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结构升级:绍兴县纺织产业的跨越

来源:绍兴县报 | 发布日期:2006-05-31
   绍兴县,“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纺织产业的发展,使绍兴县在2005年全国十强县排名中位列第九位。

  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绍兴县做大纺织、做强纺织一连串坚实脚印,是绍兴县纺织产业依靠不断创新,在升级中寻求蜕变,朝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绍兴县纺织业赢得先发优势,除了历史的渊源之外,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的优势;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效率显著,是绍兴县纺织业蓬勃发展的制胜之道。

  素有“染缸”之称的绍兴县纺织业历史悠久,自古柯桥一带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美誉,这些都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绍兴纺织业的繁荣景象。

  历史的渊源,使绍兴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抓住发展机遇,纺织业成为绍兴经济的主要载体。随后,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近年来又与国际纺织品市场接轨,绍兴县的纺织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然而,一味任市场“摆布”,很难达到“茁壮成长”的目的。因此,从“无梭革命”到“结构升级攻坚年”、“外贸转型强化年”,从资源节约到“染整革命”,从“攻坚越坎”、“腾笼换鸟”到招商服务和节约集约用地……绍兴县在充分发挥“先天”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强化纺织产业的特色优势,成绩有目共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绍兴县纺织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面实施了“无梭革命”,走过了国外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的织机无梭化历程,2万余台无梭织机彻底改变了设备落后局面,占全国同类先进纺织设备总量的70%。

  与技术创新同步,体制与机制创新也深入推进。1993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业实行了体制转换。1998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两年时间,全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如今,绍兴县的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

  近年来,绍兴县又审时度势,鼓励企业提高纺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开发新颖功能型面料、产业用布及终端产品,走内外销并重之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染整革命”,促使纺织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突出“集约式”发展,引导企业以“亩产论英雄”;对中国轻纺城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全力打造“国际纺织之都”等。

  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带来的是新活力。2005年,绍兴县纺织业产值、销售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轻纺城成交额达276亿元,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达173亿元。

  纺织是永恒产业。庞大的产能,绍兴县不能离开纺织业,也离不开纺织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才能破解纺织业的“微利和亏本命运”的难题。

  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建荣将纺织业亲切地称为“母亲产业”,因为它事关全县老百姓的生存大计,也证明了绍兴县坚守纺织业的强大决心。“纺织业虽不是朝阳产业,但也绝非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永恒产业,绍兴县离不开纺织业”。

  当宏观调控之手长袖善舞,原材料价格攀升,土地、电等资源要素日益紧缺,加上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绍兴县纺织产业深层矛盾和弊端显现:“产能过剩、产业层次偏低”,“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市场”等让不少纺织企业面临着微利和亏本命运。

  对此,绍兴县众多纺织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以搏击“汪洋大海”的风浪。特别是去年欧盟“特保设限”等国际贸易摩擦接踵而来的情况下,他们更是化“阵痛”为结构升级的机遇,锤炼无惧“风雨”的真功夫,努力争取市场“话语权”,演绎了一幕幕“自强自立”的好戏。

  天圣纺织集团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每年仅固定资产投入就达620万元,研发新产品的流动资金达1000万元。集团还成立了差别化新合纤研发中心,高薪聘请1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成为了中国品牌面料推广项目的一个部分。近年来,“天圣”还致力于研发体育运动面料、防静电面料、防辐射面料、导电纤维面料等,做到成熟一个生产一个。

  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引进技术和设备,又以两年600万元的代价聘请3位韩国工程师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一举解决了设备、技术两大制约“瓶颈”,成功进入超细纤维麂皮绒面料市场,其产品每米价格达到10至13美元,是一般产品的10倍多。

  展望集团从大豆豆粕中提取纤维,直接产出了“羊绒”,让羊毛不仅仅“出”在羊身上。

  从PTA到服装,强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内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新优势。在同一条纺织产业链上,企业各自做着自己不同的“纺织”。

  20多年的发展历程,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

  作为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绍兴县纺织产业目前已经涵盖了化纤、织造、印染和服装四大行业,通过集群化手段,正逐渐推进化纤向差别化发展,织造向针织、绣花、家纺行业延伸,印染向后整理深入,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产销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并对全球纺织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一条崭新的纺织链正讲述着绍兴县的新“纺织”故事。

  链头––PTA、PX的兴起。去年3月31日,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首套60万吨PTA装置第一批产品成功下线。同年底,“华联三鑫”累计生产PTA产品3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极大地缓解江浙地区乃至国内聚酯原料PTA供应紧张的状况。“二期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达200万吨,企业生产规模可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公司总裁唐利民自豪地说。

  PTA是纺织企业不可缺少的前道原料,而PX则是PTA的原料,处于纺织产业链的更上游。位于夏履镇的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眼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投资PX项目。

  链中––织造、印染的提升。浙江南方控股集团对做精做优纺织业“痴心不改”,自行研发的“涤纶细旦异形全牵伸丝”、“丝麻型聚酯纤维”等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下一步,该公司涉足聚合、纺丝、短纤、服装等领域。

  每年印染1亿米布的“浙江东盛”,自投资建成印染中水回用系统后,一年可减少污水和COD外排580多万吨,降低成本200万元。在此基础上,“东盛”又给定型机戴上了“口罩”,安装废气、废热回收装置,每年降本增效120万元。尝到“循环经济”甜头的公司董事长徐卫东说,“现在水干净了,烟没有了,公司的效益也越来越好了!”

  链尾––服装要创牌。浙江华联集团以出口中高档女装为主,集团董事长徐爱华雄心勃勃,要将自己的“黛琳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绍兴县服装企业今年已达215家,规模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增长均在30%左右。”她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服装企业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像“邦威”、“森马”一样,靠“牌子”赚钱,才算真正的赢家。

  浙江郎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也正抓紧谋划自己的服装品牌,她们将借鉴温州的创牌模式,在国内外开设属于自己的品牌服饰专卖店。

  在同一条纺织产业链上,企业各自做着自己不同的“纺织”。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一体化”和大集团战略所导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远距离交易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困扰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成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如今,在产业集群绍兴县,纺织企业面对的是就近的、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购买各种投入品,包括各种社会服务和各种人力资源。这种就近、择优选购,是一种竞争性的配套关系。它既有垂直整合(内配)的效率,又有更广泛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绍兴县成为中国第一纺织大县,2001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县。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数字

  生产规模最大。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5361家,其中:化纤企业为28家,年产各类化纤原料127万吨,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左右;织造企业3117家,拥有各类织机35950台,其中无梭织机32286台;年生产各类面料42.16亿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印染企业182家,年产量达到115亿米,占全国规模以上印染布总产量的30%;服装企业245家,生产服装1.58亿件。

  产业链最完整。绍兴纺织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向纺织机械、绣花等产业延伸,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产销体系,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绍兴县纺织业的产业链最完整,并已经表现出来明显的竞争优势。

  市场销量最大。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目前拥有营业用房3万多间,经营面料品种近3万余种,日均成交额超过8000万元,绍兴县约有80%的纺织产品通过这里流向国内外,2005成交额达到276亿元。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2005年市场的成交额173亿元,成为全国化纤原料交易中心。

  设备最先进。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织机的“无梭化革命”,代表纺织装备先进水平的“无梭化率”2005年达到90%,居全国首位。

  2005年全县纺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6亿元,销售收入810亿元,利润30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创财政收入占全县的66%。

  产业与市场优势。绍兴县纺织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中国轻纺城市场为中心,约25公里为半径的纺织产业集群区,年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是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分工优势,又有技术趋于成熟的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与发达国家和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具有低成本优势,与国内中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技术、质量和销售渠道的优势。

  设备与技术优势。绍兴县至今拥有无梭织机3万台,形成了无梭织机占全国1/6的绝对优势,无梭化率高达90%(欧美无梭化率为70%,日本为50%,东南亚为20%),其中进口的更是占到80%以上,设备的先进性国内外首屈一指;与之相配套的化纤、印染、服装也引进了1.81万台(套)的先进设备,形成了织造为核心的一条龙专业化生产格局。

  产品开发优势。绍兴县纺织业从应用CAD技术入手,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开发从原来三天出小样,五天上批量,七天进市场,进一步提升为三分钟出小样,三天上市场,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质量档次上,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开发新产品。从原来的低档次的涤纶布到现在的仿毛、仿丝、仿麻等仿天然织物的逼真度和服用性能大大改观,极大地提高了绍兴县纺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人才资源优势。绍兴县纺织业已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擅于技术的纺织人才队伍,对现代化设备运用自如,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借鉴与应用。到2005年底止,全县已拥有各类纺织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已达12274人,专业技术人员百人拥有量已达35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