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06年前三季度我纺织品对欧美市场出口预警分析

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 发布日期:2006-11-27
      出口美国重点监测产品:整体安全
 
  我对美重点监测产品有:333类(棉制男/男童西装式外套),334类(棉制其他男/男童外衣),335(棉制女/女童外套),360类(棉制枕套),361类(棉制床单),446类(女/女童羊毛衫),635类(化纤制女/女童外套),643类(化纤制男/男童西装套)和224-OV类(天鹅绒/其它起绒裁绒布)。1-9月份上述9类重点监测产品出口美国的情况如下表1。

  表1   1~9月份9类产品出口美国情况   单位:美元 %

  表1中红色标记为出口美国数量增长超过50%的产品,其中224-OV类(天鹅绒/其它起绒裁绒布)和643类(化纤制男/男童西装套)出口金额较大,超过5000万美元,其它产品的出口金额都很小。总之,上述9大类产品今年前三季度出口美国(除224-V类和643类应引起企业重视之外)整体属于安全状态,这显然与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增幅明显下滑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而446类(件)(女/女童羊毛衫)数量同比下降24.54%,之所以下降这么多,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58.78%,致使定单转移到其它国家。
 
  出口欧盟重点监测产品:梭织产品量价齐增

  对欧盟重点监测的产品有11大类,包括3类(合纤短纤梭织布), 8类(男梭织衬衫),9类(棉制毛巾布、毛巾),12类(袜类),13类(针织内裤),14类(男梭织长短外套、雨衣等),15类(女梭织长短外套、雨衣等女西装式上衣),17类(男梭织西装式上衣(不含背心)),78类(男女梭织连身装、梭织涂胶服装、其他梭织服装),83类(针织长外套、西装式夹克、滑雪套装、其他针织成衣),117类(亚麻或苎麻梭织织物)。

               表2  2006年1-9月份11类产品出口欧盟情况  单位:美元 %

  由表2可以看出今年1~9月份上述11大类重点出口欧盟,数量增长超过50%,且出口金额较大的产品都包括在3类(合纤短纤梭织布)和17类(男梭织西装式上衣(不含背心))当中,而这两类又可归结为梭织类纺织品服装,刚好与大形势相吻合——梭织服装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经过国际贸易大环境的严峻考验,生产和出口情况自去年开始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但产量增幅超过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都有较大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3类和17类数量增长较快的同时价格也有一定的上升,这说明中欧贸易摩擦一方面对设限产品和未设限产品中加工要求不高、价值偏低的中、低档产品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订单已向其它替代国家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档加工领域仍具较强优势,暂时无法被替代,因此对未设限产品中的高档产品影响不大,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进则退,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纺织业发展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开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档产品的市场竞争。
 
  当前行业面临的五大问题

  1、多因素缩减企业利润空间

  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多种因素使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由1995年的10%左右逐步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许多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近年主要靠出口退税来维持,而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2%,短期内无疑对纺织行业的出口将造成进一步的打击,对纺织服装的成长性和赢利能力造成一定的挤压,最直接的后果有两点:1)一些纺织企业减少出口转为内销,而另一些主要从事出口的低附加值企业将退出这个行业;2)行业利润空间减少。据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额为774.37亿美元,全行业利润为600.61亿元。考虑到当前纺织企业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原料占收入的比重约为65%。自9月份出口退税下降2个百分点,则减少出口企业的收入为3.36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6.2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行业利润的3.30%左右。

  针对如何应对退税带来的不利因素,企业首先应在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工夫,同时优化出口结构,向下游要利润;其次加大力度开拓内销市场;最后就是要提高外贸营销水平,增强国际议价能力。

  当然,这次退税政策调整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采取的措施之一,从长远看出口退税率下调,不仅有利于促使纺织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加工深度,也有利于改变我国过于依赖价格优势的国际竞争模式。

  2、企业反倾销意识有待加强

  近日氨纶反倾销案的胜诉给我们一丝欣慰的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目前许多纺织企业运用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行业安全的意识还不强,缺少基本的倾销、反倾销知识,氨纶一案应该对整个纺织行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有超前意识,在赚钱的时候,就要看到产业潜伏的危机,就应该开始准备保护产业的安全,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资料显示,2001年进口氨纶不足1.6万吨,2004年增至近3.6万吨,由于受到进口氨纶的巨大冲击,氨纶价格和利润都一跌再跌,几乎无利可图,产品价格也从2001年的6427美元/吨,降至2004年的5513美元/吨。2005年氨纶行业整体步入低谷。2005年4月13日,商务部正式予以立案调查。如果我们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早在02、03年就看到国外氨纶产业早已趋于饱和状态,急于向外扩张,预测到将对我氨纶产业产生巨大的损害,及时采取积极的贸易保护措施,那么相信我国的氨纶产业一定可以避免近几年的尴尬局面,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及时做出反应。此外,企业要精通国际规则,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次韩国应诉企业最后被征收的反倾销税就比较低,就是因为在中国之前就遭受过欧美的反倾销“轰炸”,他们在应诉方面已经非常有经验。

  3、贸易顺差不断加大使行业存在潜在风险

  9月份贸易顺差为943.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4%。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一是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加剧了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一旦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将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容易引发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三是虽然当前跨境资本呈净流入态势,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将通过利润汇出、购汇还贷等渠道集中大量流出,加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目前欧美及各发展中国家竞相对我采取贸易措施就是近年来持续贸易顺差带来的不良后果之一。

  过多的或不平衡的外来投资同样会使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还以上面提及的氨纶一案为例。虽然这次反倾销胜诉使我国氨纶产业的进出口格局与企业盈利前景都呈现向好,但英威达、韩国晓星、日本旭化成、韩国泰光四家氨纶全球四强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的产能占四分之一左右,它们依托母公司,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定位于功能化、差别化这些高附加值的氨纶产品,对我国氨纶公司发展高附加值的氨纶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因此,行业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企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立足长远、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出口配额机制和分配办法的不完善,一定程度影响配额的使用

  2006年时间已过5/6,截至到10月28日,对美出口21类设限产品的平均清关率为44.13%,清关率最高的332/432/632-B类部分(及婴儿袜)子类别B仅为64.2%,最低的666类部分纺织制百叶窗及窗幔(公斤)清关率仅为3.3%,无一类达配额的2/3。截至到10月30日,对欧盟10类设限产品的平均清关率为56.16%,最高的115类亚麻或苎麻纱为83.92%,最低的39类桌布清关率仅为37.00%。虽然欧盟的配额使用情况好于美国,但平均清关率仍然远远低于时间进度的5/6。

  5、部分产品进口出现数量大幅上涨、单价下降等异常情况

  对于纺织行业而言,近年来业界关注最多的是出口问题,提防别国对我纺织品贸易采取种种保护措施。然而,氨纶一案给我们许多警示,我们还要时刻关注别国产品是否对我纺织产业造成损害或存在潜在的危险。表3列出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数量同比超过50%、价格下跌超过10%、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产品,值得业界关注。

              表3   今年1—9月份进口异常产品 单位:万美元 %


  其中,男衬衫进口数量同比增长了228.82%,价格同比却下降了50.74%,精梳机进口数量同比增长了94.72%,价格同比下降了53.91%,这一现象值得业界予以重视。

  政策建议:

  加大在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领域的投入,对行业的重大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给予支持,加大对纺织行业的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鼓励行业开展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研究、循环经济等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推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进步。

  推动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大力推广建设集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教育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体系为一身的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以带动产业集群广大中小企业走上产业升级之路,提高竞争力。建立中央、省、市(县)、镇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建设体系,创新平台成熟后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过渡。

  加强在行业自律,行业社会责任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导行业在质量、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业自律的自觉性,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加强市场秩序治理,加大对国内市场秩序的监控、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社会责任自律需要大量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支持企业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加快行业经济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体系。行业预警体系一方面对进出口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对国内重点市场、主要产品、产能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价格进行跟踪,提高对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保障广大企业的切身利益。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