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金融危机下 纺织出口企业如何"抗跌"?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09-04-01
     "大家都跌的时候,看谁跌得最小;大家都起来的时候,看谁起的最早;大家都发展的时候,看谁发展的最快。这就是竞争力。"

    --这是记者最近走访浙江纺织企业时,许多浙商挂在嘴上的"危机应对哲学"

    今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19.03亿美元,同比大降14.54%,2月当月纺织服装同比下降35.19%,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比1月份下降了56.2%。

    纺织外贸企业普遍遭受重创之时,在纺织外贸出口大省浙江,一批率先从危机中找到机遇的企业却显示出了很好的"抗跌性"。对他们稍加剖析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生存之道给出答案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外贸纺织业也势必踏上这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丢不掉"袜子背后的消费新市场

    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浙江纺织业因为外需的萎缩而遭受重创,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定单下滑30%以上。但是诸暨市大唐袜业的一家企业研究的一款"丢不掉"袜子,却从萎缩的消费需求中找到了新市场。

    中国轻纺城管委会主任周如生介绍说,欧美发达国家人均纺织纤维年消耗量32公斤,是我们国家人均的一倍多。衬衫和袜子论打买,穿完了就扔,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需求萎缩,很多欧美人改变了以往"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嵊峰针织有限公司最近研发了一种带有扣子的袜子,两只袜子可以扣起来,洗完也不会丢,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找不到另一只袜子,而不得不扔袜子的事情发生。董事长宣汉光说,这一成果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一家德国客商看好这种袜子的市场前景,一口气下了500万美元订单。

    宣汉光说,常规袜子市场早已经饱和,但并不意味着袜子消费领域就没有市场空白点。宣汉光的嵊峰袜业已经有160多个国家专利,每个专利都开拓出了一片新市场,去年嵊峰袜业的销售额达到3亿元,今年的目标是5亿元。

    具备先天市场嗅觉的浙商擅长这种"市场发现"。富润进出口有限公司现在正在跟美国的客商一起研发一种替代纯真丝的新型面料,通过添加棉或麻来降低高档成衣的成本。总经理何海青说,消费需求永远都会有,需要捕捉和引导。

    诸暨市外经贸局长楼闯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砸钱在设备上。开发出针对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方式。

    改变"薄利"地位,必须向"微笑曲线"的高端突破

    由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品牌营销三者组成的著名"微笑曲线",我们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下颌"的加工制造部位,因而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弱。中国企业要在全球产业链上"脱胎换骨",必须努力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个利润制高点取得突破。

    全球最大领带生产企业――巴贝领带公司董事长金耀说,嵊州市是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美国80%的领带都在我们嵊州生产,但绝大多数领带出口都是贴牌加工,外销一条平均价格2.5美元,利润微薄。为什么?没有国际著名品牌,没有强化研发设计。

    中国轻纺城管委会主任周如生说,其实纺织业是高新、高利润的行业,也可以是高附加值的,前景无限。意大利一米女装面料布,销售15欧元,成本5欧元,关键是研发设计融入了高新技术、有国际品牌做支撑。

    "我们在品牌创建、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上还是小学生,"象山谊胜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胜说,"这就是为什么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

    不甘心替人做嫁衣的谊胜纺织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师队伍,直接给日本客商提供自行设计、拥有自己品牌的成衣,而不再从事简单的贴牌加工。日本最大的服装生产商伊藤忠株式会社也从以前的采购商,成为谊胜的合作伙伴。总经理陈胜说,我们自己设计的成衣出厂价肯定要比单纯的加工要高,在日本的销售,我们和伊藤忠还要分成。"通过营销渠道的开拓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企业的利润从贴牌加工的5%上升到25%,今年金融危机对日本市场消费影响巨大,但谊胜没有受到波及,全年生产计划已经排满。

    海外营销网点的重要性日益为外贸企业所重视。诸暨生产无缝内衣的美邦纺织有限公司去年底收购了两家美国同类企业以后,一举成为无缝内衣行业全球最大的跨国集团,

    一下子打开了在美国的销售渠道,今年全年出口订单已经排满,一至二月已经向欧美市场出口了30多个大柜的内衣和袜子,同比增长50%,春节期间不得不动员员工轮流放假才能保证生产。

    金耀说,虽然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外知名度还非常有限,中国企业自己建立的营销网络也十分稚嫩,但是只要一天不占领这两个纺织业的制高点,中国制造就不可能摆脱为人作嫁衣的局面。随着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入国际买家的视野,离开了"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地位迟早都会褪色。

    西方不亮东方亮

    传统的海外纺织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与此同时贸易壁垒抬头,人民币升值压缩利润空间,中国沿海地区的土地、人工成本飞升,纺织企业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不过"西方不亮东方亮",在欧美市场受挫之时,转攻中东和非洲的企业已经留下了成功突围的经典案例。

    浙江达享控股集团公司在非洲的博茨瓦纳投资260万美元设立了带料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服装和家纺面料,并以博茨瓦纳为据点,拓展到南非、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和加纳等国,然后把非洲作为转口贸易基地进军全球市场。从1998年在博茨瓦纳设立第一个贸易窗口,到去年达享集团的全球销售已经达12亿元。今年纺织企业普遍面临困境,达享集团正在博茨瓦纳积极筹建一个总投资5000万美元、占地六平方公里的纺织工业园区,带动国内的纺织企业抱团走出去,建立海外纺织业产业链。

    在海外建立工厂,不仅意味着土地和劳动力的要素得以解决,打开了潜力巨大的新市场,改变了纺织业利润率低下的局面,更重要是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风险。他们利用欧美国家与非洲等国签定的条款,产品进入欧美国家可以不受配额和其它贸易壁垒限制,在汇率方面,不仅不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利用远期结汇等国际金融工具赚得利差。

    据了解,仅诸暨市现有的100多家境外贸易机构和10多个境外生产型企业,每年直接带动7个亿的出口。

    周如生说,产业梯度转移是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规律,我国外向型企业多年来为海外市场代工,只能算是一半"走出去",要彻底的走出去,就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规避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