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建交35年来,经贸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发展。随着欧盟的六次扩大,中欧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整体对外经贸合作中地位稳步上升。
中欧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总部;5月上旬,王岐山副总理访问欧盟总部并召开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5月中旬和11月底,第11次和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分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中国南京举行。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还多次访问了欧盟成员国,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温家宝总理访问了英国、西班牙等国,习近平副主席访问了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欧盟及各成员国领导人也频频来访。2010年4月29日,欧委会主席巴罗佐率新一届欧委会多名委员访华,与温家宝总理会晤,并参加世博会开幕式。双方领导人的友好互访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有力地增强了业界的信心,引领中欧经济较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影响。
欧盟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第二大进口市场和累计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并于2009年当年超过日本跃居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连续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于2009年超过俄罗斯跃居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
根据中方统计,2009年,中欧贸易额3641亿美元,占中国全球外贸总额的16.5%。其中,中国对欧出口2362.8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9.7%;中国自欧进口1278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2.7%(仅比第一大进口市场日本所占份额低0.3个百分点)。
中国自欧进口降幅仅为3.6%,远低于中国对欧出口19.4%的降幅,中国对欧贸易顺差下降32.3%。
2010年1~3月,中欧贸易额1014.7亿美元,同比上升35.1%,占中国全球外贸总额的16.4%。
其中,我对欧出口653.7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0.7%;我自欧进口360.9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2%。中国自欧进口同比增长43%,远高于中国对欧出口增长31%的增幅。
尽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中欧贸易仍表现较为平稳,份额保持稳定,发展更为平衡,欧盟在中国总体外贸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根据欧方统计,2009年,中欧贸易额2963亿欧元,下降9.2%,占欧盟总体外贸的12.9%。
欧盟整体对外出口下降16%,但对中国出口增长4%,达816亿欧元,中国成为欧盟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欧盟对中国出口占欧盟整体出口比重达6.8%,比200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09年,欧盟整体进口同比下降23%,但自中国进口仅下降13%,降幅低于除瑞士外的其余欧盟前十位贸易伙伴。欧盟自中国进口占欧盟总体进口比重达17.9%,比2008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欧盟对中国逆差1331亿欧元,同比下降21.5%。
在投资方面,欧盟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累计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仅次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日本。截至2009年,中国自欧实际引资677亿美元,与排名第三的日本相差不到20亿美元。2009年当年,中国自欧引资59.52亿美元,欧盟已超过日本,跃居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等11个国家对中国投资增幅超过两位数。欧盟对中国投资一直具有单项项目金额大、产业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等独特优势。在华欧资企业已成为外资企业中的生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尽管目前总量仍相对较小,但已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欧投资36.7亿美元,其中2009年中国对欧投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80.8%,约占中国累计对欧投资的13%。中国对英国、法国等15个欧盟成员国的投资出现大幅增长。
在技术合作方面,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2009年,中国自欧引进技术2772项,合同金额64.3亿美元,占中国引进技术总额的30%。中国自欧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电子设备、新能源等领域。中国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欧盟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欧技术合作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欧经贸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强大的政治动力和良好的机遇。在经济危机的考验中,中欧双方在巩固已有合作基础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后,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指引下,中欧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经贸关系将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