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纺织业海外投资之路如何走
纺织企业对外投资大潮方兴未艾,但是,也有部分在外投资设厂企业受金融危机和配额取消影响纷纷回流。面对两股方向相反的潮流,梅新育认为:“‘走出去’是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第一目标应是切入价值链高端。”
应该“走出去”
在中国掀起海外投资新高潮的背景下,许多纺织服装企业正纷纷走向海外,浙江诸暨越美集团在尼日利亚建立了纺织工业园,波司登在英国启动了百家专卖店计划,⋯⋯纺织服装企业对外投资大潮方兴未艾。但相反的情况也在发生,在金融危机冲击和配额取消影响之下,2006年前后赴越南、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的纺织企业正纷纷回流。面对这两股方向完全相反的潮流,纺织服装企业到底是否应该走出去?如果应该,又该如何走出去?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毫无疑问应当是“是”。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提高我们出口的收益率,切入整个价值链上的高增值环节;因为纺织服装工业是对成本最为敏感的制造业,我们最终需要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因为海外出口市场的贸易壁垒需要通过直接投资去规避;因为我们有充裕的外汇储备足以支持我们的海外投资;因为当前的危机已经显著降低了我们海外投资的商业成本和政治性风险。
切入价值链高端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走出去?由于长期苦于出口利润率太低且缺乏议价能力,我们走出去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无疑应当是切入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即流通和品牌等等环节。既然我们掌握着世界羊绒70%以上资源却依然是一个羊绒服装的品牌小国,既然中国羊绒行业的旗舰品牌鄂尔多斯出口羊绒衫仍然有90%以上都是贴牌生产,而且出口的自有品牌产品在国外的零售价格往往不足竞争对手的一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入高增值的流通环节等等,它发展的空间、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力也就可想而知了。毕竟,就笔者调研所见,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海外设立全资销售子公司,通常能提高售价30%~40%。正因为如此,波司登在英国启动百家专卖店计划是值得赞赏的。
规避贸易壁垒
纺织服装工业走出去的第二个目标是规避贸易壁垒。此前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要规避的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配额,为此曾先后在毛里求斯、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设厂,利用发达国家给予当地的出口配额。由于配额取消,而国内产业配套完善等优势又非这些国家和地区所能企及,基于上述目的的海外投资大量撤回,实属理所当然。但世贸组织规则承认发展中国家保护和发展本国幼稚产业的权利,我国也支持这种权利,如果说我国主张发展中国家有权保护和发展本国幼稚产业是着眼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话,那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可预见的未来要保护和发展的幼稚产业只能是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销售市场未来将依然存留较多我国认可的贸易壁垒,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要规避这类壁垒,投资是一项重要的手段。
寻求低成本基地
纺织服装工业走出去的第三个目标是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基地,进而提高自己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纺织服装是技术、资本门槛最低的现代制造业,因此对成本上升最敏感,追逐低成本的移动趋势最为显著。中国近代纺织服装工业因这一特点而兴起,也因这一特点不断有企业从“摇钱树”沦为“苦菜花”。在发达国家美国,为了追逐低成本,纺织服装工业先是从东北部“霜冻带”转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带”,然后又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导致纺织服装工业在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制造环节大部分已经转移出去,美国纺织服装工业主要是把持着高增值的品牌、设计、流通等环节。中国近代纺织服装工业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纺织服装生产能力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物,在其发展历程中已经经历了从上海等少数通商口岸向东部城镇、中西部城市的扩散,在跃居全世界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之后,“升级”和进一步的“产能转移”必然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主题。
危机是一大契机
目前,中国的一大契机是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将有助于“中国制造”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改善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所谓“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指的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所有企业都难逃冲击,但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好国家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幸存下来,这样,对于幸存企业而言,危机发挥了为他们淘汰竞争对手的作用,订单总量虽然比危机之前减少,但更多地转移集中到了幸存企业这里,反而推高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他们的相对市场地位,其增长率超过竞争对手的幅度扩大了。一旦渡过危机步入经济复苏,幸存企业就比危机前境况更好。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超过其他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必然会感受到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由于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海外竞争对手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他们虽然可能具备成本比我们更低的所谓“优势”,但其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比中国差得很远,在危机当中会比中国同行更早地成批倒下。
在危机真正淘汰了中国产业的海外竞争对手之后,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们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又需要到他们所在的国家去开展投资,把他们的类似产业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什么?因为目前这些国家的这些产业并不是掌握在中国资本手里,他们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是纯粹的竞争对手,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这场危机的这样一种效果去淘汰他们,把未来的海外生产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届时就可以在不可避免的产业转移发生之际依然享受到相关利益,虽然损失GDP,但增加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