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纺企“西移”:机会还是陷阱?
“不是像某些公司一样被动转移,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看到了西部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投资的集聚效益,才把销售公司和生产基地转移到了西部。”
8月11日,雅戈尔集团分管宣传的于澄解释向西搬迁的原因时,更愿意强调“主动性”,“选择向西发展,与我们的发展战略有关”。
成本倾轧被迫西移?
位于宁波的雅戈尔集团是长三角知名的纺织企业,去年5月开始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工业园区投资建厂,一期工程将生产15万套西服和100万套衬衫,据说15万套西装将于今年年底下线。
对这一举措,于澄解释说早在2000年就有了将生产基地剥离的考虑,并且公司由于“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未遇到“民工荒”等问题。尽管如此,她并不回避“东部成本比较高是向西搬迁的因素之一”。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经济研究所汪洪涛教授认为,“土地成本上升以及招工难等问题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的主要原因”,“符合产业梯次转移的规律”。并且,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能级的不断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指标越来越成为这些地区相关经济主体关注的热点。
关注的结果是,地方行政主体开始转移能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海就是先行者。3月7日,上海纺织产业园区在江苏大丰开建,未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旗下的10多个工厂陆续搬进园区,首家落户的将是位于黄浦江边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据说“在上海生产每吨纱的成本要比周边省份高出1000元左右”。
这是继三毛股份36.1%股权以国有资产划转方式零置换给重庆轻纺后的又一大举措。上海方面的如意算盘是:“在产业链上实现优势资源的跨地域布局”——把生产制造放在有成本优势的地区,构建起依托资源优势的制造业集群;把销售和市场铺在海外,构建起以品牌为载体的通道集群;把全球智力引进上海,构建以科技与时尚为核心的头脑集群。
中西部虚位以待纺企入驻
“纺织业已经放掉了。”安徽省驻上海办事处业务处蒋处长说。他介绍,自从几年前与华源集团就纺织业全面合作后,省里面重点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是汽车、水泥、电力、煤矿、高科技、农副产品等。
尽管如此,据说该省仍对纺织业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把纺织业作为本省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的,还有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其中,河南省确定“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500万锭以上”,湖北5年目标是全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
河南的举动颇为高调。2005年11月份,该省在南阳召开纺织工业发展座谈会,提出重新认识纺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其中,4月28日隆重开园的郑州纺织工业园区就被看作“郑州纺织业复兴的标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曾经辉煌的纺织业开始痛苦挣扎中苟延残喘。2005年河南省全省纺织业利润20多亿元,而郑州的几家规模纺织企业却亏损2000多万元,在6家大的纺织企业中,仅有2家盈利。为此,他们尝试借助大平台恢复往日辉煌。
四川省也有着相似的诉求。该省驻上海办事处分管招商引资的胡主任就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有过数次接触,不过他也充分估计到了难处,“他们在苏北建了几个厂,我们与苏北相比有些远”。
他介绍,目前四川省纺织业处于发展阶段,不管是市场需求、资源还是劳动力成本,四川都有着优势。目前准备建几个工业园区,其中成都和南充的两个园区已经委托驻沪办帮忙招商引资,而驻沪办也曾多次介绍企业过去考察。
产业转移不可盲目而动
“纺织业的西进,成本只是小问题。我国纺织业主要是用于出口,而东部沿海地区毕竟便于出口,因此过于向西部发展,并不利于出口。”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杨礼伟给出了纺织西迁的另一种理解:“关键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信息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解释说,除了棉纺之外,纺织行业的科研工作要求对市场有准确和超前的预测,包括服装的式样、颜色等。由于东部工厂过于集中,“比如以前在南通等纺织业发达的城市做科研,市场上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模仿产品,形成恶性竞争;而改到中部的安徽等地,有效地规避了模仿产品的出现,保护了商业机密和企业利益。”
杨礼伟话外之音,则是纺织产业的升级问题。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仍处粗放发展阶段,倘若往西部转移,利用这一契机实现产业升级则为当务之急。
“纺织业的西进一方面是为面临困境的东部企业寻找到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宏观上有助于东部地区纺织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提供支持。”汪洪涛说。
并且,由于自身产业整合起步较晚,中西部对纺织产业大发展准备不足,商务和政务环境的配套建设跟不上,东部企业若盲目转移,极易陷入困境。
“对于纺织业西进的问题,要看企业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被动转移,则肯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如果是主动转移,则需要顺势而为。”于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