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长三角纺织业“洗牌”箭在弦上

来源:国际金融报 | 发布日期:2006-09-25

     纺织品退税率的再次降低,引起了以长三角为首的纺织品业的再次恐慌,今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

  快速扩张所致

  在财政部公告出台之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今年《纺织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纺织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过快增长提升棉纺行业经营风险。
 
 
近年来,棉纺行业投资快速增长。1-6月,棉纺行业完成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42%;新开工项目1018个,占到全部新开工项目的31%。投资主要集中在有资源优势的地区,仅山东、江苏、河南、河北、湖北、浙江六省棉纺行业投资额就占全国棉纺投资总额的78%。随着棉花资源约束的加剧和对欧美出口增速的回落,产能的快速扩张有可能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941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其中,出口5089亿美元,进口4329.5亿美元,累计顺差达759.5亿美元。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将直接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这一措施被业界视为可以直接影响出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测算显示,综合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每1美元商品的出口成本将增加0.23元左右。

  对比这些数据,降低出口退税的目的显而易见。

  “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并不是单纯为了削减贸易顺差。”某证券公司资深纺织业分析师吕罡对记者表示:“不仅如此,由于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实际上起到了对人民币施压的作用。在贸易顺差不断攀高的趋势下,择机下调出口退税能够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同样在《纺织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中被直接指出的纺织业突出问题还包括: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产生影响严重。“目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在现有的外贸增长方式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应在稳定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通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建设、规范环保、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纺织业利润率本来就已经不高的情况下降低出口退税,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之大完全可以想象。”吕罡这样表示:“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后,纺织业产品的出口将变得更加艰难。企业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势必增加,新一轮纺织业‘洗牌’已经无可避免。”

  长三角潜在风险

  浙江长兴轻纺城、海安苏通国际轻纺城、上海杨浦国际家纺城、上海枫泾服装城、吴江国际纺织城、常熟国际服装城、苏州相城国际服装城、高邮黄氏国际服装商贸城……如果愿意,这一长串的长三角轻纺城的名单还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换句话说,长三角的轻纺城已经到了遍地开花的程度。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建的“轻纺城”项目就有十几个,投资总额逾10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5000亩。

  然而,出口退税降低后,一时让长三角引以为豪的纺织业,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局面。“纺织业的出口目前在我们公司所有业务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进出口公司高管对记者透露:“主营纺织的国有进出口公司现在越来越艰难,而我们也只是把纺织业务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作为长三角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纺织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这一行业过度膨胀,而众多的轻纺城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上述人士如此对记者分析:“大规模、近距离的模仿和低层次重复,实质上就是同业态、同质量的简单恶性竞争,这次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将给这些轻纺城制造降温的机会。”

  以浙江为例,上半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18.1%,低于出口总额增长11.5个百分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削弱了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同时,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相继设限也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江苏纺织产业门类齐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基地。江苏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国的11%、全球的2.8%左右。主要纺织品中,化纤产量约占全国的27%,全球的6.5%;棉纱产量约占全国的19%、全球的7%,布产量约占全国的16%,全球的6%,江苏的纱、布、毛线、呢绒产量名列全国第一;化纤、印染布、桑蚕丝、丝织品在全国排列第二;服装,针棉纺织品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纺织品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国纺织工业的21.95%和28.68%,均居全国第一位,江苏服装纺织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5.3%,居全国第三位。

  就是因为这样的区位和集聚优势,给长三角的市场带来了隐患。“建设规模很大,存在着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上述人士表示:“投资者的过多进入,加上原有的服装生产企业也加快扩大规模,目前纺织服装业的投资已有过热迹象,而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会导致出口产品优势的弱化,容易为欧美国家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入其市场留下口实。”

  重组的契机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必须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时代,将产能过剩的情况消化掉,淘汰一些企业。”吕罡分析:“虽然,短期内调整出口退税有可能使一部分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而被淘汰出局,并进一步增加就业压力,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剩的国内供给能力很有继续大幅度调整的必要,以防止通货紧缩的产生和蔓延。所以退税新政对经济的内外平衡都将有好处。纺织业必须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进行产业重组,把企业做强做大之后才有能力去创建有竞争力的品牌。”

  事实上,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是整个中国纺织业的通病。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在产品设计上模仿跟风现象严重,许多企业知识产权频遭侵犯,导致企业都不愿投入资金建设自己的产品品牌。并且,国内纺织业低水平甚至恶性竞争激烈,企业即使意识到产品附加值问题,这一局面都不可能被扭转。企业内部业务重组、企业之间重组、整个产业的重组才是纺织业现在最紧要的事情。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在大连表示,中国纺织业应加快技术结构调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增长方式,以实现纺织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正是希望通过调节出口退税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各种不利因素也将成为纺织业重组的契机。”吕罡表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