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长期处于被动 中国纺织品渐失话语权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发布日期:2006-12-15

      一件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平均售价不到四美元,甚至有些出口到中东国家的全棉衬衣一件仅卖2.5美元。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都以贴牌加工为主,而贴牌加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在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了低端和低价的代名词,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中国纺织工业的话语权正在失去。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发布会现场介绍,长期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底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无论是在产品技术创新,还是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都只能“照方抓药”,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
                   
      中国纺织业为全球纺织品市场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纺织产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使得消费者从中受益,也使各国品牌商、零售商和其他纺织营销渠道从中获得了难以估算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统计数据表明,“十五”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贸易顺差3352亿美元。仅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就达到1175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4,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然而,一连串乐观的数字却掩盖不了中国纺织业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底端的事实。孙瑞哲介绍说,在纺织产品的供应链中,生产加工是利润率最低的部分,中国企业长期停留在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环节,而缺乏对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的建设,这就使得国内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大多被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领。行业内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以至于中国纺织业无法通过控制出口营销渠道而进入整个供应链的上游。 
                    
      四大因素主导下的“悲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底端是中国纺织工业的悲哀,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实,而主导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我国纺织工业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国内投资增长、内需拉动、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对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出口增长的预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纺织工业生产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投资高速增长。这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事实。数据表明,2000年到2005年,投资年均增速高达50.4%。从投资结构看,纺织产业链中的棉纺、化纤等上游初加工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79.2%,使同期棉纺、化纤产能迅速扩张。“部分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孙瑞哲告诉记者。
                   
      其次,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产品价格、数量、交货期等方面的无序竞争,尤其是在价格与利润率方面的向下竞争,直接导致行业竞争层次和水平的低下。
                   
      第三,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的不足也阻碍了纺织工业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而发达国家平均达到5%。
                   
      第四,孙瑞哲对本报记者说:“正是看到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迅速增长,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手段,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贸易摩擦随之不断增多。”
                   
      这反映了我国纺织企业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诸多形式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不够,缺乏应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有效措施,在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方面经验不足,抵御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同时,预警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行业标准、技术法规等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也是造成我国纺织行业受制于人的原因之一。 
                       
      中国纺织业渐失话语权
                   
      由于处于供应链底端的被动地位,中国企业只能无奈地选择接受上层供应链买家的要求和审查,这使得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社会责任对话中丧失了话语主动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纺织服装企业每年要接受品牌商和供应商多达十几次的验厂,但却没有一家企业主动提出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或发表社会责任年报。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供应链底端地位本身就能引发诸多社会责任问题”,孙瑞哲表示,“供应链底端的微利空间使得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开支,首当其冲的就是削减员工的福利与薪酬。由于处于被动地位,中国企业对于品牌商与采购商在产品数量或交货期方面的要求只能是默默接受,企业员工不得不为此加班加点,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权利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侵犯。”
                   
      此外,由于研发与技术应用滞后,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更是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成本压力。以印染行业为例,由于质量稳定性差,耗水量和废水排放量较大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在色差三至四级以上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80%,大多数企业只有5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已达到90%,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80%,且平均回用率只有7%。
                   
      近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国无疑已成了纺织大国。但应该看到,全球产业分工中我们仍外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从一个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才是我们必须要加紧做的事。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