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年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将是品牌和渠道建设中的胜出者

来源:光大证券 | 发布日期:2006-07-25

     由于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发达国家的大型纺织服装公司在高成本挤压下仍能维持高盈利,而中国企业只能获得产业链上10%的利润,其产品升级刻不容缓。20年后,纺织业可能出现由中国向更不发达国家的转移,幸存的纺织企业更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商,服装企业将是品牌和渠道建设中的胜出者。

  2005年,处于多事之秋的纺织行业,虽然经历了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不过,配额取消、内需增长仍使得行内企业的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6.29%、35.81%,但20.69%的出口增幅较2003和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6年棉花均价将同比上升7.6%,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行业出口增幅和行业利润率将下降,而且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整合将加速进行。

  但中国纺织业在人工成本、资源、劳动生产率、产业集群的配套效应、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等方面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长期看也不会过度削弱行业竞争力,因此其前景仍然看好。这里,我们力图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纺织业未来20年会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什么企业能够生存并最终胜出?我们将从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纺织业全球定位和国内产业升级三个角度进行观察。

  提高产品高附加值才能维持高利润

  纺织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由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向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中国内地)转移。产业转移之后,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纺织业。观测国际上一些市值较大的纺织服装公司可以发现,其毛利率和利润率明显高于中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高昂的人工成本挤压下仍能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这些公司的产品档次一般较高,高附加值是它们维持高毛利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基本上占据了新型合纤的开发领域。新型合纤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投入进行改性,具备了良好甚至超越天然纤维的性能。另外,在家纺和产业用领域的拓展,也为发达国家纺织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产业转移后,输出国的服装企业也有一个显著特征: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而且品牌溢价相对较高。

  产业调整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在产业价值链内,存在着利润从产品的制造环节转向销售环节、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转向上下游环节的趋势,最终,发达国家会专注于产业链的两端,即前端的原材料开发和后端的深加工和市场渠道,而发展中国家则占据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链中端。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地位已举足轻重,但却难以进入产业链的高端,行业利润率非常低(表3)。中国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另90%的利润都被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所瓜分,而这些环节大多为发达国家企业控制。

  从美国进口高档服装的价格比较中也可以看出,由于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中国纺织品的均价(4.92美元/平方米)远低于欧盟(12.37美元/平方米)和日本(6.33美元/平方米)产品。虽然其中有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原因,但产品的品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如韩日化纤面料的品质始终高于中国产品。因此,产业升级已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纺织业未来20年发展图景

  根据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对纺织业未来发展阶段进行预测。

  发展阶段一:2008年以前,由于局部主动配额的存在、人民币的升值将使配额取消后的出口释放受到压制,行业优胜劣汰的整合将加速进行,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

  预计这一阶段能够胜出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一是OEM的优势企业,这一阶段国内产业升级刚刚起步,OEM还将是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二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优势企业;三是以内销为主的OBM初级服装企业,这类企业不会受到太多贸易摩擦的影响,经过多年品牌积累后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四是各辅料行业(如衬布、纽扣等)的龙头公司,它们将受益于中国纺织服装的长期发展,具备较高的成长性。

  发展阶段二:在2008年后,由于特保不复存在,其他限制措施如反倾销、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以及SA8000限制力度有限,行业将基本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中国纺织业机遇将凸现。这一阶段,那些已经进行产业升级调整的企业将会是胜出者,包括:新型织造、新型染整技术的应用者;ODM、OBM企业;家用、产业用纺织品优势厂商;各产品高端厂商。

  发展阶段三:从世界纺织行业的历史看,一般纺织工业中心颠峰期约有20 年,中国纺织业从上世纪90年代陷入困境,1997年经过3年结构调整后,1999年扭亏,2000年盈利,走出缓慢的上升通道,行业景气日渐回升。依此判断,至少到2020 年,中国纺织业仍将保持强大的竞争实力。

  20年后,纺织业可能将经历新一轮由中国向更不发达国家转移的过程,最终能够生存的企业将集中为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商,而服装企业将集中为品牌和渠道建设中的胜出者,具体表现为:品牌溢价较高的OBM服装企业;具备领先优势或特种染整的高端企业;新型纤维开发企业。

     由于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发达国家的大型纺织服装公司在高成本挤压下仍能维持高盈利,而中国企业只能获得产业链上10%的利润,其产品升级刻不容缓。20年后,纺织业可能出现由中国向更不发达国家的转移,幸存的纺织企业更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商,服装企业将是品牌和渠道建设中的胜出者。

  2005年,处于多事之秋的纺织行业,虽然经历了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不过,配额取消、内需增长仍使得行内企业的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6.29%、35.81%,但20.69%的出口增幅较2003和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6年棉花均价将同比上升7.6%,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行业出口增幅和行业利润率将下降,而且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整合将加速进行。

  但中国纺织业在人工成本、资源、劳动生产率、产业集群的配套效应、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等方面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长期看也不会过度削弱行业竞争力,因此其前景仍然看好。这里,我们力图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纺织业未来20年会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什么企业能够生存并最终胜出?我们将从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纺织业全球定位和国内产业升级三个角度进行观察。

  提高产品高附加值才能维持高利润

  纺织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由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向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中国内地)转移。产业转移之后,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纺织业。观测国际上一些市值较大的纺织服装公司可以发现,其毛利率和利润率明显高于中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表1),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高昂的人工成本挤压下仍能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这些公司的产品档次一般较高,高附加值是它们维持高毛利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基本上占据了新型合纤的开发领域。新型合纤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投入进行改性,具备了良好甚至超越天然纤维的性能。另外,在家纺和产业用领域的拓展,也为发达国家纺织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产业转移后,输出国的服装企业也有一个显著特征: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而且品牌溢价相对较高。

  产业调整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在产业价值链内,存在着利润从产品的制造环节转向销售环节、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转向上下游环节的趋势,最终,发达国家会专注于产业链的两端,即前端的原材料开发和后端的深加工和市场渠道,而发展中国家则占据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链中端。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地位已举足轻重(图1),但却难以进入产业链的高端,行业利润率非常低(表3)。中国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另90%的利润都被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所瓜分,而这些环节大多为发达国家企业控制。

  从美国进口高档服装的价格比较中也可以看出,由于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中国纺织品的均价(4.92美元/平方米)远低于欧盟(12.37美元/平方米)和日本(6.33美元/平方米)产品。虽然其中有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原因,但产品的品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如韩日化纤面料的品质始终高于中国产品。因此,产业升级已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纺织业未来20年发展图景

  根据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对纺织业未来发展阶段进行预测。

  发展阶段一:2008年以前,由于局部主动配额的存在、人民币的升值将使配额取消后的出口释放受到压制,行业优胜劣汰的整合将加速进行,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

  预计这一阶段能够胜出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一是OEM的优势企业,这一阶段国内产业升级刚刚起步,OEM还将是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二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优势企业;三是以内销为主的OBM初级服装企业,这类企业不会受到太多贸易摩擦的影响,经过多年品牌积累后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四是各辅料行业(如衬布、纽扣等)的龙头公司,它们将受益于中国纺织服装的长期发展,具备较高的成长性。

  发展阶段二:在2008年后,由于特保不复存在,其他限制措施如反倾销、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以及SA8000限制力度有限,行业将基本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中国纺织业机遇将凸现。这一阶段,那些已经进行产业升级调整的企业将会是胜出者,包括:新型织造、新型染整技术的应用者;ODM、OBM企业;家用、产业用纺织品优势厂商;各产品高端厂商。

  发展阶段三:从世界纺织行业的历史看,一般纺织工业中心颠峰期约有20 年,中国纺织业从上世纪90年代陷入困境,1997年经过3年结构调整后,1999年扭亏,2000年盈利,走出缓慢的上升通道,行业景气日渐回升。依此判断,至少到2020 年,中国纺织业仍将保持强大的竞争实力。

  20年后,纺织业可能将经历新一轮由中国向更不发达国家转移的过程,最终能够生存的企业将集中为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商,而服装企业将集中为品牌和渠道建设中的胜出者,具体表现为:品牌溢价较高的OBM服装企业;具备领先优势或特种染整的高端企业;新型纤维开发企业。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