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纺织行业呈回升态势 棉花期货助企业增利

来源:证券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9-14

  2009年度棉花收割在即,棉市将如何开局?9月初,在阳光明媚的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期货公司分析师们汇聚河南郑州。在这里,郑州商品交易所将率领考察团进行为期5天的棉花考查。从全国棉花主产区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深入了解2009年棉花产量情况。

  棉花生产形势严峻

  调查发现,由于2008年受金融危机、棉花价格动荡幅度大及其他农产品价格高等影响,今年棉花产量总体来说,形势不容乐观,棉花种植面积都有所减少。其中河北省今年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7%;山东省下降8%;河南省下降约50%。

   目前单产方面与去年略微持平。伏前桃基本上都已经吐絮。棉花开秤价各地有所不同。山东三级籽棉开秤收购价在2.9-3元/斤左右,河北河南在2.8-3.2元/斤左右。

  纺织行业回升态势明朗

  既然今年棉花产量有所下降,那么位于产业链下游的纺织行业情况会怎么样呢?

  据了解,进入2009年以来,在国家提出的产业振兴的号召下,棉纺织行业内需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行业总体已走出今年1-2月份的谷底,自3月份开始,开工率由年初的不足70%恢复到目前的90%以上,纱产量逐月增加,企业生产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新世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分析师吕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位于棉花产业链下游的纺织品企业,今年呈现一个新特点----两极分化。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新、产品高档的棉纺织企业今年订单普遍良好,利润也很优厚,处于高端位置。而那些处于同质化竞争的企业效益今年无论是从订单方面还是利润方面而言,均比去年有很大程度的下滑,处于低端位置。山东鲁棉集团与河南中纺棉业集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期货助企业增利润

  “我们主要做期货。”采访中,衡水市棉麻总公司下属的轧花厂及旺林厂长充满欣喜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实行期货后,我们的皮棉质量得到了保证,利润也在大幅增加。”

  “棉花期货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原来生产出来的皮棉统一由供销社包销。改革开放后,粮棉厂、众多小型加工厂参与进来,市场竞争加剧,同时,棉花交易市场上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各品种的棉花良莠不齐。自从2004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实行棉花期货后,衡水市棉麻总公司率先进入期货市场,皮棉严格按照国标等级生产,质量比普通品种更有保证,价格会比市场价平均高100到200元。”及厂长如是说。

  衡水储备库的马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申请交割库后,利润大幅增加,其中2005仅交割棉利润比同期增加700万左右,约占全年总利润的70%。”

  棉花期货对于身处下游的棉农有什么实际影响呢?针对这个问题,及厂长说:“棉花期货不仅对加工企业有利,对棉农而言,由于棉农跟我们厂签订种植协议,届时厂里统一收购,这种定向种植的方法使得棉农种的子棉价格要比市场价平均每斤高7分左右。”棉农看到好处,纷纷向轧花厂联系签订种植协议。据悉,现已有500多个农户成为轧花厂的定向种植户。

  新制度企业成为市场主力军

  德州市银龙棉业集团郑爱国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自2005年 国家实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以来,棉花加工企业纷纷进行400型企业体制改革,山东省仅2009年参加改制的企业数量几乎相当于前几年的总和。

  400型企业以高品质、高标准的特点在萎靡的市场中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主力军。

  其生产的棉花品质高,包装规范,由于经过统一公检,更受纺织企业的青睐。在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迎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纺织产品结构与质量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的棉花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此外,郑经理满脸欣喜地说:“从2008/2009行情上看,400型企业生产的棉花市场价格显著高于小包棉,今后随着市场对大包棉的需求越来越强,400型企业的规模效应也将逐步显见。同时,400型企业打包机技术改造,也有利于国内棉花企业应对高品质外棉的冲击,增强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加重国际谈判的砝码。在未来的棉花市场上,400型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新棉收购问题突出

  德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于秀志主任介绍说,从去年情况来看,新棉在生产、收购、销售、库存方面出现了些新的问题。

  一是棉农有“惜售”心理严重。“由于去年以来棉价起起伏伏,预计今年开始会有一个观望、相持期,9月份可能只是零星收购,10月中上旬以后才会进入收购旺季。”于主任说。

  二是棉企收购谨慎,棉花购销较往年波动较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棉纺织行业不景气,用棉量大幅减少,加之皮棉、食用油、棉粕等下游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导致收购风险明显增大、利润微薄。去年9月初大部分棉花企业收购相当谨慎,很多未敢开秤。

  三是棉农实际收益下降。据统计,2008年平均每亩总收入1170元,扣除成本,纯收入为230元,这比种粮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作物,每亩少350元左右。

  望着刚刚下过地雨路,河南中纺棉业集团刘总充满忧虑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今年,如果国家不采取棉花最低收购价措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棉农还是棉纺厂而言,对今年的棉花市场都会信心不足。以后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仍会继续减少,这将对以后棉花行业将会造成巨大影响。”

  企业纷纷献策

  在实际的采访活动中,于主任根据多年的经验,针对前几年出现的这些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棉农惜售心理。新棉上市前,政府有关部门在充分考虑棉农、收购加工企业、纺织企业三方利益的前提下,测算出的这个合理的新棉收购价格,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棉农了解国内外棉花形势,消除惜售心理,适时销售。

  其次,出台有关政策,稳定棉花面积。由于近几年来,种棉比种粮成本高、风险大、补贴少,种棉效益优势不明显,其唯一的良种补贴还不是直接补给棉农而是补给良种企业,导致棉农信心严重不足。对此,建议国家将棉花良种补贴直接补给棉农,并增加棉花种植农资补贴及出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稳定生产。

  同时建议国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以建立稳定棉花生产的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