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优化棉花产销满足纺织需求

来源:中国纺织报 记者 陈洪澜 | 发布日期:2006-02-13

    棉花&棉纺前景: 
    1100万吨与700万吨 
  
    2005年的棉花产量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数字,估计是550万吨左右,原因主要是棉花价格和气候问题,导致较大幅度的减产。那么,今后几年中,我国的棉花生产又将如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认为,2005年棉花的减产为2006年棉花面积扩大提供了条件。由于粮食问题,棉花种植的面积不可能过大,但到“十一五”末,棉花产量可能会达到650万吨-750万吨。影响棉花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面积和单产,在马淑萍看来,今后面积的扩大将集中在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在减少,新疆面积的扩大会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制约。今后5年中,如果国家实施有利的政策,水利工程得到提升,棉花种植增加1000万亩是可能的。同时,随着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棉花单产会实现80公斤。
    棉花产量在增加,我国的用棉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介绍,2005年估计全年棉纱产量会达到1400万吨,而根据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纤维加工量3600万吨,其中纱线产量年均增长6%,预计将达到1850万吨,用棉量约110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在今后的5年中,我国的棉花缺口将在30%-40%。

    棉花进口&棉价:
    保证进口与保持棉价适度

    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是,由于棉花进口、国家增发配额导致国内棉价的波动,事实是否如此?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引用近两年来发放棉花配额与棉价波动的情况论证,国家增发配额与适度进口不是棉价下跌的原因,棉价的变动主要是市场需求状况导致的,国内的银根政策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掌控好发放配额的节奏不会造成国内棉价的下跌。
    马占平认为,我们不应该害怕棉花进口的趋势,因为进口原料、出口成品对国家经济是有利的,增加了附加值。他说,不能靠减少棉花进口来保持国内棉花价格,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而应根据纺织发展的需要来决定进口的多少。
    我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棉价或高或低都是不利的,因而要保持在一定的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指出,由于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棉价,使中国棉纺织产业在与国际棉纺织产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5年以来,在中国棉价大大高于国际棉价的情况下,又开始实行滑准税率,将进口棉花关税从1%提高到5%-40%,使棉纱生产成本又增加了400-500元/吨,使企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尤其是牛仔布等大量使用低等级棉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2006年,国家又将滑准税基准价从12100元/吨提高到12950元/吨,等于变相提高了关税,对牛仔布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国内棉价到底多少才是适度的呢?马占平建议,可以比照粮食价格,皮棉每斤6元多是比较适合的。

    产业政策:
    满足纺织需求与棉花补贴
    与美棉比,中国棉花的竞争力何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介绍说,我国棉花总量世界第一,美国第二,在单产上我国有优势,质量上也有优势,但管理上不如美国,我国“三丝”较多;成本上,我国优于美国,由于机械折旧率的问题,美国每吨成本比我国高3000元。我国的主要劣势是补贴政策,美国不但在生产上,在出口上也对棉花给予补贴,而且大部分补贴是在生产环节,《香港宣言》取消的仅仅是出口补贴,对竞争力影响不大。马淑萍认为,怎样给棉农补贴对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但我国目前没有任何补贴,市场不论是什么价格农民都要接受,把这样的弱势群体推到市场与发达国家竞争,对前者是很艰难的。除了加强管理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策上有所倾斜,“十一五”650万吨-750万吨的产量才能实现。农业部正争取在生产环节、重大技术方面对棉农补贴,今后应该有补贴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也认为,应该对棉花给予财政支持,现在我国有粮油补贴,花不了多少钱,但效果很好。
    马占平同时指出,纺织对国计民生贡献大,要保证它的发展,而要给纺织创造好的发展环境,首先棉花应从数量和价格、质量等方面保证纺织企业的需要。在加工收购方面,要加强管理,发展规模经营,加强规划。目前收购加工企业10000多家,登记在册的有8000多家,掺杂使假严重,难以保证质量。今后将淘汰一批加工企业,力图控制在2000家以内,加工能力5000吨。加工实行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质量提高。
    此外,马占平说,增加植棉面积的主要余力是在新疆,但新疆存在运输问题,铁路部门在加强工作,力求增加一倍运力。

    地区棉花消费&交易:
    收购迟开张与运输紧张
    新疆———据新疆棉花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延毅介绍,今年的生产、销售任务能够完成。在铁路运输方面,每年11、12、1、2月份是最紧张的时候,今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加强了发运力度,预计2月份能解决运输问题。
    山东———山东省棉麻公司总经济师张共伟说,根据山东棉办统计,这个年度棉花比上一个年度减产,平均每亩70公斤,种植面积1269万亩,总产90万吨。收购的厂家很多,发改委批准的有680多家,但实际参与收购的远远超过这个数,主要集中在鲁南。2005年11月份,纱线产量36.9万吨,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企业3379家,消费总量150万吨左右。
    四川———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萍介绍说,四川棉花大幅减产,今年棉花形势还不明朗,运输比任何一年都紧张,由于新疆的棉花无法按时运达,加大了企业棉花资金的周转难度。
    河南———河南华中棉花储运有限公司的一位与会者说,由于阴雨天气较多,河南棉花减产,收购向后推迟,60%的棉花还在农民手中,好几个产棉区还未大规模收购。因为农民惜售,错过了前期收购。河南纺织上升很快,用棉量110万吨左右,产量50万吨,缺口较大。由于地处中原,棉花大量流到江浙地区。
    广东———来自广东省纺织供销公司的一位与会者介绍,广东用棉量不大,一年25万吨左右,两极分化。高等级的棉主要是用于环锭纺,150万锭,大都是深加工出口;低等级棉主要是用于气流纺。高等级棉花运输问题较大,因为大部分是新疆棉。现在,环锭纺的棉花库存仅够一个月,一个月后开工是否受影响还不知道。低等级棉大都来自内地,运输好解决一些,可以汽运。
    安徽———安徽安庆天人棉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安徽棉花受灾,收量下降。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
    成效没显现开展力度有待加强
    2005年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的第一年,中国纤维检验局王丹涛处长认为,推行工作不如试点阶段。试点阶段,企业设备更新3月份就开始了,而现在参与改革的300多家企业好多还没有开始进行设备改造。原因是企业还在观望,另外也受资金等因素影响。
    改革的成效还没显现,参与改造的企业的棉花竞争力还不突出,棉价可能会高一些,但同时这些企业的成本也高。王丹涛指出,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纺织需求而做的,因此要与纺织企业加强联系。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
    开展物流配送试点打造网上棉花超市
    2005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办法、改进交割办法、加大仓库监管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总经理王怀贵透露,2006年一些新的业务将推出。
    首先,推进保税进口棉交易新业务的研发。目前已确定了青岛保税库为试点的运行计划,准备在2006年2月份开始推行。
    其次,进一步改进交易交割办法,打造网上“棉花超市”。要做到所有的交易品种每天都可以自主选货,每天都可以交割结算。
    第三,开展物流配送试点,为买方交易商特别是纺织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棉花物流配送在我国尚未起步,市场运作潜力很大。交易市场已初步具备了进行棉花仓储物流配送服务试点的条件,2006年将着手起步。
    最后,在新疆设立办事处,把服务延伸到棉花产地。2005年11月,交易市场在乌鲁木齐设立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新疆办事处,负责统一管理、协调交易市场在新疆(包括兵团)的业务。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