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河南新野崛起棉纺织产业集群

来源:河南日报 | 发布日期:2006-08-16

     2006年1月15日,在河南省长李成玉所做的政府报告中,纺织服装业被列为优势产业强调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此之前的2005年11月21日,河南省纺织工业座谈会在新野县召开。会议提出,“十一五”,河南要建纺织“新基地”。振兴纺织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强”。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完善,重点建设优质棉纱生产基地,加快扩大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生产规模,集约化发展化纤、织造和纺机三大行业,把我省建设成为集约化程度高、上下游衔接、竞争力强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
 
  时间只有短短七八个月,河南纺织工业“第二个春天”已悄然来到新野。记者最近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县纺织业拥有限额以上企业107家,纱锭100万锭,织机5000多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纺纱15万吨,形成了集植棉购销轧花纺织布印染为一体的集群产业格局。全县棉纺织行业年市场交易额突破65亿元,已成为鄂豫皖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和产品集散地。今年上半年,全县限额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增加39.8%,对限额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7%。
 
  谈及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县委书记方显中说:“培育棉纺织产业集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的重要举措。棉纺织产业集群已成为新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野历史上是平原农业县,长期以来,蔬菜、畜牧、棉花等传统农业比较发达,并逐渐形成了特色,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传统农区的出路在哪里?2001年,时任新野县长的方显中立足县情,审时度势,提出了“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强县、全国优质肉牛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突出发展棉纺织工业,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新野是著名的棉花生产大县,常年种植棉花35万亩。棉花种植技术和品质较高,所注册的“银鹏”牌商标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棉花”。依托优质棉花资源,该县的棉花加工业起步较早,新纺公司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家级大型纺织骨干企业。拥有职工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欧美的销售市场,支撑棉纺织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依托优势产业资源,该县把棉纺织业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加快发展,2002年以来,纱锭以每年10万锭—15万锭的规模递增,棉纺织产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迈向“全国棉纺织强县”的进程中,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产业链条短,配备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棉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新野把目光投向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通过深入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新野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发展集群经济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的得力举措,是适应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为此,他们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确立了产业开发集约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为目标,通过培育龙头,形成拉动力;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扩大开放,激发增长力;创新机制,形成聚合力;构建平台,提供支撑力,积极构建特色突出、产业配套、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以企业集中、要素集聚、技术集成、发展集约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培育龙头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聚集效应,走“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之路。
 
  围绕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的目标,出台了“扶优扶强”政策,建立了县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多策并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和全省50家重点企业之一。多年来,该县坚持不懈地在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做大做强。“十五”以来,围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5次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先后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国际一流设备1000多台,使公司70%以上的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档气流纺生产线和色织布生产线。“十五”期间,该企业规模、产值、效益实现了翻番。2005年,企业拥有纱锭45万锭,织机3000多台,完成销售收入15.7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为加快企业与国际接轨,开发高端市场,提高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05年9月,该县在郑州成功举办了新纺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论证会,邀请国内外纺织知名专家,对新纺公司“十一五”发展进行论证,规划高端化、优质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加快了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同年,该公司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前20强”企业。打造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平台,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力、集聚力增强。在做强新纺公司的同时,培育壮大了华星纺织公司和鹏升纺织公司等一批民营纺织龙头企业。目前,在全县棉纺织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有1家,超亿元的有5家,超1000万元的有70多家。
 
  创新机制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力
 
  众多相关联企业和产业要素根据产业分工,实现配套聚集,协作发展,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竞争优势。新野县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建立企业及生产要素的配套协作机制、服务支撑机制,引导棉纺织业实现了从产业集中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一是规划引导,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控,在全县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政策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接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扩大提升棉纺业,重点发展棉纺业,积极发展服装加工业,形成上、中、下配套的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协作,目前新纺公司已与十多家中小棉纺织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二是激励机制。该县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认定、奖励办法,出台了加快棉纺织业发展的意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实施了壮大龙头企业的“扶优扶强”措施等,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集聚。
 
  三是服务机制。先后组建了县总商会和棉纺织、蔬菜、畜牧等行业协会,建立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促进了产业集群自主、良性发展。
 
  四是融资机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县采取会员制形式,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目前,已为70多家会员企业提供担保1.4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流资需求。
 
  五是招商机制。设立了驻东莞联络处,打造了与珠三角联系的“新平台”和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建立了跨区域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制。去年以来,该县共引进项目349个,引进资金9.6亿元。
 
  六是科技创新机制。该县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协调扶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技改步伐。新纺公司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配备世界一流的化验、检测设备,拥有高级科研人员126人。近年来,围绕绿色、时尚、健康的发展要求,先后开发出天丝、天竹、大豆蛋白、玉米纤维等高档棉纺织新产品。新型面料连续5年入围“中国流行面料”排行榜。注册了“汉凤”牌棉纺织品牌。该中心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为“国家”功能性棉纺织产品开发基地,并以技术为中心依托,与西北工学院、河南纺织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品开发中心等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机制,长年举办棉纺织业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班,为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
 
  空间聚集是产业集群的一大特征,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载体。按照“纺织产区、规划先行、市场先行、市场运作、适度超前、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县纺织工业园区。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万元,完善了路、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分区,严格入驻标准,超前规划配套服务设施、生态设施建设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对产业集群的承载力。
 
  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使新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的服务管理机制,出台了《县纺织工业区建设若干规定》、《县纺织工业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促进棉纺织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入驻条件、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财税支持等方面给予投资者特殊的优惠政策,全方位打造招商引资的“洼地”和政策服务的“高地”。
 
  该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轻工企业聚集区,实现了“项目园林化,产业集群化,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格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六大特色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9个,其中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28个;棉纺织企业共有27家,拥有纱锭15万锭、织机500多台、国家棉花体改重点扶持项目400型打包轧花生产企业1家和棉花仓储交易市场1处。2005年以来,县纺织工业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4800万元。
 
  新野县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了棉纺织业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农区工业化路子,提升了县域发展实力,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2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9元,增长23.3%。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