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中国纺企寻找创新与品牌经营新路径--丝路经纬大讲坛探索"赢在科技,胜在品牌"良方

    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这个时期要靠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率来推动产业的升级,2007年10月30日,以“赢在科技,胜在品牌”为主题的丝路大讲坛依托上海面料展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王启明、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华孚集团总经理陈玲等在论坛上与与会者分享了创新和经营品牌的经验。

  关注研发的效率研发的周期海天在研发方面的成果走在国内同类企业前头。王启明的经验是,像海天这样规模并不是很大的企业,虽然在研发的投入上比国内其他企业要多一些,但由于自身认识到在基础理论和基础开发上与跨国公司有较大差距,海天产品研发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与跨国公司合作,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目前,海天已与美国杜邦公司和澳洲羊毛局等合作,开发了针对运动领域和特种工作场合用的功能性面料。

  王启明谈到,关注研发的效率和周期很重要,因为在纺织行业里开发一种产品或者技术,很难持续占有垄断地位或者相对优势,所以企业关注投入的研发费用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很重要。海天的做法是,一边在开发,一边在市场上推广和运用。也就是说投入到产出的速度要比较快。产品研发要关注新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捕捉市场新的需求。海天产品研发周期一般循环在三年左右,但一些配合像杜邦那样的跨国公司的项目可能在开发周期上比较长。

  产品研发合作从源头开始广泛引进国际合作是达利丝绸在产品研发方面最得力之作。据林平介绍,达利丝绸在纽约、米兰,以及伦敦、香港都有自己的设计中心,聘请了20多个外籍人士,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开展了一些非常具有成效的工作。达利的产品研发合作从源头开始,也就是说从纱线开始。丝绸研发的最后关头是在后处理上,达利在后处理上与国际合作也取得很大的突破,达利还要继续在丝绸的文化性、丝绸的时尚性、丝绸的市场性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对于业内人士提出的“如何让中国的丝绸行业真正走向世界”这个问题,林平认为,应该在后处理环节有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如果中国的丝绸产品色牢度能达到5级,那中国销往世界的丝绸产品会大量增加。而这要依托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比如在助剂方面、在染料方面。林平期待能出现一种专门为丝绸产品研发的染料。

  把纱线送到终端品牌用户手中华孚在营销创新方面给纺织企业带来许多可供学习的新思路。

  据公司总经理陈玲介绍,纺织前道的纱线产品,在品牌的运作上比最终产品面临更多挑战。华孚的成功经验是,先建立一个质量的旗帜,让客户相信华孚的产品品质是可以信赖的。在营销上,打破以前纱线只是直接卖给面料商的固有销售模式,华孚开创出将纱线打到终端市场,直接销到品牌设计师手中的新营销方式。因为服装的灵魂源于面料,而面料的灵魂来自于纱线,华孚要在服装设计师进行产品构思时把纱线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有更多灵感和更大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