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中小纺企融资 “血栓”尚未消尽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日期:2009-06-1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如果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来估算,目前新增信贷已完成全年信贷指标的90%以上。这些钱却极少流向中小企业。

  4月24日,国务院全文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中强调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放宽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简化税务部门审核手续和程序、对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具体要求。

  2008年,纺织服装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连连。一年过去,纺企融资的困难是否已经真正解决?作为企业运行“血液”的流动资金是否已通畅地流动起来?金融机构、政府有何态度与手段?记者再度探寻后发现,如同“血栓”一样的融资难,并没有消尽。

  企业篇 东边日出西边雨

  融资在有的地方不是问题。义乌市妍姿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平告诉记者,当地企业在流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第一选择是向银行贷款,以企业或者企业主个人资产作为抵押,考察企业的厂房设备、产量、效益以及贷款者的信誉后,符合要求者一般都能拿到贷款,但仅限于用于流动资金,如果企业要扩大规模或者投资其他项目,则比较困难。相比其他融资渠道,银行的门槛并不高。义乌企业在选择银行时一般都以“熟悉”和“就近”为原则。

  然而,这样的“好风景”并不是普遍现象。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以来,中小企业依旧是融资难的“重病区”,纺织服装行业的中小企业比重近90%,因此,流动资金短缺时,求借无门的问题格外突出。

  许多纺织企业反映,除了少数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扶植的骨干企业,在资金紧张时,银行总是拒绝贷款,原因不尽相同,有些理由心照不宣。江苏无锡江阴毛条厂总经理肖锦文说,纺织行业贷款难就难在行业平均利润低,不足3%。因此,九成以上的纺织企业从银行贷款很难。中小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我70%的精力花在融资上,跑了七八家银行,都没戏!要是能把全部精力放到生产经营上该多好!”杭州恒威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相斌无奈地说。

  浙江一家中等规模的面料企业的老板近日也向记者大倒苦水:企业运行良好,特别是出口业务,不仅没有因形势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可是银行就是不松口。没办法,只好看着商机溜走。当记者追问原因时,他为难地说:“不能说太多,不然我更不好贷款了。”他再三叮嘱记者不要在文中透露自己姓名。

  朱先生在东莞的服装厂很小,只有六七十名工人,尽管经营尚可,可就是因为规模小,银行甚至不愿考察企业情况。朱先生于是以个人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面对个人的业务受到的管制比企业贷款要少,反而更方便。他说,在东莞各类企业近50万家,能从银行借到钱的可能只有几千家,很多企业主根本就不到银行贷款,有困难时宁可花高一点的利息向熟人求借。

  东边日出西边雨,如果盘点一下事例,在今天,中小纺企“融资难”的面积仍然比“不难”的面积大得多。 

  政府篇 世界性难题伤脑筋

  金融专家们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政府也为此费了不少脑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遗余力。

  去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轻纺工业“国六条”中,第五条内容: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月4日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纺企扶持力度,提供融资支持。

  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通知,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政策措施。

  各地纷纷响应。去年7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如今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已有几十家。

  安徽省经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整合各项支持政策和资金,积极推动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目前全省担保机构已经发展到265家,注册资本122亿元,累计为1.6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594亿元的融资担保。

  江苏省启东市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激励机制、制定“百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项目”实施办法、设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开道,该市还先后举办了7届银企合作洽谈会,共促成300多个项目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授信总额达120亿元。

  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将下属的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代理服务的机构,作为中国银行四川分行“信贷工厂”营销渠道的延伸,通过掌握的行业和企业信息,为中行推荐优质客户。发放贷款后,协助银行进行贷后管理。除此之外,对于发放的贷款,政府还将提供财政贴息。如果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导致银行不良业务较高,政府还提供适当的经营性补贴,减少银行承担的风险,从机制上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广东、福建等中小企业集中的纺织产业集群地,也都有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出台。除此之外,银监会要求大银行成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部,国家也拿出10亿元,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银行篇 想说爱你不容易

  振奋人心的政策与企业的感觉有些错位。用罗相斌的话说,政策多,落实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渗入中小企业的并不多。融资这件事,在政府和企业中间还有银行,银行的明应暗防是中小纺企融资“血栓”未消的关键。

  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我国并不缺少货币,近几年每年新增美元储备3000多亿,相当于每年在社会上多投放2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从今年一季度的贷款结构看,货币主要在国有大项目与银行间流动。中小企业踮着脚也没有够到银行的绿柳枝。

  说起中小纺企贷款难,银行跟企业各执一词,孰是孰非一时难断。纺企说,银行歧视纺织行业整体利润低、企业普遍规模小,所以惜贷。银行说,纺企外贸占比大,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风险高,银行要防范,况且纺织企业贷款额度小,抵押品价值低,资质审核难度大,手续办理麻烦,这样的业务当然不愿意做。

  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前都要进行信用评级,以贷款期限、额度、信用评级等来确定每笔交易的利率,很多跨国公司和大型国企已经有国际权威机构进行过评级,并且企业每次贷款金额很高,银行办理贷款时手续简单且收益大。而民营企业占大多数的纺织行业,即便是一些地方的龙头纺企,也未必有国际机构授信,在银行众多的大客户中,纺织企业并不醒目。许多纺企抱怨,以前贷款难是因为政府部门判断有误,将纺织列为“潜在产能过剩”的“高风险行业”,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为何银行仍然惜贷?对此,江苏银行副行长刘昌继解释说,越是在行业的低谷期,贷款风险越大,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会严格控制这个行业的授信。去年,冶金、轻纺、汽车、外贸等行业,都处于低谷,故而银行不敢放贷。

  说到政策鼓励银行为纺织行业、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时,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工作的小曲告诉记者:利益一定是银行的首要出发点,政府和监管机构禁止银行做的事,银行一定不会去做,但是政府鼓励银行去做的事,如果利益并不明显,银行即使做了,也不可能真正积极起来。这也是银行业的潜规则。由于纺织行业的劳动密集、利润不高等特点,想要银行完全对纺企敞开怀抱,短时间内不容易实现。

  小额贷款篇 沧桑正道路途远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说,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中小型融资机构。2008年下半年以来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各地纷纷建立,从诞生之日起,这些“袖珍”金融机构就担起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使命。

  去年12月26日正式开始营业的广东省中山市小榄村镇银行,目前共有存款2.6亿元人民币,已经发放贷款1.8亿元,其中超过1.7亿元贷给了中小企业。作为著名的内衣产业集群,小榄镇上以内衣为生的中小企业众多,村镇银行的及时输血为这些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省桐乡市汇信小额贷款公司也是响应《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号召而生。这家公司今年4月开始运行,据公司负责人李建周介绍,公司现有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已经发放贷款2285万元,主要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以抵押或保证人的方式授信,贷款最高额度是250万元,70%的业务控制在100万元以下,放贷周期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与银行贷款相比,手续简捷,办理周期快,具备借贷资质的企业,一般两三天即可拿到贷款。中小企业对此十分欢迎。桐乡市政府为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还将予以财政补贴。

  然而,李建周也有烦恼:贷款公司和借方信息常常不对称,一些企业实际销售额可能有几千万元,可是从资料上看只有几百万元,使贷款公司难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此外,公司只能放贷不能接受存款也使他担心以后的经营,万一发生“断档”,怎样继续下去。

  编 后

  每一个单独的中小纺企在国民经济中都很微渺,但是如果把他们看成一个合集,中小纺企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实都很庞大。

  解决中小纺企的融资难,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再积极一些才好。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广东小榄等地调研时对银行的提示:放下望远镜,拿起显微镜。关注实体经济在微观层面的运行,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