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变化的深入透视

来源: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9-22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倍受重视,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是美国和欧洲外购商品的本地来源。显而易见,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正在经历重要的结构变化。美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就业有长期下降的趋势--从1973年的240万的峰值下降到2002年的100万以下。自从2000年以来,这两个行业就业岗位损失的步伐一直是美国其它制造业的两倍。自从2000年以来,减少的就业岗位一直是十分严峻的。损失了25万个就业岗位,很多工厂完全倒闭。产品外购通常被指责为这些下降的主要驱动力量。

   毫无疑问,外购部分对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损失有所贡献,但是进一步的观察揭示出两个行业的趋势完全不同。纺织制造业包括纤维到丝、纱和布的转换,而服装公司则将这些产品转换成服装。在近年,依靠计算机和复杂的机器,纺织品的处理已经高度自动化。服装业,在另一方面,继续是使用缝纫机工人完成大部分工作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差别严重影响了近年来的就业趋势。

   由于美国就业岗位的下降,纺织业一直是离岸辩论的核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在这一领域比美国损失了更多的就业岗位,--1995年到2002年,277万(下降了33%)-20.2万(下降了29%)。

   中国就业岗位的下降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从4292万下降到1492万。此外,不同于中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外资企业在这一期间,在纺织业增加了数量很小的就业岗位--10.4万个,与外商的合资企业则增加了不到3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改变强调了劳动生产率的力量,因为纺织通过自动化和技术进步而更有效地和精确地生产产品。纺织企业没有必要大量增加雇员--无论这些企业是在美国或中国运转。

   取消WTO配额,纺织品的出口将会增加,但需求增长并不迅速。产值每年继续以8.9%的速度递增,就整个工业部门13.8%的增长而言,这一数字是保守的。由于中国劳动生产率以15.5%的速度提升,比美国纺织业的生产率提升速度高出2.6%,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会继续缓慢增长。

   在服装业,情况完全不同。在美国公司的就业岗位减少的同时,中国企业增加了就业机会。如上所述,自动化更多的局限在纺织业,手工劳动在服装业占据统治地位。发达国家服装业就业岗位的损失主要是由于低工资造成的--美国的缝纫机工只有不到9美元每小时,需要的技能有限。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通过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已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纺织服装业是全球结构调整更大模式的一部分。正如在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近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是更大的再分配过程的一部分。美国和中国的就业率降低和生产率提升的双重模式,表明了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通过技术、自动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两个国家都在经历各自制造业的重组。此外,由于大量的工人被裁减,这两个国家的就业形势都很严峻。只是在很少的几个类似服装的行业,中国增加的就业岗位是以发达国家减少为代价的。但是就业岗位转换是在美国收入最低的部分进行的,并且只占中国增加的就业岗位很小的一部分(多数在服务行业)。

   在大洋两岸,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更为明显。当由于结构调整改变两国的传统行业时,两国都需要为原有工人的再就业找到出路。中国比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例如,按照历史标准来比较的话,不同于中国,美国的失业率是相当低的,因为美国在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是非常成功的。中国的服务业部分一直在增长,但还不足以抵消制造业大幅下降的造成的缺口。此外,中国还必须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农业领域进行改革,这一领域的就业人口占总数的50%(与美国的2.5%和欧洲的4%相比,负担沉重)。这一改变需要长期渐进的重组,才能将农民转化为其它行业的产业工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