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杜钰洲:弘扬劳模精神 为实现纺织强国而努力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伊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聚首都北京,回顾“十一五”时期纺织工业调整振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时期新的光荣使命,大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对于动员全行业广大职工为落实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目标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会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为大会发了贺信,他代表国务院高度评价了纺织行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全国纺织工业广大干部职工展现的当代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并对纺织工业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建设世界纺织工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不辜负中央领导的期望,落实好国务院的各项要求。我们十分荣幸地请到新中国纺织工业第一代劳动模范、我们的老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郝建秀同志,纺织工业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江苏省原省长、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她们满怀深情出席大会,并为劳动模范颁奖,令我们倍受鼓舞、倍感亲切。我们十分感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关于开展对“十一五”期间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杨士秋副部长亲自与会并宣读表彰决定,是对获奖个人和集体最大的鼓励。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国资委对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广大纺织职工在“十一五”时期为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贯彻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针,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任务,实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纺织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纺织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品牌创建取得较大进展,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重大突破,质量效益、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清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新的宏伟篇章。

  与“十五”时期末的2005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33.2%,其中内销产值增长169.5%,比“十五”期间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市场对纺织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内销市场依存度比“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增加了约60%,总产出对纤维资源投入的依赖度比“十五”时期下降12%;“十一五”期间,全国衣着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14.9%,限额以上服装批发零售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社会消费品增长平均约高出6~8个百分点;纺织工业出口虽然遭受严重的贸易摩擦、欧美特保限制、人民币大幅升值22%左右、出口退税率在前4年大幅下调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持续提高以及“十一五”后两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际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仍增长了82.3%,贸易顺差增长了91.8%,更重要的是“十一五”期间出口贸易增长中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从“十五”期间的12.47%上升到“十一五”期间的55.51%,数量增长贡献率从“十五”期间87.53%下降到“十一五”期间的44.49%。

  “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年均增速19.74%,高出“十五”期间10.97个百分点,使全行业先进技术比重有了重大提高,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每年大约有1000多项新增专利产生,高技术纤维研发不断有新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纤工程建设使中国化纤产量已达世界的52%以上,2010年化纤产量将超过3100万吨,比2005年增长86%以上。各种纤维素纤维新技术层出不穷,国产先进技术装备在纺织行业设备投资比重已达68%,产学研结合大大提升了全行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增长191.2%,高出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取得年均18%的增速,其纤维消费量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13%上升到2009年的1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了3.16倍,比产值增幅提高1.37倍,年均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10.25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在全行业倡导“以质量为品牌生命,以创新为品牌灵魂,以快速反应能力为品牌活力,以落实社会责任为品牌社会价值”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构筑纺织行业品牌生态环境,注重市场公平和消费者评价,促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各行业领军品牌的较快成长,科技含量与品牌价值的提升使占规模以上企业数1/3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达到8%。

  “十一五”期间的前四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下降了38.69%、水排放下降了24%。再生涤纶纤维产量达每年400万吨,棉纤维循环再利用就达300万吨,这两项加起来使纤维资源循环量相当于过去一年国内棉花的全年产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行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丰硕成果。今天受表彰的全纺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是2000万纺织职工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你们在各自岗位上为纺织行业的调整振兴、转变发展方式作出了突出贡献,铸就了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建立了丰功伟绩,全行业都要向你们学习。

  本届劳模大会表彰劳动模范491人,先进工作者59人,先进集体100个。其中行业一线职工293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10人,企业家等管理人员31人,纺织事业单位和各地纺织行业协会以及行政管理先进工作者59人。

  在一线劳模中,有新一代知识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代表江苏黑牡丹集团技术总监邓建军,他解决了企业22项重大技术难题,完成和参与545项技改项目;有普通工人代表陕西五环集团20年工龄的细纱值纱工孙金艳,她创建了“质量明星岗”,创造“双手粗纱工作法”,带出10名徒弟,其中6名是标兵;有永葆火车头先锋精神的先进班组的带头人青岛纺联有限公司纺纱二厂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姜玲,她传承建国以来全国先进班组光荣传统,不断创新;更有大批农民工代表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具有13年工龄的细纱挡车工於瑞琼,她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攻克各种工艺难关;也有残疾人员代表宁波丹盈服饰有限公司针织三分厂第三生产组组长吴培儿,她身残志坚、刻苦钻研技术、善解人意,培育和谐班组,创造出高产、节能、高效班组。

  在技术人员劳模中,有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近3年来成功主持8项攻关项目,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总工程师(副总裁)丁彩玲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领军人才;有主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始终站在技术攻关第一线的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有主持产品研发工作、先后获得200项国家专利,使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江苏梦兰集团副总经理钱钰红;有从美国留学归来、主持公司产品研发,先后取得3项发明专利、400项外观专利授权,带领企业成功走进美国市场的宜兴乐祺纺织集团的副总经理甄峤源等。

  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劳模中,有将波司登羽绒服系列产品扩展到波司登男装系列、并成功在英国开设40个波司登专卖店的波司登男装总经理高晓东;有首批在毛巾行业中建立企业品牌运营中心、实施品牌战略并取得较高品牌效应的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石磊;有成功组织完成国企改革改制、构建创新体系,重塑企业文化,创建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真丝制品生产商的浙江省凯西雅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林;有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打造出中国蜡染民族品牌,在非洲市场赢得极高声誉的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守华;有一年300天都在市场中探索营建美尔雅品牌差异化销售网络,实现连续三年保持销售额年增长50%的湖北美尔雅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玮等为代表的品牌企业的领军人物。

  在先进工作者中,有创办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经编产品融入产业应用领域和衣着领域,在国内外技术交流中建立信誉,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分工和带领园区企业联手整体跨区域结构延伸转移,获得国家工信部首批新型工业示范基地称号,发展成全国著名经编产业集群品牌的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有在全国著名纺织基地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绍兴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化纤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家纺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产生区域品牌效应的县经贸局局长孙忠福等代表的新一代区域行业管理者。

  在先进集体中,除了生产第一线先进集体外,还有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纺织工业设计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化改革较成功的原事业单位,其中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重构技术创新体系,适应市场新趋势和科技进步新变化,优化选题,三年共获得5项上海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奖,13项全国纺织行业纺织之光科技奖,取得40项国家专利授权;四川纺织工业设计院着眼于行业发展,完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大力培育青年骨干,团结协作提升设计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咨询奖40多项。

  “十二五”是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纺织工业面临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将坚持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制造业中重要的消费品工业,面临内需拉动的极好机遇,仍将承担着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历史作用。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纺织工业在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纺织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和我国纺织工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以及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实际,正式提出由大变强的重点战略任务,即:重点实施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纺织品牌强国、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和纺织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性任务,“十二五”期间是实现这四大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四大领域。

  第一,“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科技强国战略。

  要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纺织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大幅增加行业科技投入和提高科技对总产出的贡献率。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着力增强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重视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突破50项纺织行业重大专项,包括新型纤维材料技术和化纤超仿真差异化技术、先进纺织装备制造技术、纤维加工新型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型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重点推广110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全行业广泛普及,使规模以上企业主体技术大多数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纺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争取国家对纺织科技政策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纺织产业内生动力。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强度从不足1%提高到1.5%左右,其中1/3的企业达到3%~5%左右。还要继续发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对全行业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在“十五”期间,已经有纺机、纺织、服装、化纤等18家企业和个人,以强烈的纺织报国之心向基金会慷慨捐助,使基金总规模接近7000万元,还有一些单位的捐助将在今年陆续到位。我们相信,随着“十二五”期间纺织强国事业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捐助者的行列,进一步增强基金的推动作用。

  第二, “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品牌强国的战略。

  要着力营造纺织行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品牌生态环境,在全行业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创新体系,作为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要大幅提高品牌价值对纺织行业新增长的贡献率。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它事关全行业的命运。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升全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质量信誉和质量价值。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它事关全行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要把自主创新放在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核心地位,还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大力提高全行业文化创意这一特殊生产力的水平,适应大众生活审美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开拓多元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创新使用价值,提高产业附加值。快速反应呈现的是品牌的活力,它是全行业信息化生产方式、交换方式、跨国供应链体系时空效率的直接表现。社会责任呈现着品牌的社会品德和时代性价值观,也是现代产业文明和生命力所在。全行业品牌价值是商品的品质、品位、品行以及效率的综合体现,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互动,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和市场诚信交互作用的产物。创建品牌不能离开品牌生态氛围孤立运行,也不能缺失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感召力和对行业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领军品牌和领军企业,不仅要产生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还要产生小企业充分社会化、形成企业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规模效应的区域品牌。这些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和集群创造的附加值在“十二五”末要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总附加值的1/3以上。

  第三, “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着力点。纺织行业正在规划发展低碳纺织,绿色纺织和资源循环纺织的量化指标和主要措施,要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进步,科技攻关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创建力提升,大幅降低单位增加值的纤维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和排放水平,坚决完成国家对行业的约束性要求,纤维资源循环使用量要达到纤维加工总量的20%左右。

  第四, “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人才强国战略。

  以上三大战略的实施,既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但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坚决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未来纺织制造业无论是适应国内人民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提升国际竞争的新定位,归根结底靠人才竞争实力,靠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主力军。建设纺织强国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同时也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无论是技能工人还是知识型工人,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产品创意设计师,无论是基层管理者还是中高层企业家,直至各类领军人才,这些是相互协作、彼此共生的奋斗集体,创造性体系。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体系的协同作用,要致力于纺织各类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建设和从宏观到微观的政策环境建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肩负起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光荣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劳模大会,推动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产业集群、行业管理组织等都能更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和历史首创精神,肩负起“十二五”时期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行业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劳模精神是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传家宝。它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解决人民温饱为目标的艰苦岁月到今天为发展现代生产力、建设纺织强国而奋斗的半个世纪来,历代纺织工人在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中长期磨炼和积淀的伟大产业精神。尽管经过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改革开放、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队伍经历从城市工人为主体到以农民工为主体继往开来的深刻变化,但伟大的劳模精神不仅传承下来,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铸就了纺织产业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造、特别讲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青岛纺联郝建秀小组的事迹既闪耀着新中国第一代纺织人艰苦创业的荣耀,又放射着当代纺织人继往开来的时代光彩。今天,2000万纺织产业大军正在面对“十二五”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可以预料与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弘扬久经磨砺的伟大的纺织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三大特点24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伟大劳模精神的高度概括,并指出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国纺织工业虽然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总量已经超过世界的50%,不仅满足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纺织品服装已经占世界的1/3,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但是,在高技术材料、先进生产技术装备、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供应链开拓与管理、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仍然落后于先进国家,大多数企业在跨国供应链上仍处于中低端地位,同时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提升的重要因素。要争夺世界纺织技术制高点和攀登供应链高端地位,要屹立于世界名牌之林,要继续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虽然具有大有可为的空间和时机,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弘扬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化为全行业每一个岗位的行动,无论是在最基层的细微环节还是在产业链的关键地位,无论是物质转化还是文化创造,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无论是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还是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都离不开劳模精神在全行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在全行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受表彰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更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与时俱进。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贡献力量。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同时,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这场变革的主力军,要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这场变革,不仅贯穿着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而且贯穿着生产关系直到上层建筑的改革攻坚。“落后必然挨打”,中国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自己的名牌,就会“受人欺负”,这是中华民族兴衰史的深刻结论。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实现了当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造就了中国现代生产力,才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普遍困难的时候,出现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而在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样经历一系列改革攻坚,要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改革进一步激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纺织产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都是买不来的,也不是一两个企业的成功实践所能承担的,而是整个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品牌创建。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核心转变就在于整个产业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在于全行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全行业品牌生态的形成。当然,实现这种转变不是靠主观愿望,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靠广大职工的创造实践,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解决发展的问题,突破发展的难点;要认认真真地统筹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全行业职工要以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为榜样,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要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活力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和劳动竞赛,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学知识,勇于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总结实践经验,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和纺织由大变强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积极献计出力。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产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农民工已是当代纺织职工的主体。虽然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彻底性,他们还不能成为城市人口,享受不到城市人口许多应有的社会保障、教育等待遇,然而他们确实为当代纺织工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5年发布纺织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最初所针对的最突出的课题,随着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科学发展的深入和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推广,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对农民工执行社会责任的优秀榜样。

  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制度,使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有效保障。要通过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报酬。在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质量效益提高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做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想问题、做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广大职工要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值得全行业学习推广。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纺织工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实现纺织人才强国,就要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适应纺织由大变强的人才结构,不断壮大纺织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依托纺织重大科研和攻关工程项目、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研发基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产业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第一线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要以我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精神培育各类人才具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鉴于纺织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5.8万家的99.05%),需要大批优秀企业领导人才,要按照市场化机制和培训机制要求,加快产生一批拥有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跨国企业和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联盟的领军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需要大批中小企业的优秀管理者队伍,带动广大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要完善各类人才的培训机制,发挥大学、大专、高职、高技学校的教育能力,建立各类培训基地。加大对一线工人的技能培训,壮大知识型工人队伍,加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者的创业能力的培训,提升企业家的战略决策水平和走上世界竞技舞台的国际化的能力。

  要在纺织职工队伍中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引导纺织工人、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各类领军人才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

  马克思曾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60页)。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建成世界纺织大国的卓越实践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时代价值,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纺织由大变强同样离不开这一规律。无论是广大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创意和科技与品牌领军人才,还是企业、行业协会的行政管理者都毫无例外的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用短短的31年就从一个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门坎,实现了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的发展中大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得到大幅提高,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了中国各族人民,成为中国人民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武器。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彻底性,即抓住了当代人的根本。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下,中国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规划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如今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现在又胜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目标,我们也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相应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全行业广大职工要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进取,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功立业,继续为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署和“十二五”规划任务并在“十三五”建成纺织强国而努力,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