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高勇:走出去既是进步也是一种挑战

  日前,世界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对外宣布,正式关闭其在中国国内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或将迁往东南亚。事实上,阿迪达斯这一动作与另一个著名运动品牌耐克相比,还是晚了许多。
  早在3年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际,耐克就关闭了自己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减轻在中国的“行囊”,将生产线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
  两家世界著名运动品牌相继将生产环节转向东南亚,这并不偶然。而这种现象近几年在中国的纺织企业中也开始出现。

  从世界产业链更迭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正在向东南亚周边国家转移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那么对于我国纺织企业到东南亚去建厂这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对我国纺织产业的挑战呢?在未来是否形成一种趋势呢?
  
  对此,《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
  
  两个阶段
  
  “纺织企业去东南亚设厂经历过怎样的过程?”
  
  高勇: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因为过去美国、欧盟等国家对我国都有配额限制,所以当时为了规避配额,有一批企业就到东南亚去建厂去了,但是那个时候,台资和港资企业比较多。这也是中国企业去东南亚建厂的第一个小高潮,这个小高潮是被国际环境逼出去的。
  
  第二阶段是2009年开始到至今。2009年以来,国内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为了降低成本,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就纷纷去了东南亚建厂。这些出口型企业除了应对国内的成本的提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棉花的问题。东南亚的棉价比我国棉价低,所以这一点也吸引了一部分企业去了东南亚。
  
  生产成本上涨
  
  “目前纺织企业去东南亚设厂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高勇: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生产要素的成本上涨。因为走出去的企业大部分是在沿海,基本上都是出口型企业,外单比较多。所以他们走出去的原因首先是要降低生产成本,这其中包括土地、劳动力、原料等生产要素的成本。
  
  进步与挑战并存
  
  “纺织企业到东南亚去建厂,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对我国纺织产业的挑战呢?”
  
  高勇:这既是进步也是挑战。现在到东南亚去建厂主要是服装类、针织类的一些纺织企业,这些类型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去,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种进步。
  
  纺织企业到东南亚去建厂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目前纺织企业到东南亚去建厂还是一种被动型的走出去,而不是自己愿意主动走出,这就对我国纺织业形成了挑战。现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甚至日本市场,这种中低档订单大量从中国流向了东南亚,我国纺织品出口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三大问题制约发展
  
  “目前纺织企业在东南亚建厂主要遇到哪些问题?”
  
  高勇:一是投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国家领导人经常更迭,其经济和吸引外资政策也随之改变,这种政策的不连贯性直接影响到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开展,同时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是劳动力素质问题。纺织行业尽管是民生基础行业,但是对于生产工艺、技术设施、质量控制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短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纺织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基础设施问题。因为东南亚的国家在经济上不是很发达,因此,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特别是在物流、交通、电力等方面对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需注意四个方面
  
  “现在有很多纺织企业有在东南亚建厂的意向,对此您有何建议?”
  
  高勇:一是要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政局。目前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局尽管总体保持平稳,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建厂之前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二是要分析投资环境。企业在东南亚建厂不一定要追求超国民待遇,但是也要注意劳资关系是否和谐,基础设施是否有保障,进出的资金是否安全等问题。
  
  三是要“结伴而行”。纺织企业去东南亚建厂,最好多联合几家纺织企业,抱团去,并一起在当地建立工业园,形成一个整体。这对各个企业都是一种保障。
  
  四是从目前来看有出口订单的企业在东南亚建厂比较好。因为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
  
  趋势还将保持几年
  
  “纺织企业走向东南亚建厂在未来会是一种趋势吗?”
  
  高勇:这种被逼走出去的趋势还会保持几年。过去中国承担了大量国际加工的一个角色,这种角色我们还会保持一定时间。尽管现在的政策是保持内需,但是出口我们不能不保持,从订单上我们还要争取,我们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还要保持住。虽然目前服装企业走出去比较多,但是前道的纺纱、织布等等有些企业也将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