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资讯

欧盟委员会公布欧中贸易状况数据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超过德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国货物贸易约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1%。
  
  ·中国是最先走出此次全球经济危机阴影的国家,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010年,中国正在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超过一半的中国出口产品是由在中国的外资公司,即通过所谓加工贸易方式完成的。在这种贸易方式下,包括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这些中国的亚洲邻国和地区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欧盟公司在中国加工贸易体系中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但欧盟则是大部分中国制造消费品的出口目的地。
  
  欧中贸易
  
  ·2009年,欧中双边货物贸易额为2960亿欧元,而欧中双边服务贸易额为310亿欧元。
  
  ·2004年~2008年,欧盟从中国年均进口的增幅达16.5%。2009年,金融危机使这种增幅出现了逆转,并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出现了13%的下降。尽管如此,2009年,欧盟仍从中国进口了价值2150亿欧元的货物。因而,中国仍是欧盟最大的工业制品来源国。
  
  ·中国还是欧盟增速最快的出口市场。2009年,欧盟对中国货物出口额达817亿欧元,比2008年增长4%。
  
  ·2005年~2009年,欧盟对中国货物出口增长了60%,以金额计算约300亿欧元。如中国市场准入限制能够放宽,欧盟出口商应能进一步扩大其优质产品在中国这个迅速扩大的消费市场上的出口规模。
  
  ·2009年,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为50亿欧元,而2008年,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则为49亿欧元。欧盟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额是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的27倍。
  
  ·2009年,包括服务贸易在内,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达1280亿欧元。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办公和通信设备、纺织品、铁矿石和钢铁等货物的进口。贸易逆差反映了亚洲经济体内部产能向中国大规模转移的现实。尽管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呈现大幅攀升态势,但由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日本)产能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因而,在过去的10年间,亚洲在欧盟货物进口的份额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欧盟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也反映了欧盟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遇到诸多障碍的现实。
  
  欧中投资
  
  ·2009年,欧盟公司在中国投资额为53亿欧元(2008年,欧盟公司在中国投资额为47亿欧元),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的2~3%。
  
  ·2009年,中国对欧盟投资额达3亿欧元。2008年,中国从欧盟撤资18亿欧元。
  
  目前欧中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欧盟委员会2007年资助的相关研究结果,每年,中国的贸易壁垒大约造成欧盟公司丧失价值210亿欧元的贸易机会,即占欧盟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目前,在中国的欧盟公司正面临着侵犯知识产权的严重问题。2008年,在欧盟口岸所截获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进口产品中,原产于中国的大约占其总量的54%。70%的欧盟在华公司表示,它们是中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牺牲品。2007年,欧盟制造商估计,中国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使其在华潜在销售收入缩水20%。
  
  对欧盟公司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据估计,假冒欧盟产品的比重约为欧盟在华公司营业额的5~10%
  
  贸易保护措施
  
  欧盟是在严格的和非政治性的程序下使用贸易保护措施的。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欧盟使用贸易保护措施的频率也较低。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加以印证,即欧盟针对中国进口产品贸易保护措施的覆盖范围仅为欧盟自中国进口产品的1%。
  
  自2010年5月以来,欧盟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正在发挥效力的反倾销措施合计为52起。
  
  市场限制措施
  
  欧盟服务产品提供商发现进入中国市场仍存在困难,他们仍须受繁文缛节的困扰。尽管已经承诺开放其国内市场,但中国的银行业、通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均存在投资和股权比例上的限制。例如,自2001年以来,中国发放了22000个电信运营牌照,但外国电信运营商仅拿到其中的14个。在中国的外国律师事务所仍被禁止雇用中国律师,外国律师尚无法通过参加中国的统一司法考试成为中国执业律师。
  
  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国政府关于“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相关规则对欧盟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构成了排斥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