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外贸转内销走到三岔口:纺企要走适合自己的路

来源:中纺进出口傻瓜会 | 发布日期:2009-05-25
    把“贴牌加工”做成一种品牌

    位于烟台的英杰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100%外贸加工型企业,主要给国外企业做贴牌加工,他们在2008年并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完成了6000万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而今年的目标是7000万美元。

    公司总经理李彬善认为坚持做外贸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应该大力提倡。他说:“国家虽然一直提倡扩大内需,可外贸也不能放弃,我们为什么不去赚外国人的钱呢?有一些做外销感到困难的企业,转过头去做内销,他们真的能做好吗?我觉得如果是做外销不行的企业,他们做内销肯定更不行,因为做内销、打品牌需要资金、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投入,一些中小型企业显然不具备这个实力。”

    在李彬善的眼里,外销并不是一个很难做的工作,只要把对客户的信誉维护好、产品质量建设好,再处理好交货期问题,拥有合理的市场价格,企业是会做大的。当有一天具备了做内销的实力时,再去考虑内销市场也不迟。此外,他还非常赞同国内一些龙头服装企业像鄂尔多斯,将一部分生产订单交国内一些加工厂去做。由于这些产品的质量要求比国外更高,所以制作加工费也更高,对于加工厂而言利润也就更大。

    对此,做了多年外贸加工的广东通伟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邝活源也有同样的看法,“中国有那么多好的品牌,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工厂,需要我们这样的工厂来做,就像国际上很多大品牌也没有工厂一样。所以,我们要抢占这个市场。如果你在业内把贴牌加工做成了一种品牌,占据较大订单份额,那么也是一种品牌效应。”邝活源同时也承认,现在客户对贴牌加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工厂的概念和以前不一样了,是建立在高品质基础上的加工。这就要求他们去争做一流的生产工厂。一旦受到类似金融危机这样的影响,有一些客户会缩减订单,但如果你是该客户的优质供应商的话,是不会被淘汰的,客户只会淘汰排名靠后的那些加工厂。

    内销之路任重道远

    来自青岛的庄正职业服装有限公司已经给日本客户做了15年中高档女装贴牌加工,在金融危机之前,它的出口比重能占到总销售额的80%。这家中日合资企业也没能免受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现在的出口比重下降了20%。但是好在2001年公司就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花手箱”并开始转向国内市场。

    “以前做外贸主要是中日合资的形式,利益双方共享,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现在做内销就不一样了,国内市场需要自己的渠道,而且费用很高,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还是一直坚持做,因为有15年做日本市场货品的经验,所以我们首先推出一些源自日本的先进产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觉得走差异化的路线,把国际上的一些产品搬到国内来,很有市场。”庄正公司董事长黄玉珍认为自己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是开拓国内市场的最大优势。

    “金融危机使得公司的外销业务大幅度缩水,但从去年开始,G.I品牌内销业务快速增长。”2008年转型做品牌的东莞市浩亨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健培说,“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大幅度下滑,更让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了经济健康平稳增长。这更使我们坚定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在初入国内市场时,G.I和其他的外贸转内销企业一样,在营销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操作品牌初期,专业营销人才比较缺乏。但公司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坚持让利于零售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转向内销后在营销上遇到的问题。“我们计划两年之内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把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网络作为企业未来两年的主要发展目标。”郑健培说。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一潭深水,会游泳的人游得乐哉悠哉,不会游的人却会呛得满口是水。对于转型中的外贸企业来讲,并不缺少市场容量,缺少的恰恰是运作市场的经验。

    内销市场再添变数

    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转型热潮会对原有的内销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再听一下一直专注内销市场的企业是怎么说的。

    “我认为打造一个能在一二类市场立足的服装品牌至少需要8年以上的时间,而当前的情况是中国的服装市场产能过剩,品牌运作人才又相对缺乏,所以对一些想要转型的企业来说困难重重。如果你是一个有ODM运作经验的外贸型企业,可以尝试做内销市场,但是也要谨慎行事。毕竟内销市场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潮汹涌。”山东舒朗服装有限公司吴健民这样说道。但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内销市场的争夺中,将有利于催生新的品牌运作模式,对整个中国内销市场的发展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郑州迪尔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先东也对有些外贸企业的转型持观望态度,他说从去年以来,迪尔服饰公司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由于是单品女裤,也不会发展成为规模特别大的企业,所以企业只要控制好投入、把内功练好,国内市场的份额依然稳定。如果真有企业要跟自己分一杯羹,显然迪尔服饰更具有优势,这是处在转型期的外贸企业不能相比的。

    一场金融风暴不仅令行业重新洗牌,也令企业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转”与“不转”定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服装企业发展过程中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希望这种变化能够加快企业通向成功的步伐。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