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扩大内需关键在促进国内消费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发布日期:2009-06-24
    美国人花钱少了,中国怎么办?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美国人的消费与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活动关联甚紧。近20年来,美国人不计后果的举债消费狂欢,造就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同时“成就”了许多出口拉动型经济体的成长。而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随后相继而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欧洲人更节俭了,美国人开始存钱了,全球贸易可能大幅萎缩了。所有靠外贸拉动的经济体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外需萎缩,中国应该是首当其冲。前些时公布的5月份的经济数据再一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个事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份,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同比达到24.7%。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猛增,成为了所谓的“世界工厂”。此后,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与出口增长紧密相关,出口已成为替代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的出口占整个GDP的份额,从2001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36%以上。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顺差(净出口)的增加,中国成了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迄今已近两万亿美元。

    平心而论,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国民财富,国力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如果外需能持续并稳步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别人的钱包是否“坚挺”,是否有足够并持续的消费能力。不幸的是,一个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2008年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仍都保持同比15%以上增速,11月却均陡降为负数。12月的跌幅进一步加深,全年累计增速为加入WTO七年来最低。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但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0.2个百分点,成为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从最近欧美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看,虽然经济跌势有望趋缓,但世界经济依然低迷。5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7%,虽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预期降幅,但仍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此外,欧盟、日本经济也仍处衰退之中。商务部5月初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春季)》指出,世界经济短期内明显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美欧日经济很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严重冲击,就是全球经济疲弱引发的全球贸易萎缩及消费不振,无法再给中国出口拉动型经济提供外部需求支撑。有机构分析,今年全球贸易萎缩可能会达到11.8%。有人形容这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最糟的年度贸易下滑相等。中国的出口“拐杖”被踢倒,长期以来过度依靠外贸拉动的中国经济,一下子失去了支撑,启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从2008年11月起,中国已紧急启动扩大内需。2008年11月国务院提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各省市又提出了本地区的投资刺激计划,加起来达23.5万亿元。与此同时,长期建设国债拟发行数一再加码,2009年一年发行数额就将远远大于1998年至2000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的3600亿元。这些投资计划的依次实现,已成为内需增长的“强心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增幅比前4个月提高了2.4个百分点。在短期内,由投资支撑的内需会给中国的GDP增添不少的亮色。

    然而,曾被广泛诟病的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危机来临时不仅充当了“强心针”,还有在相当长时间内大行其道的可能。特别是,这一轮的投资还主要是由政府而不是民间主导的。政府投资的低效益、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和对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负面影响都值得警惕。同时,虽然今年以来消费有相当好的表现,但与政府的强力刺激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旦投资增速减缓,本来就过低的消费率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内需的增长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受到阻碍。所以,拉动内需的根本还在于拉动消费,而消费能真正启动则取决于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的一系列真正的改革,这将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