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会: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纺织工业

   1月16日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

论坛主办机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承办机构: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杂志社
       协办机构:欧瑞康纺织集团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下面是论坛现场直播实录:

    13:40 中纺圆桌论坛开始

      魏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又是一年,同样的昆仑饭店,同样的中纺圆桌年会,同样这么多热心的领导、嘉宾和听众,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很多新的朋友,我们中纺圆桌一年一度的论坛年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地举办,一年又一年,但是我们中纺圆桌的宗旨不会变,这个宗旨就是我们激荡智慧,剖析疑难,辩明方向,为中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献计护航。秉承这个宗旨,我们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中纺圆桌论坛。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下我们的各位演讲嘉宾,各位对话嘉宾,感谢我们的协办方,也感谢我们这么多热心的嘉宾和听众,这么多的同仁朋友。我就不多说,同样的中纺圆桌,我们期待同样更加的精彩。

13:42  介绍来宾

    马丁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再次为各位主持中纺圆桌论坛,再次对各位的到来表现热烈的欢迎。首先为各位介绍一下出席今天论坛的领导嘉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
    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高勇
    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徐文英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人事部主任王久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财务部主任叶志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外事办主任袁红萍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中国棉纺织行业会长朱北娜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艳丽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
    中国纺织规划院院长李进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孙雷
    中国纺织报社社长童之琦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魏林
    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陈伟康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乔艳津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

    来自国家部委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有:
    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查学明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

    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领导有:
    欧瑞康纺织集团首席执行官Mr.Babacan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云泽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董事长郭卫东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总经理程庆宝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水荣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健民
    北京铜牛集团总经理张为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的负责人、行业主要媒体负责人、金融证券与信息服务行业的朋友们,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行业的企业家们,还有各大院校的师生朋友们,欢迎各位的出席。

13:48  王天凯副会长致辞

    王天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我们刚刚跨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中纺圆桌论坛召开了第六次年会,邀请了我们行业的一些优秀企业家,一些专业协会,一些部门、行业的领导,还有我们著名的财务经济专家,来共同探讨“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纺织工业,我想这一个在座大家都非常关切的这个话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这次论坛圆满成功。

    时间过得非常快,我的记忆是回到两年前,我参加了我们的圆桌论坛,并且做了发言,这个时候是我们的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不久,在这个论坛上我想在未来的经济发展,特别我们的行业情况多少还带有不少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记得我也是小心翼翼地回答了大家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两年过去了,我们的行业经历了企稳回升,处于恢复性增长的2009年。去年,应该说我们在克服了国内外众多各类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们行业的生产、销售、投资、利润都得到了大幅的增长,尤其我们的效益指标增长的幅度在经济增长幅度1倍以上。我想这个当然首先来自于国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当然也有我们企业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普遍地加大了架构调整的力度。我想“十一五”我们划上了一个应该说还是比较圆满的句号,对我们“十二五”纺织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大家知道,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实际上五中全会的决议当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十二五”时期是我们国家经济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想这句话是中央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非常审慎的判断。那么我想作为我们纺织工业一个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依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我想在这个时期依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我想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行业要真正地树立好我们的机遇意识,还有忧患意识,来真正把握好我们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在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这四个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起好步,实实在在地有所作为。

    那么我们中纺圆桌论坛,我今天到会前问了一下,据说有三四百人参加,我想我们已经第六次年会,除了年会还举行了一系列的专业的论坛,我想这个论坛的特点在于,它始终围绕着我们行业发展当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一些热点问题,请我们业内外的一些高端专家充分运用了这些专家的智慧,多方位、多视角地来探讨我们行业发展当中的问题。所以这个论坛应该说也得到了大家的欢迎,那么作为我本人是非常希望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这个论坛能够取得圆满的结果。

    我想最后要说的,今天我们这个论坛大家知道,刚才介绍了,有我们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我们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的贾康所长来做发言,我想贾康所长大家在新闻媒体上、报纸上,以前我们在电视上经常会看到他的一些发言,今天和我们面对面地交往。欧瑞康纺织集团总裁今天跟我说,作为朋友叫托马斯,托马斯先生专程赶来参加我们这个会议。我们杜部长在最后要做主题发言,我想还要再次感谢欧瑞康集团,感谢北京光华集团对我们这次会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感谢我们这么多热心的,从全国各地来的朋友们、同事们,感谢新闻媒体,谢谢大家。我祝这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心情愉快,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13:55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庆宝致辞

    程庆宝 :尊敬的杜钰洲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一年一度的中纺圆桌论坛今天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我国的纺织工业超常规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制造大国,成为我国出口具有明显比较优势,让数千万劳动力就业的民生支柱产业。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还有四年时间,我国的纺织工业将完成从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制造强国的转变。这次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年会的主题是:“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纺织工业,将深入探讨2011年中国纺织经济增长趋势和对策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坛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启迪和有益的帮助。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纺织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集团注册资本近6亿,2010年主营收入超过12.7亿,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是纺织品、天然彩棉服装及家用纺织品等,这些主导产品在同行业内占据着领先的位置,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集团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中国纺织产业政策的导向,根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规划目标以及三个北京的具体要求,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五年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集团实力明显增强,员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保持集团持续、平稳、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营收入超过20亿的集团公司。

    最后预祝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主持人 :接下来进入本次论坛的专题演讲单元,首先要请出的演讲嘉宾就是经济学家、国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所长,有请贾所长。

14:00 贾康做专题演讲: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贾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很高兴又一次能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会。我在这个时间段里,想把自己作为研究者对于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基本看法做个汇报,也愿意在这个时间段里和各位有一个讨论互动。我简要地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讲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需要简要看一下2010年的基本情况,我认为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官方正式宣布的上一年度龙头指标GDP的增长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应该在10%左右。上个年度一季度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前瞻性的看法,认为这个年度总体的宏观运行在增长速度上表现应该是前高后低,一季度曾经摸高到11.9%,1-6月份累计到11.1%,那个时候曾经决策者和有关部门特别注意研讨一下怎么样对外防止欧元区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之后的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的负面冲击,以及在国内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体现了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方面的配合,会不会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下半年经济由后低转为过低的政策叠加问题。但是1-9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后,情势已经明朗化,欧元区没有出现非常紧张的担心出现的大事,我们国内处理得比较好。现在看起来无论这个年度宣布的速度是什么问题都不太大,我们已经处理好和已经开局的2011年的衔接问题。如果前高走得过低,我们经济可能出现一个翘翘板,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担心的是过低以后又不得不再重新发力把它拖到一定水平,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年底之前,货币政策,我们搞市场经济,宏观层面必须仰仗的两大政策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侧重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已经明确回归稳健。在几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几次看到,我们的货币政策管理当局不断出手,几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也两次提高了利率,调息这样一个政策信号非常地明确和强烈,可以说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今后,按照经验判断应该有三年或者三到五年的一个加息周期。已经出台的这两个提高利率的加息举措,就是这个加息周期的第一、第二步,今年显然还会看到这样一个加息周期按照内在逻辑往前延展。

    在货币政策总量适当收紧同时,当然财政部方面按照官方宣布的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样一个安排,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讨论,为什么要做这种搭配?这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政策过去讨论里边已经反复提到的一松一紧的搭配。我们原来扩张性政策的搭配应该是双松,现在货币政策收紧之后,财政部仍然有宽松的特点。按照今年年初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这个松到什么程度?现在大概有一个量值,就是年度预算赤字还会在9000亿元左右。前面两年已经登堂入室的地方债还要按照2000亿安排,但是制度建设意义很重要,使地方层面更多发展阳光融资的制度。在这样财政政策9000亿赤字安排里,意味着有2000亿是地方赤字,是从上一年度的做了一定的下调,但是仍然保持扩张性特征的代表性指标。

    我们总体公共部门负债现在也有一个判断,几个部门联合发文,有很多的进一步管理具体要求,而其中就包括要让各家银行一个一个项目理清以后,把相关数据报出来,报到银监会汇总的结果,我们知道7.66万亿,去年6月底这样一个数量级的地方债,还有比如融资平台以项目债这样的名义所实际形成的,那个数量级也不会太大,应该是几千亿元。合在一起地方负债的总规模应该在8万亿左右,再加上名义指标的公共部门债务又有整个这样40%几的比重,上边相当于GDP40%多的各级政府负债的比重,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主要就是我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它的金融债,带有准国债性质也应该记进来,合计中国公共部门负债率在50%左右。这样一个对于整体扩张导向性的公共风险的判断我们比过去更清晰了,显然在安全区之内。安全区是60%,欧元区出危机以后,这条线已经全面失守,但是我们在两年多扩张性调控之后,仍然有充分的把握,把这个风险控制在50%指标的上下。同时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注意怎么防范银监会所说23%左右这个比较明显的,带有高风险性质的这样贷款。换句话说77%的部分现在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风险,我们防范风险前所未有的更清晰了,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怎么样同时判断和防范相关的公共风险。

    下面要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财政政策需要做这种带有一定扩张性特征的安排,延续这种积极的扩张性的松的财政政策,我觉得应该至少举出四个方面的例子。 

    一,前面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段里4万亿政府项目投资都已经安排出去,现在没有官方宣布的和这样一个框架相延续的其他投资,但实际上,4万亿的项目在完成之后,有很多的后续的一些配套资金需要得到筹集和安排。举一个例子,4万亿中间除了15000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万亿的灾后重建,还有4700亿的棚户区改造,就是所谓保障房的建设。棚户区改造之后,实际上有一些后续的迫切的资金投入需要。东北的棚户区改造以后,这些原来低收入阶层的矿区的居民进入现在比较带有现代气息的多层建筑物之后,这个社区和这个城市内的集中供热供暖的整个网络系统需要改造,否则不能够很好地给他们供热供暖。这笔整个管网改造的资金投入往往没有着落,就相应的地区解决这个后续投入,钱从哪里来,怎么样筹集的问题。还有这些入住的居民,因为他们收入水平比较低,我们平常有些家庭可能并不太在意的集中供热供暖要交的取暖费在他们那儿都成了问题,需要政府专门安排特别的补助。这些事情我举个小例子,在现在4万亿定项目都已经安排出去以后,应该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配套,来解决他们后续资金投入的问题。这是显然需要提到的第一个理由。

    二,要说到我们现在在扩大内需,关注民生这方面,要财政政策更加发挥作用,网络现在大家愿意用的语言也比较形象,要更给力地改进民生。这个资金投入量已经相当大,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怎么应对一系列的问题,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关心的新医改。新医改基本目标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全中国城乡所有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个里面的任务当然很有挑战性,它的资金量也相当大,财政部曾经做过一个信息的披露,认为新医改所需要的配套资金大概在8500亿元左右新增财政投入这样一个概念上。所以我们在改进民生方面,延续已经启动的新医改等等这些,积极有为的这样一些安排,必须得到可靠的资金支持,而这个资金支持也要求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宽松度,才可能在千头万绪里争取对民生的支持做得更加可靠。

    还有一个我认为应该大家进一步重视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得很好之后,其实我们不断在碰到新的社会生活里的瓶颈制约,就说我们的基础设施,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说中国的高速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超前了,甚至有人说重复建设的特征出来了。但我不这么看。我们整个的路网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现在不要光看西部建成了路网之后,开始跑的车不多就是重复建设,不对。要想富先修路,必须要有一个通盘的规划,然后把这样的网状的交通干道争取比较快地先让它到位,西部的路网可以稀疏一些,东部的路网必然要密集一些。我们就说中心区,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现在社会生活碰到什么突出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是在上一年秋天之后,我们碰到北京公共交通体系的两大突出问题,第一对外,张家口方向原来称为八达岭高速公路,现在称为京藏高速的干道频繁出现拥堵,拥堵局面最严重的是9天,几百公里的干道上就是一个大停车场,这个问题成为全世界的谈资。后来采取种种措施有所缓解。但是我认为现在的缓解举措,加强几个省之间的协调等等,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真正要缓解这个方向上的交通拥堵,现在看起来我认为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大手笔有一个投入,赶快打通副线。至于是再建一条高速,还是再建一套国道,还是建一条铁路,这是技术专家要赶快形成可行性研究的一个具体事项。这个可行性研究还要尽快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让它进入施工。我感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北京这样一个首善之区对外的大动脉,显然需要大手笔的资金支持生产要素赶快到位。

    另外中心区,北京对内出了什么问题?前些天有一个广泛的讨论,就是北京首都变成首堵,这个治堵方案征求各个方面意见以后,北京市的领导部门已经宣布了,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有对以后的机动车购买进行配给,另外中心区停车场要大幅度提高停车费,外地进京车辆实行严格的控制等等。但是我认为也只是能够起到一些治标的缓解作用,怎么样能够在中国首都以后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让公共交通体系可持续有效运行?其实有一个我认为值得指明的治本之策要下决心,要尽快建成像纽约、东京、莫斯科类似的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蛛网状轨道交通系统。北京中心区是平原,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网就应该是地铁网,要尽快修到中心区任何一个行人站在任何位置上往任何方向走500、600米之内一定能找到一个地铁出入口。到了这个境界,那时候大多数驾驶机动车的成员会自动选择,特别是上班族会自动选择把机动车停在中心区周边的大型停车场上,政府要尽快把这个纳入它的优化,尽快建成这种停车设施。然后通过地铁轨道交通网,安全、便捷、少污染、少烦恼准时到达它的目的地。那个时候机动车还要不要发展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就并行不悖了。同时最主要的上班族,一般到中心区去,自己到达目的地的这样一种代步形式就是选择轨道交通路网。这种事情在北京,我觉得已经看得很清楚,别无选择,需要有公共财政不可回避的支持来加快这样一个治本之策到位的过程。

    举一反三,其他的城市,北京之外很多中国大城市,中心城市都有类似的问题,要稍微有点远见的话,一定要吸取北京市地铁建设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教训,我们争取以后在其他的城市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可持续运行解决得更好一些。诸有此类的事情,就是我认为要缓解瓶颈制约,必须得到财政适当宽松的支持。既然我们前面做到的总体的风险扩张可控,保持一定的宽松度能够更好地提供资金和公共资源来缓解瓶颈制约。

    最后一条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大家都关心的物价,物价上涨,它现在和中国黄金发展期伴随而来的矛盾凸显期的其他矛盾混合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在管理部门看待物价方面紧张度比以前明显上升。改革开放前面,90年代,小平南巡之后,因为迅速出现一轮发展热潮,94年CPI曾经摸高到24%以上。2007年中央提两防的年头,CPI摸高到8%以上。这样一个CPI上涨水平已经造成了全面的紧张,很多行政性手段现在都在采取来控制物价,这有必要,因为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关注这个事情,很多的矛盾都交织在这个事情,拿物价说事。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需要有这样一些措施。但是从经济手段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目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结构性特征,在中国已经屡次出现。现在统计部门公布的,比如11月月度同比1.1%里面,有75%的物价上涨因素就是来自食品物价上涨,其他千千万万商品在统计指标处理之后,体现出来的对于物价上升所产生的作用就是8%,连一成都不到。这样一个明显的结构特征带来什么问题呢?财政部跟它配合的时候,可以在总量适当的收紧银根的同时,财政部发力实行重点调控。重点调控做什么?增加有效供给,增加食品、农副产品的供给以及增加市场上可得的和社会上可得的住房的供给。前面一个问题很好调节,因为上一年度是大丰收之年,虽然夏粮平平,秋粮非常好。作为食品价格方面一个基础因素的粮食供应比较充裕,政府再加上其他措施,对农村的种粮的织补以及政策资金支持的,放出现有库存缓解市场上供求之间矛盾问题的举措。比如前段时间放出国家掌握猪肉库存平抑市场猪肉价格。这样的问题做在一起,我们借着粮食大丰收的势头,处理得好,有望在几个月之内看到食品价格由粮食价格传导出来总体,加上其他政策配合,食品价格应该回稳。

    另外一个,我们正在加快保障房建设,其中主打的是公租房,上一年度已经作为重点安排的,580万套保障住房里,公租房、长租房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公租房就是社会上收入夹心层,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有效供给。在几个月、半年之内我们会看到它的成效。中国现在建筑方面的进度我们有充分信心,很快会形成充分供给。再加上现在房地产调控新政,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其他政策措施和手段,可以预见,我们的收入夹心层在这个年度之内就能够看到,他们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有涌入商品房市场去争夺那个商品房低端的供给,而且那个时候很痛苦,他们哪怕争到了也是要做房奴,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这样一些有效供给需要财政政策的发力,来针对性处理现在物价上涨的问题。

    最后做一个简要的展望。如果11年这样一松一紧的政策搭配是一个合理的宏观政策设计,那么再往前看,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比较直率地说,如果不出大的变故,虽然要经历一个相对缓慢的主要经济体的困难、艰苦的复苏过程,但是看起来欧元区的调控框架比原来明朗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也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那么严重的负面效应。如果我们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在这样几年的发达经济体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会继续引领这样一个趋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我们自己在财政政策方面不能一味继续扩张,在以后有必要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要回归稳健。但是我认为11年主基调是财政政策继续积极,这个政策的演变也可能会采取淡出的方式。财政政策在改变前面的阶段上,它不对社会做什么正式的宣布,官方不透露这样的信息,但是实际上已经开始做淡出的操作。

    对于我们纺织行业,我缺乏调研,我来了以后听到我们的领导同志说,上一年度总体的纺织行业发展形势比预料的要好,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值得进一步调研、总结。是不是表明,我们纺织行业在这些年有竞争压力,在升级换代,在扩大国内市场,同时积极争取国外市场等等方面很多举措,见效或者进入收获期。我们能不能够顺应这样一个势头,继续争取扩大战果,特别在这一年度,国家一方面抽紧了信贷,抽紧了货币政策,抽紧银根的同时,又特别强调要鼓励创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纺织行业,包括大量中小企业在银根有一定抽紧的环境下,更加努力地在节能降耗等等方面,在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的有特色产品等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我们同样可以有望争取得到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以及带有政策性金融特色的一些融资条件的支持。有时候财政和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一种联动方式,比如贴息等等,支持这些资金进入在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等等方面已经使管理部门得到了信心,使他们信服这个企业应该支持,到了这样的状态上,我觉得纺织行业很多企业是有望得到这种顺应着产业升级换代导向和支持的。在竞争的环境里,顺应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得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和必要的一些货币政策的支持,我认为仍然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空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业界的所有企业、管理者、员工继续在我们上一年度很好的基础之上,争取乘势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掌握好最适合我们行业以及各个企业的战略、策略,生产经营的要领。在这方面我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我只介绍这样一些我了解的政策背景供大家参考,谢谢。

   

14:28   现场互动提问

    主持人 :在座的哪位嘉宾看看要直接进一步互动的?

    杨世滨 提问:您怎么看待美元未来的走势?

    贾康 :昨天新华社论坛上我听到社科院一个专家的判断,他认为这个年度中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元和主要货币的比价方面表现坚挺。就是说最大可能性美元还有可能升值,当然这是一家之言。他还是有一定权威性,所以把这个信息转达一下。

    朱民儒 提问:欧洲产生的财政上的逻辑,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贾康 :欧元区和中国发生经济联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体,中国现在的贸易伙伴里美国、日本、欧元区是排在前面的三个大的经济体或者要密切关注他们动向的对象。现在从已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欧元区如果真的出大事,中国恐怕也是无法独善其身,它要出大事,就足以产生一个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大变故。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这种概率在明显下降,一开始希腊出了问题,引起希腊社会动乱了。其他的欧元区国家,欧盟里面像德国,它持观望的政策。犹豫一段以后,终于下决心出手救它。出手之后局面改观了。好像美国出事以后,雷曼兄弟不救,后来美国人的救市操作策略比原来更明朗了一些。希腊的犹豫之后救了它,整个局面相对平息。再往后人们谈论西班牙等等,相对来讲有一定底气,为什么?救助模式可以看出来,有那么一个轮廓在那儿。葡萄牙表态可以自己消化掉危机,假定它的危机因素自己不能完全消化掉,估计德国、法国要带领欧元,欧元区还是会采取救助措施的。现在更多人倾向于欧元区自己已经意识到整个利益,大家连接在一起以后,已经政治化,欧元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一定要通过这种救助,使它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当然也乐见其成,欧元区如果真的像有人说的,欧元崩溃的话,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会是一场灾难。

    简要回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从现在中国在现在的情况下要非常重视欧元区出现的危机因素和它的演变,但是经过很多努力,比较大的可能性还是能够过这个难关。包括前不久李克强副总理出访,明确表示中国愿意对欧元区成员国提供我们的一些资金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购买他们的债券以及更多的发展跟它们互利的贸易等等。这都是积极因素,所以我简要说一下,我觉得现在欧元区、美国、日本等等方面,中国都要特别密切重视,但是在这个年度里,还是可以谨慎乐观,当然这个话只能说到这儿,一旦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还得再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冲抵这种负面的不良影响。

    徐文英 提问:中国外汇储备2.8万亿,现在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在买债?我们的债务,美元是不是在缩水?

    贾康 :把话说得直率点,是一个综合的大问题。我们现在2.8万亿美元等值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美元资产要想持有最合算的就是买美国国债,这样一个既成现实往下来讲,我们是别无选择的。美国国债,高一点低一点,这个月多买点,下个月少买点,其实都是策略,基本的格局就是我们考虑来考虑去,外汇储备这样大的数量里面,对于我们如果直接合算来说最有利的还是要比较多地持有美元资产里面的债券,国债。但是后面的很多问题就得放开一点说,我认为它的负面效应显然是大家都可以看出来的,美国有世界上所谓霸权,它要想给美元掺水是很容易的,掺水以后让全世界买单,中国是世界里第一号美元储备的持有者,中国买单在这里面承担的代价的份额自然就是最高的。但可能我们别无选择,因为中国是在一个成长过程中,它现在已经形成一个所谓新兴市场经济的领军的代表者,但是它是低端的代表者。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秉承着高科技引领的高端的代表者,它的世界货币的霸权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得以维系,主要在它高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以及综合实力。中国如果现在认识这个问题,只有重提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韬光养晦是什么,我们无力改变现在的格局,不要一下把自己的身段拉得过高。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现在的外贸进出口过程中要不断和美国来回博弈,所谓汇率问题等等,都是拿这个事说事,经过这种博弈以后达到相对动态平衡而已。我们看到一轮又一轮这样的反复的相互之间的来往,有时候气氛很紧张,有时候气氛又一下子表现得相当缓和。比如目前,我们今天早上听电视里还说中美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但是核心利益只要双方处理得好,总体的战略框架是利益多于竞争。两个国家一高一低,必然有竞争,但是总体而言应该争取共赢局面。在这个共赢中间及我们必须处理,必然我们无可选择,既然我们现在在不断扩大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对发达国家我们是不断形成顺差,结汇之下都变成我们的外汇储备,怎么办?一个是我们扩大内需,减少以后这种外贸的高依赖度,第二需要争取更好的升级换代,更多占领外部的市场份额,减少顺差。这些高端的经济体有一些我们想买的东西它就是不卖,这个我们是无可奈何的。那怎么办?也是别无选择,也是通过博弈尽可能让它多卖一点,但我们还会形成我们的外汇储备,我们自己怎么办?要积极发展人民币的周边化,现在正在做,很多的举措在出来,周边化以后争取区域化和国际化,整体来说要有二三十年的过程。对于中国这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人民币最后防火墙要自己拆掉,资本效应下不可自由兑换这样一个防火墙,拆掉以后人民币才可能变成世界硬通货俱乐部的一员,那是要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在前面自己要拆掉这个防火墙。这些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考虑。

    回到比较短的操作来说,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怎么样支持我们的走出去,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要大力发展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我知道实际上这两年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外面通过收购等等方式实施了资本输出,这就是我们硬通货的具体形式。虽然我们看起来不得不接受硬通货,但是这个硬通货拿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条件接受的货币,你看准了什么样的矿山,什么样的企业,需要重组的时候,我们出手拿什么?拿人民币能接受的很少,我们现在试图通过我们给他们人民币贷款,他们的人民币贷款买我们的设备等等。但是你看重人家的一些资源想实行并购的时候,出手就是要靠我们手上的2.8亿美元等值的外汇储备,这个外汇储备代表中国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实力。

    综合判断,就不能够简单说这个外汇储备在我们手里是吃亏还是不吃亏,应该不同角度,不同要点综合在一起考虑。但是我也认同,世界的未来一定是各个民族更理性地处理这种协调关系,一定也是要争取共赢的前景。谢谢大家。

14:40 Mr.Babacan做专题演讲:未雨绸缪--应对新挑战
   
    Mr.Babacan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第二次站在这个讲台上作为中纺圆桌的嘉宾来进行主题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非常高兴。在今后的时间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当然是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纺织行业目前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环境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过去一段发展的变化是非常大,也经过了经济的危机,在这个经济危机里大家都承受了相当的痛苦,整个恢复期里整个经济发展可以说金砖四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而在金砖四国里中国就是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看到金砖四国所分布的地区,它们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本身的占的区域只有26%,人口却是40%,它对世界整个经济的贡献也超过了40%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到过去九年里整个发展,特别金砖四国在世界不同的领域进行发展,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这里面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到去年的时候,在2009年前后的时候,中国本身,无论是棉纺和化纤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超过60%。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金砖四国里本身的发展潜力即使达到现在的状态,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以看到中国和印度在2020年的时候,本身要有城市化的人口会有进一步的相应提升,今后一段时间里将有2亿6千万人口进一步城市化,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将会有接近10亿人口进行城市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金砖四国的国家里,它们本身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整个消费量最大的人口的地方,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本身相应的发展中产阶级会超过14亿。这个整个的经济和内需相应的发展将会对我们的纺织行业产生巨大的促进,可以说本身基础建设相应的发展和人们内需相应的发展,以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里相应的基础建设的发展,都会对纺织行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

    本身由于中产阶级相应的发展,会对个性化的发展,对我们的纺织行业的要求也有不同。第一,要求的产品附加值更加高,品种种类更加多,而且对本身产品的要求,相应的技术水平也会比较高。本身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从原来比较低端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将会向中高端的发展,特别在中国相应的行业里。这些加在一起,包括自动化都会对我们今后纺织行业的发展形成最重要的驱动力。可以看到,在这个整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驱动力,在这个驱动力我们相应的创新是一个最重要的支柱。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这个领域里,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应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现在日本和美国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上,但是从发展的速率上来看,特别在金砖四国里中国是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发展速度最快。而且中国这样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刚才所讲的因素和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会发展到最高的位置上。金砖四国在创新领域,特别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原因,比如它的劳动力成本和本身基础建设,诸有此类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金砖四国相应人口的情况,以及相应城市化的情况,以及相应发展的趋势。现在的情况看非常乐观,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危机或者挑战,特别像在中国,由于我们本身实行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人口已经相应平衡,但是不断进行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特别中国经济在今后的增长期,至少得有20到30年,这样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相应的挑战。我非常坚信根据历史的情况来看和中国所具备的能力,中国将和过去一样很好地掌握这个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接受并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毕竟来讲人口,特别在中国老龄化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些制衡。特别在20年前我们都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当时那个时候中国的年轻人口比例比较高,现在是老龄的人口比较高。这些问题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发生了,像文化的问题,一个是社会的负担,另外一个本身劳动力竞争不单单产于一般的劳动力,还产于比较有素质的劳动力,比如像财务和相应金融方面的劳动力,以及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这些都将产生对劳动力短缺或者竞争的一个情况。中国整个纺织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培养一般的员工和足够的劳动力以外,还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可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培训和提供专业的人才。在这里要几个方面一起协力,在政府的协助、支持、帮助、指导下,各个企业,包括中外企业一起合力,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环境,吸引相应行业和社会中的人才到我们这个行业服务,使得纺织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为此欧瑞康也愿意做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关于我们现在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机遇,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中产阶级的发展将会给我们提供非常大的机遇,在中国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新的材料,新的相应的电动汽车和行业技术进一步的发展,都会给纺织行业提供相应的机遇。本身的发展,除了有机遇,也有挑战,比如行业发展的波动和周期性,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环保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加高,对我们行业来讲都是一些挑战。不管怎么样,亚洲,特别是中国将会在纺织行业里起着最主导的作用。纺织行业发展还有一个趋势,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对我们纺织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刚才我们也已经听到了,“十二五”规划对整个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来讲怎么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现有的能源,能够起到高效并减少排放,这都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对我们来讲,无论是对整个行业或对中国来讲,都会面临两个具体的问题,一个是产业转移,还有一个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一定要靠创新。关于产业转移方面,不单单因为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而且还有本身哪个地方生产的要素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它的效率最高,就会向那个地方转移。比如纺织行业已经很大程度从欧美国家转移到中国来,实际上有一些中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也将从中国转移到其他的新兴国家。另外即使在中国也存在一个地区,比如我们现在棉纺已经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进行转移,这个已经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了。在进一步的创新领域里,自动化,由于产量、高效以及产品质量,能够节省员工的角度,节省劳动力成本,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在节能降耗方面也起着主导作用。

    在此我想说一下,欧瑞康作为全球纺织领先的公司,我们不但能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设备和相应的一揽子的工程,而且也能够提供按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的特殊要求,能够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刚才已经提到的各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在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关于创新我想介绍一下欧瑞康自己的经验。

    刚才讲到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欧瑞康有一个叫CHINA的规律,我们把创新的分布实施怎么样应用,符合中国的词就是CHINA。CHINA怎么来的?C是表示地区整合,把东西集合在一起,把我们所有的内部、外部资源整合集中在一起。H表示要高品质,我们要生产高品质的产品。I展示的是信息或者我们的知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紧密地跟随行业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发展的领域里。N表示要充分运用内部、外部所有的资源,发展我们的行业,而且也要考虑到把我们的人脉,人际关系也充分运用起来。A表示充分吸收和吸纳人才技术和经验,进行行业创新的发展。

    创新不但是说能够使我们的效率提高,降低成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会提出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技术,使得我们的行业往高端型发展。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们进行创新的一些经验,大家放心,我不会把这个一一给大家介绍的,时间会耽误很多。大概介绍一下,一个我们有做短纤纺织,棉纺一系列的,还有主要做化纤短丝和无纺布等相应设备,还提供创新的棉纺、化纤里用的专用部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发展是靠创新在发展的。在这个创新里,形成了我们的品牌。可以看到在创新里,我们从不断的运营进行发展,无论是棉纺的纺丝,以及最新的AC5最新型的机器,不断按照这个历程进行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在化纤长丝的技术里,也同样延续这样的发展路径,大家知道在去年上海的纺机展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参观者介绍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高创新的发展,并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我们无论在PCF和化纤短丝,以及相应的无纺布里,都有了相应的创新。比如高效的相应的针刺做无纺布,以及高效的PCF的生产线,都实现了刚才所讲的创新式的可持续发展。关于刺绣领域,在09年和10年都进行了相应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本身都有它自己的高效,实现这些理念,将会在2010年和2011年向市场进行推广。

    这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章,可以看到世界著名的几个品牌都在这里,我们的纺机专业涵盖了在纺织无论是化纤还是棉纺里各种专业的零部件和部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欧瑞康通过并购等方式,把这些相应的技术和品牌都整合在我们这个纺机专业的事业部里。我们的纺机整个发展主要有这五个事业板块,在全球在各个地区,特别在亚洲有重要的工厂和市场,在亚洲目前已经有超过1800名员工,在欧洲由于历史的发展,现在人员还是比较多,有2300人左右,在美洲的地方差不多有1000人。随着将来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亚洲地区会进一步增长。刚才几张照片是我们各个地区工厂的情况。这里可以看到在各个纺织,无论是棉纺还是花钱,长丝和短丝产业链的情况,欧瑞康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都在里面对产业链进行相关服务,可以提供整个系统的服务。

    刚才看到的是巴马格。这个是纽马格,里面有BCF和无纺布这一块,本身这个领域里技术也有很多种,既可以做针刺,也可以做纺棉和纺绒的,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我们赐来福主要以棉纺为主,也做天然纤维等等。苏拉既可以用农业用纱的,也可以用工业用纱,也有刺绣的技术。后面这个板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主要做纺机专件,有金属件,也有橡胶件。

    简单介绍一下欧瑞康在中国的情况。我们在中国有四个地方的工厂,在北京、无锡、金坛和苏州,我们的客户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这是我们苏州工厂,也是我们中国地区总部,非常欢迎大家有机会到我们那儿参观、指导。我感到非常抱歉,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够用中文直接介绍,我正在做努力。

15:15  主持人与嘉宾互动

    主持人 :我们有唯一的问题想问一下Mr.Babacan,刚才听了你的演讲,我们觉得非常开拓视野,但是中国的纺机企业也在发展,您认为欧瑞康纺机在中国,将会和中国纺机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进行合作?

    Mr.Babacan :本身中国市场首先非常大,这也是最重要的纺织市场,我们一定会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大我们的生产和相应的研发,以及相关技术。这过程中会面临相应的挑战和竞争,竞争是来自于世界各个方面,也来自中国方面的,这个领域里我们会进一步做我们这块相应的工作。首先我们自己把情况做好,除此之外我们也考虑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首先一个非常健康有序的竞争,可以促进大家的发展。这个竞争过程中我们愿意在健康的竞争过程中寻求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进行合作。我特别想举一个例子,像好多航空公司他们彼此原来都是竞争的,现在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集团,集团内部原来的竞争对手都变成了一定框架下的合作伙伴,进行相互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残杀,最终会给客户和市场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主持人 :谢谢。接下来我们将把时间交给本届论坛的特邀嘉宾主持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有请。


15:20 纺织专业协会会长对话论坛--十二五发展思路与2011年行业走势

    主持人(孙淮滨) :大家好,我很荣幸,因为我已经连续六年站在这个台上主持对话环节。今天大家已经看到我们的主题,“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纺织工业,我想今天的主题是围绕“十二五”时期这个主题,然后我们选择了两组嘉宾。第一组嘉宾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部分专业协会的主要领导,第二组嘉宾选择了部分的知名企业家。下面首先有请第一组对话嘉宾: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今天台上大家可以看出,我们是老中青三代组合。他们两位是60后,非常年轻,60是最后面的那个后。50后,咱俩一样。对不起,40后,但是他心是年轻的。下面围绕今天的主题,是不是首先把“十一五”,因为我们刚刚过了,刚刚有个收官,“十一五”希望各位理事长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对“十一五”时期我们这个行业它的发展做一个评估,做一个评价,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迈向“十二五”,这也符合逻辑。

    端小平 :我就很简单地总结一下“十一五”化纤工业发展的四个特点。第一,总量仍然保持了快速的提升。05年我们化纤产量是1665万吨,到2010年估计达到303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1%。第二,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万吨以上企业的数量达到35家,总产能占到整个全国总产能的50%。这样初步形成了一支化纤国际化的队伍,记得有一个企业老板跟我交流过一个观点,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所以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就是我们竞争力提升的一个表现。第三,我们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取得了突破,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等等这些以前只有发达国家能够生产的纤维,现在基本上在我们国内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第四,技术进步成效非常明显。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型聚酯等等这些大型的连续化的装置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这个量大面广地解决了整个化纤的装备问题,基本实现国产化,而且在国际上是领先水平。二,我们的化纤差别化率,从05年的31%提高到43%,这个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三,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综合能耗在“十一五”期间下降了30%,这个主要是靠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新的控制,还没有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其他相应的工作。所以我归纳为这四个方面,谢谢。

    主持人 :小平会长非常有条理地做了一个归纳,我给你提个建议,下次规划别一二三四,稍微口语化一点。下面请北娜。

    朱北娜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们棉纺织行业,现在我想从三个方面说。第一个,我想谈一下我们经济指标完全企业化。“十一五”期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工业总产值比“十五”期间增加140%,利润增长38%,出口交货值增长33%。第二个,想说一下我们对产业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我们作为基础性行业,对下游,包括针织服装和家纺所做的贡献。按照国家发改委电话会议的数据显示,我们今年的棉花生产,棉花拥有量应该是1100万吨,加上化纤是1050万吨,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针织服装35%,还有25%用在家纺,其他的用在梭织。另外,我们做了一个测算,给职工提高的工资应该比“十一五”末大概工资提高了350亿左右,对棉农收入性增长也到了300亿,这是第二个贡献。第三个,对我们竞争力这一块,出口大概是增长了84%,纺织品出口增长了60%,所以说棉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做了很好的贡献。

    主持人 :下面请世滨。

    杨世滨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到中纺圆桌论坛,去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今年是“十二五”开篇之年,从去年开始我们跟欧瑞康有合作。“十一五”应该说是针织行业发展非常快速的一个五年,最标志性的事件是说在05年“十五”末出现一个大的变化,针织服装出口在海关上的表现第一次历史性的超越收支,07年大发展,多了1000亿,08年金融危机在600亿,09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数,10年基本相仿。针织行业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有点像中国铁路的大提速一样,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基本上我归纳下来大概就是一个最核心的是一个结构上的问题,这个结构上的问题基本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它从这样一个市场结构来看,原来针织品大概70%是依赖国际市场,30%内销,但是到“十一五”末的时候,我们大概55%以上是内销。这个结构性的变化非常巨大,如果按照平均每年来计算的话,我们内销的增长是5个点。另外一块,在生产结构上,生产结构来看,针织现在整个叫纺织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的纤维加工总量已经突破了1300万的数字,在整个纺织服装的纤维加工里占1/3。第三方面是服装方面的强势表现,目前以金额集的针织服装占全行业服装的55%,以产量计大概占65%,这个数字在“十二五”中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大概可以这样描述,一个,针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一个大提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三大结构的变化上。谢谢。

    朱民儒 :产业纺织品这几年的发展可以从这几件事体现。首先,在国家,不管在灾害,还是其他方面,产业纺织品是首当其冲的。国家不管是人民的生命安全,还是在建设上有了保证。另外高科技领域里可以看到,60周年阅兵的时候,很多先进武器都是产业纺织品的行业。同时在航天技术,不管是载人飞行,还是登月飞行,都有产业纺织品。产业纺织品发挥重大的作用,从来没有任何纰漏,这是咱们值得骄傲的。这方面的进展和成绩不能不说,一个是咱们现在基础设备就是原料国产化。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一个外来的动力,企业的内在控制跟创新给咱们提供一个内在的动力。这些发展体现在我们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达到18%,总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 :感谢朱理事长,不忘说明了发展的成绩,也说明了背后驱动的因素。刚才几位理事长如数家珍地把过去五年每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成绩做了一些归纳,下面开始进入“十二五”。“十二五”今年是开局之年,正好今天这个会实际上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这个结点上,所以具有开启的时刻。我想每个分行业都有它的“十二五”的构想,这个构想今天几个会长都来了,下面还有很多会长,台上太小,容纳不下,他们都可以说出自身行业的“十二五”,我选择了你们,你们是不是也可以给大家有一个轮廓性的介绍,未来“十二五”,我们这个行业将会如何去发展?

    端小平 :刚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这样我想讲到化纤发展的问题,因为我们是给下游提供原料的,因为去年棉花曾经有过3万5这样的高价,化纤的总量不得不提,过去十年整个化纤的成长速度达到16%,最近五年下降下来了,是11%。“十五”期间超过20%,但是这个速度是减缓了,最近五年比前面那个五年减半了,但是基数仍然很高。所以未来五年我们现在测算,跟上下游一块,大协会牵头,化纤总量到390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是5.2%,对应产能的增长大概在1200万吨到1500万吨,毕竟不可能百分之百,尤其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化工产业。另外这个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要有对落后的淘汰。

    第二个基本的,实际上我们围绕1200到1500万吨,应该主要发展什么?一个还是要解决量大面广的功能性差别化的纤维。化纤一般的纺棉主要是吸水率的指标做到1左右,现在正在跟上下游企业合作,看能不能做到2和3,这样的话使下游的企业能够用到更加便宜和性能高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功能性的,包括产业用的,阻燃,包括抗紫外、抗菌,量大面广是一个发展方向。第二个发展方向是高新技术纤维,这个主要解决军工、航空、航天,包括医学领域。第三个发展的方向就是产业用化纤,因为地质灾害频发,还有大火,虽然现在规划的很好,一年100万吨的增量,实际上好多要靠国家立法来解决,这个可能到时候要跟产业用协会一起来推动这些事情。再一个,生物质纤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新兴战略材料的需要,还有一个是解决石油资源可能面临越来越紧张,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从方向来说是这几个方面,发展是这样,刚刚讲了一个空间,1200到1500,发展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围绕这几个方面,可能行业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要挑选50到100家大型企业和有特点,产品开发做得特别好的企业,组建化纤国家队,这个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只要把这些骨干企业做好,行业就不会有风险,就能经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同时也才能够实现,现在化纤生产大国,才能真正实现化纤强国。二,我们要加强上下游协作开发。今天孙主任做了一个很好的安排,我们上游、下游一起来讨论行业发展的问题,我也有机会听各位会长对下游发展的看法。其实之前跟棉纺协会,跟印染协会,家纺协会,已经在功能性、家用纺织品方面召开一次行业的论坛,效果非常好。一个产品的开发确实需要上下游协作开发,单靠自己是不行的。举个例子,孙主任说刚才的主持人她很漂亮,长得很光鲜,第一个要求,天生丽质,这是化纤原材料,就是马丁丁小姐。后面要靠穿什么衣服,进行化妆,打扮,这个就是下游企业做的事情,包括进行品牌的推广。所以我想这个对我们来说,协作开发也非常重要。再一个节能减排,这个任务是越来越重要,而且是逼着你去做,不做以后有可能成为一种进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所以围绕节能减排要做大量的工作。还有一个要解决资源的问题。

    所以最近化纤行业准备定一个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规划,因为化纤再进一步的发展,原油,化工产品,PX、乙二醇一定会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这个对产业安全非常不利。然后粘胶的原料进口率已经超过95%,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有行动,但是我们想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引导和鼓励大家向这个方向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你刚才已经把我后面的议题提前说了,没事。下面请朱会长。

    朱北娜 :我在说“十二五”的时候,我想先说一下。第一,棉花涨到3万5,这是没有的事。第二,2900万吨这个事,可能对下一步的判断,我有点想法。

    主持人 :朱会长一个特点,非常犀利,行业立场非常鲜明。

    朱北娜 :我再说一个刚才世滨说的化纤用量,现在这个用量来说,我觉得因为你刚才说有同志说的几点,这个用量来说,我昨天晚上也在跟他讲我们在核对用量,他刚才讲用到1200到1300,但从我们这儿来说应该不只这个数。纱线国家统计局到今年年底会达到2700万吨,但我们的原料只有2100万吨左右,下游还没人认领,他说用到那个数,大家都没用,都到哪去了?我想先说这个。

    作为“十二五”,因为我经常跟朱会长汇报,首先要做好两个市场的资源判断。我们在做“十一五”的时候有一个判断,我们现在制造占43%,刚才听了欧瑞康的CEO讲到对国际的分析,我非常认同,金砖四国以后发展的潜力非常大,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做好这个市场。第二个,科技发展这一块,协会发布了科技纲要,我看了一下,对棉纺这一块应该有很多应该继续做的,一个是加工技术创新,还有设备工艺技术创新,还有质量和监测的创新,还有淘汰落后这一块。淘汰落后,我们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也做了一个回顾,我们现在2010年以后的纺纱设备已经达到了70%,到2015年,2010年以后可能超过25%,相应的从节能减排角度,自然很多会进行落后淘汰。第三个,区域发展。我觉得我们区域发展,我们看了一下“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还是非常明显,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应该是28%,西部23%,西部基础比较小,总体来说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另外一个可持续发展这一块,一个我们要做节能减排,在今年到明年期间,行业的纺纱和织布用电水平标准在全国推开。还有一个和印染协会要做的减少PV用量这一块。另外还有一个劳动生产率,“十一五”期间劳动生产率从20万提高到49万,这一块棉纺还是进一步提升。第四个,要做好原料的调研和预测工作,对我们的持续发展应该是非常有作用。谢谢。

    主持人 :下面请朱会长。

    朱民儒 :“十二五”是延续“十一五”的一个工作,在“十一五”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汽车发展很快,在2010年达到1800多万辆,这一点都是产业纺织大的市场。但是车用纺织品里,在高档车里还没有完全配套。这方面可能要加大力度。再有,我们现在高铁发展这么快,现在是300公里已经都运行了,400公里在建设,500公里已经做了实验,这是系统的东西。我们现在道路建设上,如何保障安全?这个也是世界上没有的。所以来研制我们自己的防滑垫之类的,这些都是一个突破。另外咱们现在高速建设,高速建设里一个防火问题,逃生系统、救助系统,都要发展。此外医疗卫生,中国的老龄化加速,我们也在讨论老龄化加速的问题,这个看来是中国人口实施医疗防护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在医疗防护这儿,咱们说医疗卫生材料在前两年还是40多亿美元,去年67亿美元,包括机关,也包括一些医院里的手术器件。我们看到国外人家的工作,我们不得不用人家的,但是成本非常高。一个支架,重量只有10毫克,但是价格、价值在2万多元人民币。我们看到了这些高品质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满足中国病人的需要?现在能做的只有10%左右,包括透析,这些都是我们“十二五”重点的工作。但是我们不得不跟端会长提出来,我们现在的原料上,尽管我们的高性能纤维等等有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个不稳定性阻碍我们的发展,高科技领域里有些门槛还是要依赖进口,为什么?不敢用,这批和那批的差别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使用。同时要加快咱们的专用材料里,如果我们高铁的车厢里,现在在300公里,400公里到500公里的话,车头着火的话,如果材料不阻燃的话可想而知。这个一定要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同时在“十二五”当中,也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条件。谢谢。

    主持人 :朱会长对上游行业提出了一些迫切的要求,下面有请杨会长。 

    杨世滨 :首先非常感谢北娜,因为刚才我们讲“十一五”的时候,我算到1300万吨的时候,针织就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如果到1400的话,就更加有力的支撑我们占了1/3还多。刚才讲“十二五”,我们觉得在这里非常难谈,难谈最根本的地方是说,我看了一下前边十一个五年规划和计划,都是以一个数量为主要切入点做规划和计划的。但是到“十二五”以后,在纺织协会整个内部研究会中,几个部长专门跟我们讲,“十二五”进入以后,量的增长将不再是我们的重点,因为测算过3%、5%、8%的增率以后,我们不希望因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这里面怎么来做?我觉得欧瑞康的总裁讲到一个事情,他讲到新解的CHINA,金砖四国有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一个大学的教授,我们看到像纺织机械国际化的企业集团的老总为了开拓中国的市场,把中国研究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听了都觉得很喜悦,外国人这么夸我们,我们心里很高兴。但是我们真正距离,像欧洲一些高端的纺织品,看了他们的一些市场占有率,看了他们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后我们内心感到很振动。

    首先我们可能要把“十二五”的一种格局和未来的情况描绘一下,我很想做个这种描绘,从针织行业来讲。一个是外在表现,一个行业内表现。一个是整个行业外部调整,一个内部调整。这几块当中,我简要地讲一下我的看法。一个在外在表现中,中国在未来五年针织行业会出现什么变化?第一,会出现产业资本的金融化。进入到“十二五”开始,我们现在有超过10家企业已经上市了,或者说已经明确表态要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觉得我们的产业资本会出现明显的金融化的趋向。第二,在整个现在的变化中会出现一个,随着财富的积累,随着现在这样一个能力的增强以后,会出现一个投资的多元化。以前的投资,我们在08年末的时候到柬埔寨看过一个大型的园区,当时有十几平方公里,当时在建设中,最开始我们投资可能还是以成本和资源考虑的,但是接下来会更多从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市场双优先。比如最近看到的,可能包括很多集团在当地一些品牌的占有,包括波司登在英国市场的并购,我觉得这个投资会出现一种多元化,从原来的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市场双优先。

    第三,针织行业会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上。企业内部结构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基本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会出现一个交接班,会出现二代。很多老的人到了这个年龄以后会考虑子女,考虑它的职业经理人,会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所以交接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第二,当这些二代也好或者职业经理人也好接班以后,面对的打工的是一个新生代,虽然可能也还是农村人口或者城镇人口,但是他的结构就是他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而不是原来从农村到城市里什么都新鲜,他会要求很多东西是平等的。包括中央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可能企业在“十二五”中会出现内部的巨大的结构转型,一方面有自己的高管接管问题,传帮带的问题,也有打工者的问题,包括中国会出现老龄化。我们很认可,因为在整个经济学的分析中,中国未来的增长点,一个工业化,一个城镇化。我们出现的问题在工业化的后期会出现老龄化,这是我们现在非常大的困惑。这是外部的表现。

    在行业内部表现中会出现大概这样几个趋势。一个会出现大企业化,这个大企业化,以后我觉得我们在统计局的数据中可能还会出现内销、外销的问题,但是在行业内部中一定会说你跟哪个企业合作,你跟谁的合作伙伴,这样的关系。第二个可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高度的产业集群化。从02年开始进行试点,目前为止175个,针织这边跟踪服务的话,大概有30几家。最近在走访以后我们发现各地方领导来了以后,第一个他们非常珍视我们给他这个机会。第二都致力于希望能够快速发展,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提升,用什么手段来搞。在这样一个地方政府的驱动下会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高度集群化的,高度的产业集群化,而不是像原来的那种分散的。第三会出现更加完整的产业协作。中国在2008年针织行业这块能够对付金融危机,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很大的产业链,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产业链本身就是成本。这个会出现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大家讨论问题,很多观点很一致,包括前面几个会长讲的我很认同。内部结构调整来说,行业结构调整我描述过,行业做成一个原图,我在里面做成倒T型,Textile这个T下面一部分对目前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我们更主要的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做,也就是说这一块当中已经形成了,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你没有办法,只能更加优化。对未来的部分,T的另外一半是希望能够向以精编产品为代表的,适应高科技产业的一种发展。另外一块来讲,就是适应于把污染物向量大的上游集中。因为上游的纺厂或者化纤工厂有更大的规模,治理时候的综合成本会更低。所以如果能够在上游做的话,我们更多的去做后端的整理,相应来说综合成本会下降。因为外部的表现形式就是低碳和节能减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要做这一块。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表现在两点上会特别明显。第一劳动生产率会提高,“十二五”的时候要从31万干到60万,这是对冲所有直接成本最关键有效的办法。我不认为针织行业中所有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品牌,更大量的企业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自己发展得更快。另外一块在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就是一句话,我们要把眼光绝对的关注的焦点放在内销上,要在稳定外销的份额上,把重心放到内销上。要充分重视销售网络和网络销售。未来网络销售这一块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一块当中可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最近跟红豆接触很多,包括开这些店的密度连锁,我们内部有过很仔细的测算,怎么排店的大小,怎么培训店长,这都是销售网络的培育。有了这个以后会带动很多销售群体,在这基础上可以再去铺网络销售,对企业内部来讲是这样的。

    主持人 :非常感谢,他从趋势的角度描绘了他心中的“十二五”。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是不是简单对今年的行业形势做一下判断?机会不用说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在这儿稍微突出一下。我们这个行业,11年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凭借你们对这个行业的把握和经验,在这里是不是稍微理出几条?

    端小平 :关于明年的形势,从我们的角度,从化纤的角度,我们认为应该关注哪几个问题。一个,可能化纤的价格由于棉花价格重心的上移,而且这种上移的趋势不可逆转,有可能必须要重新调整我们的价格体系。比如以前我们化纤价格的定位基本上针对棉花在15000上下定价,如果长期稳定在20000块钱以上,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定才是合理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企业会有很多迷惑和迷茫,所以我认为明年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会加大,频率可能会加剧。这是由于整个价格体系所带来的运营的问题。

    还有一个,确确实实我们现在中国的化纤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欧瑞康集团,据我们了解,整个巴马格的订货已经排到2014年年终了,这是什么概念?可以简单说化纤新一轮的投资热又形成了。按照我们对建设周期,一般在12个月到15个月,从开始大家开始购买设备是一季度开始,我们判断明年年终可能化纤有一个集中的投产。1999年、2000年化纤行业是比较健康的,从原料到中间聚合,各个领域都有,是因为产业链比较平衡。但是现在我们自己正在主动打破这种平衡,所以行业的运行是否会在明年年终产生一个变化?这个不大好说。再一个,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确确实实化纤,尤其10年我们认为它的行业利润率非常高,确确实实是依赖于内需市场的,我们感觉内需市场消化了我们的产量,这是一个。第二个,我即使用了下游纺织品,也是主要用来满足内需市场的。但是明年的内需市场到底会怎么样?一方面国家会出台很多政策来刺激内需,但是一方面CPI等等因素又会采取一些政策,这些政策是银根紧缩的政策,又会影响内需。因为现在基本化纤的发展基本上转向于内需为主,这个内需的市场到底会怎么样?我们觉得有点疑问。

    再一个,就是说资金的问题,一个是资金的问题,化纤行业整个会遇到一个流动资金可能会紧张一些,为什么?因为很多原材料价格上去了,产品价格上去了,这样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支持企业正常的运行。而现在银根又是一个收紧,再一个当然汇率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因为汇率大家讲得比较多,我就不多讲了。

    从我们这个行业,这几个问题我们比较关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机会把握得好,可能会比较好,机会把握得不好,可能明年会有一定的风险。

    主持人 :讲得非常诚恳,也非常理性。

    朱北娜 :我非常同意小平刚才说的几个有关判断。今年来说,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从总量上看,从服装上来看,如果全国人按13亿算,一个人一身衣服,我们算了一下大概今年的需求量要增加100万吨,还不算家纺,如果算家纺和出口,还是要增长,还是要发展。第二个,从棉花,因为大家一直说到棉花,这个棉花也比较敏感,总的来说有几个看法。一个,总的从去年棉花总的很多部门预测,比上一年减了大概50万吨左右,国内的产量。另外需求在增长。第三,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一个订货已经订了90%,这样可能大家会感觉到棉花比较紧张,我们的判断在8月之前可能还会有比较高位的运行。后面跟种植,跟天气都有很多关系,我觉得我也不好判断这一块。

    我们想今年,因为从企业来说有很多需求,把原料或者是下游情况说清楚,从我们棉纺协会来说,今年我们成立一个棉花产业研究组,已经开始做了,从前到后,包括化纤也要做一个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个,纤维肯定使用越来越多,因为需求大了,棉花资源有限,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到15年会是1400多万吨,主要用在行业加工这方面。有没有这么多?这个很难说。从这方面来说,要占到全世界大概55%,下一步怎么走?这个很难说。所以加强扩大或者是多使用非棉纤维的使用,当然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他们要有很多客户接受这方面,我们觉得这方面是未来要做的。

    另外一个我们希望得到各方面,政府给政策的支持。我们算了一下,2009年我们的国际棉花比国内棉花高大概1900元,我们觉得国家在这方面要支持棉纺织产业,要支持我们的民生产业。谢谢。

    朱民儒 :非常同意,面临的就是一个原料价格波动,外汇汇率的变化,都给我们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换句话说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内需,当前尤其是4万亿的拉动,在“十二五”中其他行业的规划,都增加了很大很大的市场空间,提供了很好的使用领域。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跟各行业的联系,介绍我们的产品,介绍我们的性能,同时了解用途。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在产业纺织品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在竞争中,不管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承担一些大的项目上,都处于一个弱势。比如说跟国外大厂商竞争中明显不足,没有那个实力,不管是设计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不足。再有现在有些产品,经过甲流这些突发事件,使我们有些产品处于一个相对过剩的阶段,这样给我们企业里增加了自律的要求。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何提高产品性能,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都是需要做的工作。跟上下游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行业的自律,加大创新力度,都是我们近期的工作。

    杨世滨 :我对今年有一个,顺着一条线我非常想关注,就是资金。刚才讲到随着大企业化,我们会有很多上市企业会更好一点,我们最近看到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是荣盛,可能上市以后行业中募集资金最大的企业,可能明年胡润榜要排前几位了。但是从行业角度来说,我们会非常关注资金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从宏观背景来讲,宏观面来说是在不断,因为08年放了4万亿以后,感觉到去年其实最明显的变化,我们觉得原材料暴涨暴跌。10年9月6号到10年10月25号棉纱上涨线是75,从10月25号到11月6号上涨80多。这个绝对不是产业资本在作用的结果,因为如果做产业资本的话,现在最少有一个两到三个月的周期才有可能导致,这个出现一定有另外的外力,我们怀疑有游资进入。2010年当时是双松的,但是11年,通过现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下一步央行会加息,会贴现,这些手段都是使资金非常紧张。紧张以后对企业会产生两大问题。

    第一,现在国内的设备企业大概也到2012年了,如果到2014年的话,在这样长一个阶段之内,我们现在要拿出钱来做技术改造或者新增设备,这个钱本身是要一大块投资,这个投资很多时候靠银行贷款实现。另外也要靠一些折旧来提,但是资金从紧以后,这些订单是不是能够百分之百执行?如果不能够执行的话,对行业可能就是一个恶性的,是一个反复震荡的结果。在中央整个资金从紧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是不是能够宽裕?

    第二,在稳定外销市场的时候在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内销资金可能是外销资金的1.5倍,这个情况下要想使你的企业,现在情况是这样,我们买设备要付30%的定金,买纱线要现款现货,但是在终端部分是说,国内市场由于在市场发展阶段中还出现很多不均衡,有好的也有坏的,一个企业可能同时会面临在内销市场中的库存,风险抵押等等,这个出来以后,像针织企业会出现两头的问题。一头是购买的设备和原料都是现金现货,或者有预付款的。终端收不到这个钱。这样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从针织行业来说,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因为有可能实现一台台停车,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致命的,因为都是连续化长车的,是不能够停的。我非常关注资金的问题。

    这个资金问题包括原材料部分,我们一天到晚在看澳大利亚的天气预报,因为今年羊毛一定大涨,棉花也要大涨,澳大利亚整个是羊毛业,这两个原料一上涨,带动化纤未必会先涨,但是羊毛和棉花上涨以后会把化纤拉上去的。现在棉花涨了以后拉着化纤涨10年。我们作为后端加工企业非常非常关注上游的变化,我觉得从产业角度来说,比如说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变化我们都能够预期,但是我们非常不好预期的就是在一些资金宽松的情况下出现的金融资本进入到产业里,在从紧的时候我们面对着压力。对于市场来说,我们比较乐观,因为一个中央持续在加大内销的促销力度,这个本身会上来。另外,从外部来讲,我觉得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们只有有利的一面,因为量化宽松有钱了,在溢价过程中会好一点了。量化宽松以后,相当于会贬值一点,这样我们卖价会低一点。会好谈价格一点,但是对冲起来不一定划算。但是资金的总量今年会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于针织企业行业中我非常想提,资金是我们绝对绝对非常重要的,其他相比这个都会弱一点。谢谢。

    主持人 :我想说三句话,第一,回顾“十一五”各个行业都感到非常欣慰,甚至喜悦,因为我们战胜了金融危机。展望“十二五”,大家都有宏伟的蓝图,而且还从产业的发展趋势去展望,这样更有它的现实基础和规律性。第三,分析今年的行业,虽然大家积极的那面没有去展开,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忧患,因为我们只有战胜了困难,战胜了风险,我们才能够真正抓住机遇,这样才能做到开好局,起好步。
    感谢四位嘉宾,谢谢大家。

16:20  企业家对话论坛--新时期纺织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主持人 :刚才几位理事长说的是行业上的事,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企业,今天我们请到四位企业家也上台来听取他们是怎么做的,包括过去的一年,今年,乃至于今后一段时间。今天特别请到的四位嘉宾是: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水荣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健民
    北京铜牛集团总经理张为民

    今天这四位企业家以及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荣盛现在这么一个实力规模的体现。红豆集团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做品牌的,而且产业链也比较多,比较丰富,周总还是十七大代表。三阳可能知道的人也有,但是可能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清楚,应该是棉纺织行业当中的一匹黑马,03年刚开始建厂,现在已经发展了20亿的资产规模。铜牛是老国企,品牌影响力非常大。
    今天要谈论的主题更从微观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刚才是行业。首先问一个话题,因为刚刚过来这一年,你们对过去的一年怎么做评价?你觉得过得怎么样?

    李水荣 :刚才我们行业的四位专家都讲过了,我们讲话跟你们有点差异的不要见怪。我也是化纤协会的副会长。首先初步把荣盛的情况简单说一下,荣盛从90年代初,20多万元开始,现在织布已经没有了,纺织、聚酯,做到PTA的产业链,这是荣盛的优势。我们房地产也做,还有煤化工等其他产业,主要是三大产业。第一个产业就是纺织,PTA聚酯。PTA现在是两家合作,现在产量是280万,今年6月投产,增加1倍的产量。我们的聚酯已经达到100万吨,还要增加50万吨。我们下面聚酯、纺丝都配套的,整个产业链。

    关于过去一年,我们谈谈“十一五”。纺织行业年年困难,但真正去年“十一五”过的一年,我认为纺织行业,为什么去年有这么好的附加值?我认为首先我不要说我们民企做什么,我们民营企业很难过,但民营企业的功劳是什么?中国纺织协会对我们民营企业的支持关心,在这里。确实从这几年过来,我们总资产200多个亿,去年利润20多亿,我们去年在化纤行业上市的规模最大,募集资金最多的就是我们荣盛,但我的募集资金最多,募集30多亿,流通只有10%的募集资金,如果25%、30%,那这个就不一样了。过去一年中我认为是最好的一年,我相信全国来说所有行业,最后好的这个我认为有一点,金融危机带来我们的进步。我们中国人多力量大,创新力度强,这与13亿6千万人的勤奋是分不开的。第二个我们人多,产业链发展,社会发展,我认为人多消费强。你说金融危机以后,哪个人衣服穿不起来?我认为不会的。在这个金融危机以后,对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对荣盛来说,真正也是创造了这个机会,我们前几年都在投资,“十一五”初的时候,最后得出是在“十一五”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机遇是很重要的,PTA从来没有像去年那样,多买就多买一点,我认为是有多方面原因才导致了这么好的结果。

    主持人 :刚才李总说他去年是最好的一年。

    周海江 :首先感谢圆桌论坛的组织者,让我听到很多高见,包括四位会长、各方面的专家领导都讲得很好。回顾2010年,我们也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因为2009年我们营业收入223亿,2010年完成了282亿,增长了26%,应该来讲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快的好的增长,还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像纺织服装板块也是最主要的力量,因为纺织服装,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红豆人的主业。作为主业在2010年取得了比较好的增长,最高兴的,按照规格转型的要求,我们好多发展关键还是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原来很多是办厂,现在干什么,要办研发机构,办连锁专卖网络体系,研发机构2010年专利200多项,按照3000家专卖店的目标,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包括红豆男装这些品牌的系列。通过两端延伸之后,中间的生产全部外包,自己只做少部分,现在自己只做20%,80%是外加工,外加工的企业达到了800多家,指年初到年尾,整年的加工企业。这样极大整合了社会资源,跟红豆品牌一起共赢发展。如果讲2010年能够成功,不是说来自于当年的努力,还来自于这么几年跟随协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转型,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这主要要感谢协会。

    主持人 :刚才周总对过去一年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提供了一些数据,并且说明它背后的一些因素,包括转型,包括行业协会的引导。下面请徐总。

    徐健民 :感谢协会给这个机会,我们2003年建厂,时间比较短。刚才听了协会领导,以及财政部的领导从宏观方面的介绍,我们首先要了解宏观,了解宏观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政策。第二是熟知行业的政策,因为了解和熟知是有区别的,只有熟知了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第三个作为微观企业来讲,我们的工作就是固化,把宏观的东西,把了解和熟知的东西,怎么按照这个方向拉车?因为从微观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基础。大家经常谈中国经济结构好与坏,我认为核心是从微观说起的。

    刚才孙主任问去年的感受,去年的感受两个字,幸福。怎么讲?从人的个性来讲,幸福来自比较,痛苦来自计较。我说这个幸福,2010年和以前比较,因为我做纺织20多年,2010年这种形势从来没有遇到过,从来没有遇到这么时间长的好形势,感觉特别幸福。一幸福了以后,往往有两个感触,第一,感知这种幸福,珍惜这种幸福。第二,有可能忘乎所以。所以说三阳2010年经营管理怎么样?我们首先以理性的思维看待,这个幸福来得太突然,我们认为是宏观调控给我们这个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或者产业带来了这么好的丰富的效果。有没有自身努力?有。这么好的时候从人的本性来讲,往往不愁吃不愁穿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惰性。2010年和2009年比起来是冰火两重天,2010年不可能把2009年的痛苦全部忘掉。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其实是一条路。希望在座的各位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的趋势,三阳公司年均产值在70多亿。去年因为这么好的形势以后,三阳公司走了一个充分挖掘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最大产能,通过少量的投资,把我们的低效资产挖掘出来。去年做了不足7000万,因为形势好又扩大了10万。这就是把原有有潜质的资产挖掘出来,这样做出来整个资源利用率非常高。这样我感觉在顺境的时候这样去发展,风险会小。如果在困境的时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怎么谈发展?

    这是我把2010年的情况介绍一下,谢谢。

    主持人 :他的感受比较幸福,让我们听了也比较幸福。铜牛幸福吗? 

    张为民 :谢谢在座的各位嘉宾,谢谢主持人。作为铜牛集团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时间比较长的老的国有企业,在当前这个市场化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在这个市场当中如何加速自己的提升和发展?对铜牛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因为回想起1952年铜牛具有了这样一个内衣专业制造的技术能力,经过十几家企业的重组整合,铜牛集团应该说走上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道路。在整合的过程当中,特别在我们已经过去的“十一五”的五年期间,国有企业的起跑是负重的,因为我们还要承载很多社会责任,还有这么多退休职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支付的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既然市场是一样的,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实际集团公司在五年当中我们一是加速了产业的调整、转移、整合,把有效的资产充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运作、盘活。第二,加强了技术的研发和推进,因为铜牛集团是国内首家和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签署高科技合作协议的,并且我们的产品在中国的航天发展当中,和中国的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所以铜牛产品,航空品质,是我们一个阶段对产品的一种诠释和宣传。另外加强产业基地的建设,丰富产业链和品位。现有在铜牛品牌这个市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对梭织这种加工,开辟一个新的业务的层面。另外还有无纺布,还有一些新的通信业务的增长。

    总的来说,在“十一五”期间,铜牛集团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战略规划的目标。在过去一年,我们也全面实现了企业在年初制定的全年的目标。这个过程中实际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所以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困难的一些悲情。总的来说我们走过来了,特别在金融危机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我们的出口在去年年底,在北京市专业的服装外贸行业我们是位居第一,这对铜牛人自身的发展也是具有标志性的一个事件。所以说我也同意刚才三位老总对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一样的,谢谢。

    主持人 :刚才四位企业家分别从本企业的角度对过去五年,也有过去一年做的评价,最好的一年,骄人的成绩,幸福,喜悦,当然还有一些困难和压力。这样一来,应该来说我们从这些企业层面看出,他们都努力为我们行业完成“十一五”的整体目标都做出了具体的努力。我们更应该看未来的“十二五”,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我们企业因为是一步一步去做,去经营,去发展,想得过远似乎可能可以去构想,但是步得一步步走。所以我们更应该看今年,11年我们将会遇到什么?将会如何去发展?这对我们行业开好局,起好步,将起到一个重要的微观的基础性作用。下面这个话题是不是可以来谈一下今年你们企业,你觉得这个形势将会如何?机会是什么?机遇、挑战、风险是什么?能不能给我们做这样一些判断,让我们大家得到一些启示。

    李水荣 :我认为第一要讲“十二五”这个五年当中,今年第一年一年的情况,我认为“十二五”规划,一部分是企业真正得到机会,能够做大做强。第二个挑战,我认为还是挑战风险,为什么这样说?2月份订单到14年,这个真正做起来了。第三,明年的机会,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资金紧张,我认为这个五年当中,首先整个我们纺织行业里是一个挑战,我认为五年后,回顾这个五年,我认为会两极分化。做大做强,实力强了,技术含量高了,做到了。做不到,技术含量低的,负债率高的,规模小的,会被淘汰。08年纺织行业从PTA到聚酯,到纺织,到印染,有一大批倒闭了。这是拥有挑战的五年。

    但我们作为企业,怎么去挑战?我认为很重要。第一,怎么去提高档次,提高科技含量?我们原来的产品,制造业等等,十年以前一直比韩国、台湾档次的差距大,这十年当中,我们的产品已经基本进入国际社会,超过国际水平。但是我们的产品没有得到先进国家的认可,但它的行业有几十年,我们只有十年,我们改革开放真正纺织行业开始在90年代初,没有纺织,纺织很少,还是国有的。2000年以后,十年中发展了很多,所以我们总量有这么大的增长。我们的设备,包括棉花也好,十年以内投资,90年代的规模,到现在2010年的差异巨大,我们提高了很多,就是我们在创新。现在我们上下游很多行业,现在基本上国产化。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很多地方支持,要有政府支持。所以我们的行业我认为,中国的行业,纺织行业前途是光明的,越做越大。最重要的,我们有13亿6千万的人口,是勤奋的人。第二,我们发展了,又有13亿人口消费。

    我们荣盛今年上市,去年我们12月2号上市,我们还收购了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我们还收购了西部地区一个做煤化工的厂,去年也上市。荣盛去年主要做的是把三家上市公司整合好,为了打好“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发展的基础。谢谢。

    主持人 :李总对他所在的企业,包括对中国的纺织企业充满信心,下面有请周总。 

    周海江 :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但是我讲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机遇。我认为从企业角度,从11年来看,或者说更远一点,最大的机遇还是内需的扩大。内需的扩大,刚才除了官员讲的经济政策上的之外,包括欧瑞康老总讲的城市化,宏观上是政府的鼓励内需,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新人口红利。所谓新人口红利,中国人口增加了,消费会不会有影响?不会。因为人口增加了,但是每个人消费的次数增加了。所以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最大的机遇,我们的前景非常大,包括大力发展连锁专卖,包括现在红豆男装,就是外衣,室内穿的服装,睡衣、睡裤,还有家纺,实际上来讲,国家鼓励内需,客观上城市化,城市化可以说中国十年,中国发展比较快,新的人口红利比城市化,应该讲更准确。这是最大的机遇,所以要抓住。这个是最大的机遇。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对企业,对我们行业来讲就是通货膨胀。这个通货膨胀是比较严重的通胀,我们不要轻描淡写地说低了。我们这轮通胀,我的看法是,除了美国人多印钱,中国人多印钱,热钱也是因素,但是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自身转变必经的一个时期,就是刘易斯拐点。最近一直宣传这个观念,因为刘易斯教授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因为这个拐点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研究了韩国、日本、新加坡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它的发展历程中总有那么几年工资是暴涨的,物价是飞涨的,什么时候呢?是以农村劳动力,农村有效劳动力的转移为标志的。农村有效劳动力转移到差不多的时候,这个工资是飞涨的,物价也是飞涨的。比如说我们孙主任,他有1万亩棉花田,他雇佣我,我只要多少工资?一天十块钱。第二年我要涨工资,他不干,因为你不干还有别人干。但是到今天这个时候,我可以跟孙主任讲,现在跟你讲,今年要100块,100块一天。他说你怎么要100块一天,以前才10块,你不干我找他,最后发现他上班了。我为什么敢要100块?就是按照上班的工资衡量的。由于这样之后,他穿我的衣服又贵了,吃我的粮食又贵了。所以那个时候,工资的涨,很多人说种棉花的,种粮食的涨了那么多,现在太黑心了,错了,你这个问题问他,没多赚钱,种粮食的、种棉花的都没多赚钱。我认为这轮通胀是比较刚性的,因为什么?是农村有效劳动力转移接近尾声的时候,韩国、日本、新加坡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由于这样一个飞速上涨,所以我们有的说政府可以调控,我把储备粮拿出来,把棉花炒到2万9、3万5,我把棉花抛出来2万2行不行?抛出来之后,孙主任就想了,我现在作为老板,1万亩棉花田成本2万5,现在国家2万2,我算比我成本还要低,我采取什么措施?我就不种棉花。后果就是造成明年供求矛盾更大,物价涨得更快,这样一来就市场报复。所以宏观调控可以延缓时间,减轻增长的幅度,但不可能改变机制。我们企业怎么办?针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企业针对这样的局面,一个工资要涨得快一点,所以今年涨了49.6%整个工资水平。第二,储备的材料要多一点,当然不要跟国家唱对台戏,我们自己生产,不要炒作。应收款要少一点,把东西变成你的材料。这样一来,对内,这是应对短期来看。长远来看,不要指望工资会降下去,我们还要涨得快一点。我们大一点的应对靠什么?一条差异化,差异化的话,因为成本上升,成本这条路走不通就差异化,就是创新能力建设,我们比较重视创新能力抓住三要素,人才、平台、投入,少一样都不行。抓住人才,抓住平台,产学研结合。这是一个差异化,使得你的产品跟人家不一样。一样的东西靠成本的话就不行。这是一条出路。第二条出路,还可以生产基地转移。为什么柬埔寨有优势?同样500人的工厂,在大陆不赚钱,在柬埔寨至少赚1000万,因为它的劳动力工资只有70、80美元,高一点也就是100美元,但是我们苏南今年就是3000元的工资,相差2000多元,一年就是2万几千块钱,500个人就是一千几百万。只有两条路,一条差异化,一条转移基地,大陆要靠竞争,差异化。谢谢。

    主持人 :同时要看到内需给我们带来的机会,也要看到通胀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以及开出一些药方,怎么去应对,这是我们企业脚踏实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下面听徐总。

    徐健民 :2010获得更好的这么好的效益,感觉很幸福。现在已经形成了通胀,事实已经存在,所以说明年差别化、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是必然的。用一句话来形容2011年,山雨欲来风满楼。因为非常大的风向,这个风咱们已经感觉到了,所以说面对着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我认为资金最重要。因为中国作为中国纺织来讲,中小型企业占的比较多,作为棉纺来讲,原材料有大幅度成倍的上涨。流通效益紧缩,势必会影响整个消费的需求,虽然在激励消费。纯粹的市场化的经济是不存在的,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才是健康的。应该说资金的问题,对每家企业都是一个考验。

    第二个考验的是劳动力的流通。因为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多,再一个环境又非常不好。我认为确实有劳动力短缺的一方面,但是我认为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人,他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70年代和60年代的就业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来讲,特别在产业密集区比较多的地区,纺织企业或者是机械加工企业乃至于电子企业很多的时候,每一家企业人才都在这里,就业理念发生了变化,但是前提不否认确实有劳动力短缺的存在。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既然问题存在,那就应该想办法解决。现在人都通过30年改革开放以后,都比较务实,本位,所以我感觉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积淀,特别对很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新企业,它的建设周期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固有的一套无形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看你的收益。因为三阳也面临了这个问题,我们人均工资提了20%,去了五险以后人均可以拿到2400元,这是在山东的企业。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不想让他流动,不让他流动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把流动的概率降低,质量要好的前提就是人员稳定,技能稳定。我认为劳动力的合理控制在2011年应该是值得思考的一年。

    再一个问题,和大家共享的事情,作为企业管理来讲,我认为两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差异,第二营销,因为差异包括创造,包括理念,包括有形的制度,这一点我感觉和传统进行挑战。重点讲营销。因为渠道建设目前来讲应该提到一定高度,传统的营销应该进行调整,三阳公司今年提到一个合作链的协作联盟建设,我们把我们的供应链、协作生产链和客户的分销链,按照公司的目标客户进行对接,必须是匹配的、定位相同的,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思考。不要认为现在是买方市场,错了,应该把各项联盟联合起来应对一个经济变化,乃至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竞争方式。所以说三阳公司从今年开始,侧重这三个链条的建设,目的也是应对2011年很多不确定因素,乃至今后。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三阳的老总说得非常理性,显然是深思熟虑,下面请张总。

    张为民 :刚才三位老总我认为对新一年的展望都充满了信心,作为铜牛集团是北京地区的这样一个产业,在这个地区各种成本我想会比其他地方更多。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北京又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这个目标之下我们的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应对?我觉得从“十二五”开始之年,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启动各项组合性的措施。作为铜牛集团本身还要坚持自己的产业发展的特色,整个集团化运作的方式。这里边首先作为铜牛品牌应该是在市场化终端的建设中,我们也要向红豆学习,更好地做好我们的专卖连锁,而且进一步快速推动电子商务在市场当中的提升和影响力,加强研发,加强差异化的不同形式的,特别是面对现在棉纱价格的趋势,对多种组合性纤维的运用,在市场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研发的市场表现。

    第二,要坚持我们的出口,我们有很好的出口的业绩,有很好的出口的基础,也有非常好的国际市场的客户,保持我们的优势。

    第三,新的外包产业的发展。因为通过我们和一家公司的合作,我们获得了户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这样一种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我们自己已经作为世界主要的户外装的几个主要品牌的供货商,我们想更加强和他们在户外装领域的合作,通过我们最开始的OEM和现在局部的OTM,推动我们在户外装产业高端制造,获得在北京这个特殊的产业地区企业发展的空间。

    所以“十二五”我们有信心在这样一个纺织大的背景环境下,在工业协会的领导正确的指导下,我们聚集产业规划的指引下,更多、更好、更强地做大我们的产业。谢谢。

    主持人 :几位企业家刚才分别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观点,包括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构想,在这里我想最后说两句话。第一,我们刚刚走过的这一年,有喜悦的,甚至还有幸福的,但是这个毕竟代表一种过去。当然我们更需要对未来有所开拓,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走好2011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这里面第一需要一种信心,刚才李总说,我们前景是非常辉煌的,这是一种信心的表示。当然我们更需要一种科学的精神,更需要一种转型发展的意志。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当然我们还要建设我们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清洁安全、吸纳就业能力强,我想这个是我们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行业才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去发展,才能够创造一个辉煌的“十二五”时期。我们感谢大家。 

    主持人 :今天最后一个讲话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大家掌声欢迎。

17:12  杜钰洲会长做主题报告--十二五时期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趋势
    
    杜钰洲 :大家下午好。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了一个很好的论坛,请了财政部的贾所长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财政分析的形势报告,请了欧瑞康的总裁做了很好的未雨绸缪的报告,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宏观上新的时期,2011年宏观政策的走势,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也看到跨国公司、纺织机械作为纺织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在他们眼里,中国纺织工业的前景,这个对我们都很有启发。两组论坛,一个是四个行业协会的会长,分别谈了四个产业,对上游、中游、下游,谈了他们对“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的看法,特别在贯彻科学发展方面,我们怎么想,怎么做,还有什么风险。四位企业家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化纤的龙头企业,服装也是龙头企业,针织的铜牛,棉纺的三阳,三阳是黑马,确实发展很快。这四个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它们的内在都反映出我们行业在“十一五”期间新的变化,新的增长点,或者说反映了行业在“十一五”时期这种活力。

    留下的时间主持人给我30分钟,我没有成稿的,比较难讲,前面讲的都很生动。我想今年是2011年开局,也是“十二五”的开局,“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下一个五年,“十二五”之后的“十三五”,“十三五”完成的时候,今后十年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就是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目标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纺织工业从2000年开始提出来,在上世纪末大规模调整的基础下,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在新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纺织由大到强。这二十年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就是一个五年计划,2005年和2006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10年和2011年,是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2015年和2016年是第三个里程碑。在第三个五年,就是2011到2015年这五年,对于我们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纺织由大变强是非常关键的。 

    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把“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非常完整、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展现出来,这个蓝图已经展开了,现在各地、各行业、中央各部门都在研究如何落实,如何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提出的草案将在今年的两会上讨论。因此我们这个论坛是从行业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如何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如何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实现我们行业转型升级。

    在“十二五”规划里,确定发展的主题,就是实现科学发展,大家知道,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整个新时期的一个硬道理。之所以硬,现在我们从国际、国内发展应对的各种风险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发展的成就,我们很难渡过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也很难应对现在世界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在“十二五”中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从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就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但是我们转变的不是太理想。这个认识是正确的,但是时机是不断成熟的,在十二五时期中央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正合时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已经具备,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压力或者内部的动力都已经清晰地展现。怎么转变发展方式?正像“十二五”规划建议所说的,就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主要支撑,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节能减排、安全为主要的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这样一条思路,整个贯穿着我们“十二五”规划。

    对纺织工业来说,这次在“十二五”提出更加明确的纺织工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地位。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央明确了把纺织列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的重点,而且我们是最早通过的这个规划方案。明确了三大历史作用,传统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十二五”规划里,进一步清晰明确地指出了,制造业摆在结构调整的前面。大家知道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摆在第一位。我们作为消费品工业,也就站在了消费拉动国民经济、消费贡献率的一个主角,还是站在重要的传统支柱。在“十二五”时期,将以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为主要政策着力点。

    对于制造业,明确提出来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一个题目,就明确了制造业在我们完成工业化后期的重要地位。怎么样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哪些核心竞争力?规划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适应国际竞争中的新定位,这两个目标。国内市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个概念特别清晰,国际竞争,中国的增长有很多成本因素,已经迫使我们必须研究国际竞争中的新定位。还有一点,要发挥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中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重视。红豆是提高了49%的工资,这是一个现象,就说明我们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提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点,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当然这个很复杂,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的,但是领军的企业看得更长远。

    我们的比较优势还是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升级,由简单劳动的比较优势向复杂劳动的比较优势升级。过去说人口红利,基本上是简单加工或者是技能加工,现在我们刚刚开过劳模大会,我们很多的劳动者已经上升到知识型的劳动,创造力大大提高。有一些低附加值的、质量不高的生产,有的向内地转移,有的向周边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是不是我们没竞争力了?事实上是这种产品的转移又拉动了我们面料的出口,促进我们面料的生产,这几年都是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高于服装的出口增长速度。而我们国际市场份额并没有因为我们成本提高,国际市场萎缩,还有人民币升值,我们劳动力成本提高,使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下降,相反我们上去了。今年1到11月,美国发布的公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份额41%,年度的,不是当月的。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它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现在是6%。越南增长很快,现在也就是6%。我们还在上升。

    如果“十五”期间我们最重要的机遇是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一直到2005年,我们比较优势的释放,拉动了我们纺织的发展,这时期高速发展,而数量的增长很明显,占着主要的地位。到了“十一五”,是后配额时代,很清楚,2005年取消配额,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而且是外贸上多年没有遇到的困难,一个是欧美为代表的特保,别人都没有配额了,唯独中国搞配额。而且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限制中国的行业,2004年通过一个伊斯坦布尔宣言,就是限制中国。那年我们开始搞行业外交,连续搞了三年的国际论坛,争取广大国际朋友的支持,还有广泛的宣传,化除误解,促进合作。所以第二个五年,主要是后配额时期,开始是贸易保护,后来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样两个大的国际事件我们度过了,度过得怎么样?刚才大家说了,“十一五”比“十五”发展得更好,第二个阶段。那么“十五”时期我们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增长133%,其中内销增长了170%,新产品的产值增长了190%。这五年纺织工业总产出对纤维资源的依赖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指总产出增长对于原料增长弹性。这是我们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也是中国发展最好的五年,全国消费者零售总额增长了114.9%,限额以上服装批发零售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社会消费品增长平均速度高出6到8个百分点,一般全社会18%,限额以上衣着批发零售增长24%到26%。“十一五”期间我们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82.3%,贸易顺差增长了91.8%,特别指出的是,“十一五”和过去来比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这五年我们出口贸易增长中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从“十五”末12.47%上升到“十一五”的55.51%,占多数,主要靠价值的增长。数量增长的贡献率在“十五”期间贡献率是87.53%,到“十一五”时期已经下降了44.4%。这个可能企业有时候不太能感觉到,从整个行业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这反映出我们行业的市场应对能力、抵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十一五”是我们技术进步最快的五年,我知道“十五”总结,说“十五”期间是技术进步最快的,现在看来“十一五”又远远高过了“十五”。过去的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46%,技术改造,技术投入,如果我们行业什么时候没有技术投入了,那我们就紧张了,那就预示着我们竞争力将下降。而这五年的技术投资,各个行业,从化纤、棉纺、印染、针织、服装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等,大量的新技术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我们这五年里每年都有新增专利1000多项,我记得红豆就有很多专利,是几百项。我们的化纤产量超过了世界52%,化纤的增长,刚才化纤协会理事长讲,主要是因为国产技术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我们今天建设的聚酯涤纶,它的建设成本是过去引进建设的1/10,因此我们有这么大的化纤资源在手,所以棉花缺一点成不了大气候,手中有粮嘛。

    产业用纺织品,刚才讲的衣着,我们高过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产业用纺织品高过衣着纺织品的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8%的增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工业过滤、建材建筑、医药卫生等等领域发展很快,包括汽车内饰,我们现在也大量出口。五年以上规模产值增长333%,利润总额增长316%,品牌发展势头很好。现在国内自主品牌在国内大众市场已经占到主体的地位,只是在高端市场还是以国际著名品牌为主导,但是也有很多国内品牌进入了各大国际城市,国际都市的顶级市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品牌的发展也是我们价值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

    过去五年,我们在能源消耗方面,单位产值的能耗下降了38.69%,污水排放下降24%,这个还在进一步地测算,我们还在研究,用碳排放或者用碳的使用量评价每个行业,还在做典型的分析。这样的一个基础,我们如何实现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由大变强,能够贯彻中央这个制造业的大政方针?在制造业里中央把消费品工业摆在第一位,制造业三大产业,一个是消费品工业,第二个是装备制造业,第三个是原材料工业。纺织作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消费品工业的一个最大的产业,我们由大变强,要贯彻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刚才讲的三个前提,适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定位,要继续发挥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这三个前提,要做到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这五个内容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给我们指出了这个方向,现在的规划就是按照这个精神在细化。

    纺织工业协会根据“十五”期间的发展和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从前年开始我们就研究纺织工业如何在第二个十年实现由大变强,建立纺织强国。根据我们对国际国内的判断,纺织行业竞争的判断,根据对国际国内发展条件、机遇的分析,特别是内需的有力条件和改革开放、国际合作一些有力因素,我们提出四个战略重点,也可以说主攻任务,我们当时是说由大变强的路线图,五年一个时间点,2015年是个关键的点,如果我们“十二五”规划不和强国目标衔接,走到哪算到哪,我们肯定会进步,但是我们一定要实现强国目标,那就要费点力,现在看来,我们分析了以后,觉得很艰难,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想这个幸福感肯定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来体现,充分实现我们中国纺织产业队伍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和创造这样的一个集体,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承担好我们的历史重任。

    我们规划的四个重点,作为战略重点。

    第一,我们一定要实现纺织科技强国。这是纺织强国的基石,也就是说实体经济的基石,别的技巧都代替不了,你搞什么,又是什么方案,抓什么机会,这些是需要的,没有这个技术什么都谈不上,因为它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纺织品牌强国。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纺织品牌的大国,是一个纺织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大国,相当于我们说的我们是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纺织行业是发展中的品牌大国,更不能说是品牌强国。我们高度重视纺织创建品牌的能力,这是在中央“十二五”规划里第一次提出来,制造业由大变强要加快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开发和创建品牌。产品开发过去五年规划不讲这个,品牌在报告里是有的,正式在规划里是没有这么明确提出来的。品牌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要给品牌统一全行业的思想,把品牌创建统一到真正的创建上,而不是统一在宣传广告上或者品牌的技巧上。因为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产物,是由市场评价的,社会价值的产物,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一种关系的产物,什么关系呢?是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生活方式综合的一个产物,是由市场评价的,包括中游市场、下游市场和最终市场,因为上游也要建设品牌。因此我们就着力于品牌的生态环境的建设,这是全行业的任务。靠一两个品牌不能反映我们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因为现在说中国的产品就要压价,这就是我们品牌价值的市场表现,既使是欧瑞康在中国生产的瑞士质量的中国产品,我想它在国际市场上,人说你是中国产的,要压价。因为看到中国产的,用放大镜来看你这个有没有问题,你劳动力便宜,就挑,因为我们品牌还没产生这样的信誉。

    这个信誉我们解剖四点,一个不能少,这是我们在“十五”期间推广的品牌文化。一,品质,这是品牌的生命,一定要在品质上过硬。现在看一看,我们如何保证中国纺织工业无论大企业、小企业,你的产品是不是都有保证质量的产业形象,产业的品质?我们得检讨我们的标准体系,现在看来还不适应,有很多还落后于国际标准,有很多空白,特别是为创新服务的标准体系更加落后。说是抗菌,你抗什么菌?没有检测。你抗两种菌、十种菌,还是二十种菌?没有说明。

    二,质量的检测体系,从大企业、小企业到流通。

    三,质量的控制体系,我们这一系列并没有降。质量体系又和我们的创新体系分不开。

    第二个品牌,第一个环境,就是品牌的创造,品牌的创新能力,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包括文化创意,我们既然适应中国56个民族,不同文化层面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要适应世界多民族、多元文化的需求,显然我们的物质产品载体承载什么文化,我们并不清晰。如何去创造?那就更缺少,这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虽然我们有的企业已经聘了海外的,聘了国内的专家,但是整个行业的创新就是技术和文化、技术和艺术、工程和文化怎么结合。

    第三,快速反应。这是企业家关心的,我们也关心,因为将来的竞争成本增加了能不能竞争,靠技术、靠规模降低成本,靠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提高降低流通成本。如何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这牵涉到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快速反应是我们品牌的活力。

    第四,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品牌的道德标准。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用于交换的,而是体现在它的社会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有物质性的,有个人行为的,也有人类集体行为的,比如环境的。

    这四点,品质,品位,品行,加上你的营销体系,才能成为品牌。我们有这个基础,我们不愁产生不出领军品牌,我们不是不要领军品牌,而是要领军品牌的环境。中央提出要有知名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你要有小企业的社会化。我们贯彻这个精神,既要大中型的品牌,又要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服务,创立区域品牌。现在我们正在研讨,能不能有175个产业集群的试点来创造集群的区域品牌。 

    第二,我们能不能产生各个行业,不仅大行业,一个同类生产的企业产生一批领军品牌。我们按照中央大中型企业的概念,我们在分析能不能形成以千计的品牌?能不能够有1万亿销售额的领军品牌的价值?什么概念?这样的区域品牌、领军品牌和国际知名的大品牌,能占行业规模以上产值的1/3。过去有的同志提出来能不能搞100个品牌?没问题,关键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占到1/3,我就可以说我们行业整体的品牌价值会提升,就不会说见到德国的产品说质量好,见到法国的产品说时尚,见到日本的产品精细,见到中国产品便宜,我们要把这个帽子甩掉,因为我们有品牌价值。这样把两个贡献率在“十二五”大大提高。

    第三个战略,可持续发展。国际气候变化已经使得国际重视环境、清洁安全,提到了重要议程,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权问题。这个权一个在国际上争取平衡,最主要是我们自己内生动力,我们要解决循环经济,要解决低碳经济,要解决绿色经济。这几个我们现在虽然有进步,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我们还有不足。这三大内容决定了我们第一个讲的科技强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又回到科技强国,重点面对几个对行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或者说什么叫战略性意义?对我们的存亡,对我们的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

    第一个资源问题,纺织工业的粮食最主要就是纤维,我们现在纤维绷得这么紧,而我们的“十二五”根据现在人均增长的情况,城市人均增长,农村人均增长,城市是人均消费衣着的5倍,而我们的城市化还在推进。现在是46.6%,可能10年达到47.5%。那样的话,2020年,因为城市化率增长越来越慢,因为头一个五年增长1.3,后来是0.74,到2015年可能城市化率51.5%,2020年可能要到54%到55%。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的增长,农村的增长,在前一个五年计划平均每年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4.9%,就是五年翻一番。我们的棉花要怎么增长?显然继续提高化纤比例。但是我们现在的化纤能顶替天然纤维吗?低档的可以顶,高档的顶不了,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提出来要发展超仿真的纤维。这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大战略。现在实验室的小试阶段,利用高能物理解决第一轮的稀释排汗,达到4.7%,应该说是最好的使用。还有解决阻燃,也通过高能物理,电子加速器使羟基或者羧基截至到涤纶分子上。这个工作还在进行,要从2万吨起步到20万吨,再到全行业三位数推广,我们在呼唤纺织工业纤维材料技术进步的袁隆平。农民都买得起种子,中国的服装,化纤服装彻底改变面貌。中央领导说了,要让中国人穿得漂亮,不仅漂亮要舒适,这是美好生活。

    化纤还不够,我们的天然纤维、可再生纤维现在在探讨,在争取国家政策,几个部委联合,除了棉以外,现在麻的应用势头很好,还有一个木棉,既有保持上游水土,又能够纺纱、织布,这已经有产品出来了,据说有200万吨的产量。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到目前为止,化纤再生纤维已经产量有300万吨,有的说400万吨,大概要到400万吨,棉花的回用已经达到了300万吨。所以刚才我们朱理事长一直在研究那个统计局和我们实际掌握的差200万吨,这200万吨的产品是统计到统计局里了,但是资源却没有统计300万吨棉花回用。纤维资源的回用,我们学习钢铁,按照现在这个量,不管统计到4100万吨,还是没统计到4100万吨,占到4100万吨的已经是15%。在“十二五”末,我们能不能把重复使用的纤维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这就缓解了石油资源和耕地的问题,这不是我们的战略吗?我们出口还要保持份额,国内需求越来越大,要缩小差别,现在农村是城市的1/5都不到。这些发展的空间靠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是由我们行业来完成的。

    第二个战略,科技战略影响我们全局的就是纺织机械装备,现代装备,所以在新兴产业里很多都是为纺织服务的。现在很多高技术纤维我们还受制于人,现在碳纤维都控制我们进口了,我们碳纤维的攻关还要加把劲。这些里面有工艺问题,有基础问题,也有装备问题。

    第三个影响我们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就是清洁生产问题。都知道印染行业是我们行业排放最多的,在全国都排在前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各地都会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这也是非常急的,火烧眉毛的技术攻关事件。此外,我们如何综合来开发、研究企业的创新体系,研发投入等等一系列问题,但这几个关键我们要抓住。实现这些转变要靠第四个战略,就是纺织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现在队伍很大,2003年我们接待美国贸易委员会考察的时候,我们当时讲了要2000万,现在我们规模以上即便在前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大规模的转移,去年的结果我们规模以上企业的用工还在增长。规模以上增长了3.68%,广东省是转移力度最大的省,去年用工增长5.14%。江苏增长了2.78%,浙江增长了3.12%,所以招工难是招什么工难,要分析。为什么都增长了呢?你的效益远远高于人的增长,但人还在增长,当然我们西部,像安徽增长了16.37%,天津增长了4.15%,山东增长了2.75%,河南增长6.3%,四川增长了11.23%,重庆增长了3.63%,西藏增长了12.17%,这是我们的用工情况。

    我们要科学地分析,招工难不完全是工资问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出去打工,一年不回去,家里老人管,现在不是这个生活方式。母亲想孩子,母亲回去丈夫也得回去,挣低点也在家干。生活方式变了,这是进步。为什么用工还增长了呢?创造性工人多了。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多讲,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全行业2009年到11月份为止52963户,05年的时候是36529户,现在看看全行业平均一个企业用工,2005年的时候是272人,2010年全行业平均每个企业202个,用工减少了25.7%,而每个企业的销售额从5505块增长到7524块,增长了36%,全行业平均。我们全行业平均,大企业占0.5%,中型企业占8%,其他都是小企业。在这些企业里,平均利润率大于3.97的就是07年的平均利润3.97,大于3.97的企业是19502户,占到35%,在05年的时候是30%,增加了5个百分点。而这些企业在05年的时候是291个人,今年是235人,一个企业平均235人。利润率小于3.97的,2005年264人,今年是184人。我们又统计一个数,平均利润率大于10%的企业,这个企业在05年是268人,10年是235人,劳动利润创造价值提高了,而人数减少了。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一听说企业效益好一定是大企业,不对,效益好也有小企业,效益差也有大企业。平均来看大于3.97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占到35.2%,而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8.64%,05年的时候这个平均利润率曾经是8.27%。而小于3.97的企业,平均利润率提高了,2005年是0.27个利润率,几乎处于亏损边缘。今年这个小于3.97的64%的企业平均利润率是1.03%,整个水平都提高了。

    因此在我们研究行业的“十二五”做成强国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中小企业的强国,不仅仅是大企业的强国,大企业当然好,我们需要大企业,像我们红豆这些都是领导大企业的企业家,我们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我们呼唤,一个是产业工人要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提升,要发展知识型的工人,高智能、高技能的工人,工人技师。我们要有大批的工程师,要改变社会上不重视工程师,学生填理想都把工程师放在倒数第二,第一大概是企业家,然后是明星,等等。要重视工程师,这是技术进步的骨干。要重视科技进步的领军人物,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产业联盟的领军人物,产学研攻关的领军人物,当然我们行业也要教育家,要科学家,来参与研究我们行业的应用基础技术。这样一支队伍,是我们实现强国的根本,叫做以人为本,这才落实科学发展观。

    那么现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到了新老接替的时候,如果是自然的接替,可能我们会有一点风险,因为是同时起步的,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由草根企业长起来的,需要吸收新鲜的知识,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仅工人的情况变了,技术员的要求也变了。怎么贯彻以人为本?这是我们新时期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要解决对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障、文化关怀、人文关怀,要解决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当然我们也要贯彻法治,我们行业在推动社会责任,现代服装企业里红豆就是一个典型企业。我相信我们化纤企业在社会责任上做得都是比较好的,这些企业赶快通过,贯彻行业CSC9000T这个管理体系。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虽然有新的风险,通胀预期,资金,实际上相对来讲紧缩了,国际也恢复了缓慢,同时还存在着新的风险,比如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等等,财务危机等等,还有贸易保护,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情况下继续开拓国际合作共赢的空间,我们也面临着成本提高,适应工人队伍这种提高工资,转变生活方式的形势,我们的转移也面临着内地配套体系的问题。我想很重要的一个,我们要克服表面的形式主义的影响。这里我强调一下我们区域布局的调整是中央的大的战略,也是我们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不要出现一个误解,就是东部纺织没有前途了,都要往中西部转,如果有这个错觉,我们就会错过机遇,中央讲的东部率先发展,实际上东部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虽然东部的金融环境好,虚拟经济环境好,但是实体经济还是要提升。如果东部的实体经济放弃了,那么我们就不叫转移,我们叫整体撤退,纺织工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撤退,向大西南撤退,因为外国品牌有竞争力,它还能有竞争力,我们的品牌打不过,我们只能靠西部的劳动力才能生存,我们太没有竞争力了。东部,就算上海一万多美元,你也是人家的1/4。欧盟27国,2007年内部贸易大于外部进口,内部1300亿美元,外部进口1100亿美元,因为它适应它的文化要求,适应它的市场就近,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它价值高。我们才发展到全国4000美金。 

    刚才讲的四个方面都不够,最近我到上海,我们纺织服装周刊开辟了长三角特刊,我专门算了一下长三角的帐,三个阶段,2000年长三角就是上海,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杭嘉湖,加上宁波。2005年,“十一五”的时候增加了,叫做苏锡常通,南京、泰州,还有江阴。杭州那边,杭嘉湖,宁波、中山、台州加上海。现在中央提出上三角,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我给大家说一个数大家就知道了,我们的东部率先发展对全国的带动力还是不够的,别以为你转了就行了,如果东部不上去,你带不动中西部,只有东部率先发展了,我中西部才能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平台上,这是我们的目标。2000年的时候,老的长三角人均产值是全国的1.44倍,很领先。2005年长三角就放大了,人均产值是全国,就讲纺织,1.31。2010年,现在是1.14,是全国的1.14倍,而人均利税,2000年的时候老长三角是全国纺织的1.65倍,2005年1.25倍,2009年是1,变成了两个省加一个市变成1了,全国的平均。当然这里面就是山东发展了,福建发展了,广东发展了。苏北一带上去,浙江全省带进去,你就是全国的平均值了,所以长三角不要骄傲,要提高,创造力还是不够,品牌价值还不够,科技也没有完全达到领军全国那种地位,人才强国你还是没到位。

    我用这个来说明我们全行业都不值得为“十五”、“十一五”的成绩而稍微有一点点的骄傲,我们应该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在第二个十年创造出佳绩,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我想今天的论坛能不能够成为在“十二五”开头年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更脚踏实地的发展路线图。从求真务实,不搞虚假,强调整体,强调团队,协同精神,这就是两弹一星的精神。既有个人的奋斗牺牲精神,又有团队的协同作用,我们协会就在协同上尽量为大家服务。我希望今天参加论坛的在2012年和“十二五”都能够取得更令大家感到幸福的成果。谢谢。

18:20 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