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G20贸易保护主义渐“抬头”
反倾销调查发起量增15%
这份名为《贸易保护:初现端倪但趋势令人担忧》的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
近期各国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基本上都采取补贴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采取提高关税、贸易禁令等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世行报告指出,还有许多事件也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但并未计入上述贸易保护措施。比如,2008年下半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措施快速增加,全年全球反倾销调查发起数量较前年增加了15%;最终被认定为倾销并课以惩罚性关税的案件数增加了22%。其他还包括各国出台的倾向于拯救本国企业的金融和行业救援措施、限制雇用外国劳工的措施等。
贸易保护措施更加隐蔽
广东省社科院此前也向上级部门提交一份关于贸易形势的调研报告。报告同样认为,随着经济衰退状况加重,各国要求通过贸易保护措施避免进口商品竞争,以保护国内就业的政治压力不断加剧。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更隐蔽,让企业防不胜防。
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举例称,假如某个国家认为中国鞋类产品进口量太大且价格低廉,对本国产品造成冲击,他们未必会进入反倾销调查等法律程序,而是可能采取通知海关对中国鞋类产品加强监督等措施。黎友焕说,“这样一来,原本可以迅速办手续入境的产品拖上个10天、8天,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
“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国家借着发起反倾销调查达至对进口产品造成冲击的效果。”黎友焕说,反倾销一旦立案后,进口商、供应商以及生产商等各方企业会形成贸易受阻的心理预期。比如进口商担心自己一旦下订但最后产品不能进口而造成损失,可能就减少该国的相关产品进口了。而绿色壁垒、企业社会责任等进口标准的提高也是一些隐蔽性的贸易措施。
黎友焕建议,从广东省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加强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跟踪了解,并定时为企业提供贸易保护趋势发展的参考信息。“比如,对采取贸易措施的国别、行业等要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广东企业产品的出口市场方向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