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北京会展坦然面对奥运“挤出效应”

    5月的北京,暖风拂面,春色正浓,恰是举办各种展会的黄金档期,但眼下京城展览市场却显得有些沉寂。除了一些大型展览仍然如期上演外,许多规模不算很大的专业展会已经难觅踪影。随着2008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奥运会对北京会展业的“挤出效应”开始初步显现。

  “挤出效应”有多大

  据了解,随着有关部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及前后在北京地区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的有关规定》的出台,进入奥运年的北京展览市场受到诸多政策性限制,有些展览或者取消,或者延后,而像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钓鱼用品展、五金展等展会已经外迁或者南移,谋求异地举办。

  “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展会移地举办或者暂停举办,都是支持国家举办奥运会的举动。大家牺牲小利益,保证大利益,也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奥运会。”中国贸促会展览部部长蔡国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几年,会展经济风靡大江南北,许多城市为促进会展业发展,改善了硬件设施,甚至兴建了大体量、现代化的展馆,虚位以待。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些展会不能如期举办,恰好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契机。据了解,长沙、济南等地前不久还特意到北京来招凤引蝶,期望引进一些北京的展会以推动当地展览业的发展。外地许多城市的租金比北京低,这对那些效益不明显的展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奥运会对北京展览市场是有一些影响,有些展会已经转到上海、苏州等地举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专家俞华表示,北京市也在争取多保留一些展会,后来出台了一个补充规定,但这个规定来得太晚,一些展会在确定展期时已经确定了举办地,迁移到外面去了。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为奥运让路理所当然。而奥运会之后,那些外迁的展会能否再回迁?俞华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都由办展企业自己决定。转移到外地举办展览,如果效果好,有可能在当地扎根,但如果办展效果不理想,以后还可能再回到北京举办,主要得看展览的效果。

  业界人士认为,北京作为全国会展业领先的城市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北京聚集了几乎所有的中央政府机构,是国家的信息中心,举办一些大型展览,容易请到重量级的佳宾和权威人士,高层次的洽谈对象也比较多,这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优势。北京作为首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方面有引导作用,因此,很多国际性的大展希望在北京举办。

  蔡国枫认为,会展业正在向市场化发展,在哪个城市举办展览,企业有自主选择权,也都会进行仔细地分析比较。在一般情况下,展会不会随便移动,主要看展览的内容,适合在哪里举办,临时性的移动可能会发生,但总体上不会改变会展的布局。

  尽管业界有对北京奥运会“挤出效应”有所担心,但据记者观察,近期的纺织面料展、汽车展、机床展等大型展览都如期举行,北京展览市场的精华犹存,而一些规模不大、品牌效应不明显的展会外迁出去,并不能动摇北京会展业的根基。相反,对于以往展会拥挤的北京市场来说,这也是一个整合的良机。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展览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北京作为国内展览业的领跑城市之一,应该有前瞻的眼光和视野,不能靠展会数量的扩张来谋求发展,而应注重展会的质量,立足于做大品牌,以品牌展会赢得市场。

  新国展增强竞争力

  长期以来,展馆面积不足一直困扰着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国际性展览,受展馆所限,迟迟无法扩大展览规模,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大型展览外流。

  日前,规模巨大、设施一流的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的开馆,为展览市场增添了动力,有望挽回北京在与国内其他城市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从长期来看,新展馆对北京展览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展馆不足、不合理的状况。这次新国展尤其加大了专业场馆面积,能够满足举办大型展览的需求。从今后发展来看,配套措施、周遍的商业环境和交通环境还需要加强。”蔡国枫表示。

  目前,国内会展业呈现北京、上海、广州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关研究显示,北京与上海在展览会的行业类型方面存在很多的重合性,受到奥运会“挤出效应”影响的北京展会,在南移上海后同样存在很多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展览业发达的上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蔡国枫认为,大型展览对一个城市会展业的影响比较大,新国展可以为北京会展业发挥较大作用,增强竞争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上海的新展馆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北京的新展馆刚刚起用,在服务方面,甚至一些设施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经过一定的展览之后,会进行自我磨合,自我调节。同时,新展馆在设施方面是现代化的,服务管理方面的现代化意识还需要加强。”蔡国枫表示,“从展览业的产业分布来说,北京和上海不一定是竞争,而是合理的、自然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布局和资源的分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