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出口转内销困难重重 商务部调研酝酿新政

来源:华夏时报 | 发布日期:2009-07-06
     6月29日一大早,浙江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经理高莹一早就来到南京国展中心,在300个洽谈摊位间搜寻着采购商,走到大润发超市的摊位前坐下后,迫不及待地拿出几双公司生产的出口童鞋样品,就开始介绍起来。

  不仅如此,拖着皮箱的、抱着床单的、拿着袜子的,还有满场送矿泉水的,像赶大集一样热闹的是外贸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是商务部在第四届跨国零售业集团采购会上特意为外贸商品打造的“出口转内销”洽谈会,国内外220多家采购商和400多家外贸生产企业可以面对面进行洽谈。

  据悉,截至5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已经是连续第7个月负增长。严峻形势下,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成为了商务部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商务部外贸司已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做了详细调研。”商务部产业流通促进中心副主任徐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则透露,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出口商品内销的政策措施。

  对接困难太大

  高莹对自己带来的童鞋十分有信心,但一连谈了几家采购商后,有点泄气,没有想到的是,以往一天就要生产5万双、销往世界各地的鞋子,如今想要进入到国内市场会这么难。

  江苏省南通晔德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出口日本订单骤降,逼迫他开始考虑做国内市场。为了吸引买家,他还精心设计了产品宣传册;但是经过一个上午的洽谈之后,并没有签下一份实质性的合同。

  “拖鞋看起来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价格有点偏高,不太适合国内消费者吧。”南京苏果超市商品部一位总监对王培基表示,“我们可能一次要货不会很多,但是要货很频繁,一般物流12天就要周转一次,你们能保证及时配货吗?”

  做了这么多年外贸的王培基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以前外销都是买断式的订单,只要把货一次发出,其余的他就不需要管了,但是进入国内超市好像要麻烦很多。

  而启东家和食品有限公司老板张晓纯在与江苏超越超市洽谈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的原材料是季节性的,做国内市场还要增加库存成本和风险,再加上进场费、资金周转,进国内超市的费用太高了。”张晓纯感叹道。

  在采购商看来,外贸企业似乎并不了解国内市场,而且大部分外贸企业并没有自己的品牌,有的外贸企业甚至向他们提出––你们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做什么样的产品。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副经理钟鹏庆向本报记者表示,外贸做产品,内贸做品牌,而很多外贸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加工工厂;虽然目前对于出口转内销,国家和政府都急得不得了,但是如果外贸企业不转变自身的观念,是很难打开国内市场的。

  商务部调研“阻力”

  “长期做外贸的企业进入内贸市场常常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外贸和内贸的运营体系、管理机制和政策导向都是不一样的。”徐敏介绍,“比如说,下订单的规模问题、结算问题、渠道问题、品牌问题,这既需要外贸企业去努力适应和熟悉,也需要政府在内外贸体系对接上建立长效机制。”

  而商务部举办的首届外贸产品全国巡展既为企业搭建了平台,又为政府下一步指导出口转内销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很多外贸企业仍抱着守株待兔的心理,坐等客户自己找上门;而一些外贸企业仍不习惯面对消费者,他们更愿意去接待客户,接待买家,对销售终端十分陌生,也不知道如何开拓国内市场。因此,如何指导这些外贸企业去转变观念,是下一步政策和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外贸企业出口过程中都已经习惯享受出口退税,这是做内贸市场不会有的,因此很多外贸企业也提出过国内增值税税率过高的意见。另外内销市场结算方式也是很多外贸企业不习惯的,很多企业都表示担心账期周期如果拖得太长,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

  在今年4月份的广交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要消除出口和内销在经营模式、交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为出口商品进入内销渠道提供便利。

  商务部此次率先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鸣锣开道的做法,不但是外贸企业的首次尝试,也为国家、政府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