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立足终端探讨羊绒业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经济增速减缓,外部条件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羊绒企业陷入困境,整个羊绒行业都感到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据美国咨商局(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今年1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38点,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5.2点,创历史最低。美国是中国羊绒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羊绒制品出口总量的28%左右,美欧市场占中国羊绒制品出口总量近2/3。美欧等主要羊绒消费市场需求出现下滑将对中国羊绒加工业产生明显冲击。
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将直接导致羊绒消费需求不振,业内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今年1~9月,中国羊绒及制品出口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羊绒、无毛绒出口1629吨,金额1.3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4%和13.8%。羊绒制品出口10.75亿美元,同比上升5.1%,其中羊绒衫出口1442万件,金额4.79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9.6%,金额同比下降1.5%;羊绒纱线出口1.66亿美元,同比下降22.4%。中国羊绒及制品出口普遍增速减缓甚至出现下滑,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羊绒加工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使经历近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羊绒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我国羊绒产业较长时间维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羊绒产业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产业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对于上游庞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羊绒终端市场培育尚十分欠缺。多数羊绒加工企业仍遵循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缺乏应对终端市场的营销理念,在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羊绒产业对终端市场投入不足的结果是终端市场发育不充分,表现在市场透明度差,消费者对羊绒认知程度尚需提高,对羊绒产品区别、鉴赏能力不足,对知名品牌“忠诚度”不够,造成虚假、伪劣产品得以鱼龙混杂,高品质羊绒价值难以实现。
羊绒产业实质上是在市场需求的不断驱动下向前发展的。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引起中国羊绒及制品生产热情的提高,推动了中国羊绒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应该看到,羊绒市场发育的不健全或扭曲,产业链上游必然有所反映,最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事实上,中国羊绒产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都可以从产业链下游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可以预期,羊绒终端市场环境的改善将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发挥产业下游对上游的正面影响,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品牌建设将逐步改变低价贴牌出口的状况,国际羊绒品牌的创立将大幅度增加中国羊绒的附加值,推动中国羊绒国际化进程。
规范经营行为,使羊绒贸易置于行业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倡导诚信经营,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处匿藏,增强消费者和国际买家对中国羊绒产品的信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山羊绒资源。
终端市场对羊绒消费档次的提升和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将推动羊绒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开辟新的行业经济增长方式,拓宽利润空间,提高利润率,促进我国羊绒产业向精品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国际羊绒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国羊绒制品形象的确立以及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将推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消费者对羊绒产品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羊绒需求规模,随着消费者对羊绒产品品位和质量的更高需求的出现,羊绒理性消费将逐步到位。这些都将鼓励上游畜产业培育优良细绒山羊品种,避免盲目追求高产而带来山羊绒纤维变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