是无源之水。不论在家纺的时尚圈儿;还是在日化行业的消费品领域,“科技与时尚”都是一个盛行的设计思路。

    吴家裕说,中国传统讲求和谐、含蓄、包容,乍看上去每一个细节都没有什么个性,但结合在一起却是浑然天成。因此,“不要为设计而设计,设计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凸现设计师的个性。”

    其实,许多家纺设计师都承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灵感的宝库,而如何对这个“现成的资源”加以新鲜运用与生动呈现,不是完全的“复古”,而是唤醒其精神,获得现代意义上的“重生”,这还需要设计师们反复实践去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