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湖南纺织业欲谋“十一五”战略突围

来源:产经网 | 发布日期:2006-03-02

      地处我国中部腹地的湖南,既是全国八大产棉区之一,又是世界苎麻之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形成了8大棉纺、3大麻纺、4大化纤生产基地,在全国纺织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10年来,湖南的纺织业与沿海及周边发达省份相比明显滞后。在贯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南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快马加鞭,实现产业突围?记者近日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湖南省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汤声涛。 

  记者:您在湖南纺织行业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对湖南纺织业的现状了如指掌,您如何概括"十五"以来湖南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 

  汤声涛:总体来讲,"十五"期间湖南纺织业得到了恢复性的、稳定快速的发展。这里有以下几组数据:2000年湖南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只有88.88亿元,到2005年就达到了194.83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6.23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47.73亿元,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8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74.9亿元,纱产量由2000年的16.6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06万吨,服装产量由2000年的1158万件增加到2005年12737万件,出口创汇由2000年的2.6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4亿美元。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行业经济排序中,湖南纺织业由2001年全国的第23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14位。以上数据表明,湖南纺织工业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低迷状态恢复进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以上数据显示的成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汤声涛:湖南纺织业"十五"期间的成就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们从改革改制入手,逐步稳妥推进8大棉纺、3大麻纺、4大化纤等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到去年底,湖南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任务,改制面达98%以上。通过破产重组、债权转让、公司制改造、整体拍卖等形式,实现了两个"基本置换",产权明晰,国家丢掉了包袱。改制后的企业,家家盈利,个个充满了生机,涌现了一批以东信、云锦为代表的强势民营企业。其中东信集团仅5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拥有1.3万名职工、50万枚纱绽、5000台布机、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大型纺织企业,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纺织业的翘楚。二是以华升集团为领军的麻纺业继续稳步发展,连续10年成为中国麻纺的龙头老大,一批新崛起的麻纺民营企业也快速成长起来。去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授予益阳市为"中国麻业名城"。三是各地市利用自己的优势吸纳外资和民营资本加快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形成和正在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地,如湘潭、常德、华容、茶陵的棉纺产业集群,益阳、汉寿的麻纺产业集群,长沙、株洲的服装产业集群。四是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湖南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如益鑫泰的麻类衬衫和梦洁的床上用品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另外还有20个品牌成为"湖南名牌"。 

  记者:近年来,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的纺织服装产业迅猛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南纺织业面对周边省市纺织服装业这种高速发展的竞争态势,有什么对策和新的发展思路? 

  汤声涛:我们的方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马加鞭,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湖南纺织服装业的战略突围。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重点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战略,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战略机遇,发挥湖南纺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巨大优势,加快湖南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做强、做大、做优、做响现有一批强势纺织服装企业,争取和加大各级政府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扶植和支持力度,给强势企业以土地、"阳光"和"雨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靠企业自强,重点扶持一批地方企业家。四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引进外资和沿海企业来湘投资发展,兴办、嫁接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激发湖南纺织服装企业加速发展。五是发展产业集群,在有条件的区域产业集聚地建设产业集群,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孵化机制。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