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中国外贸泛出生命绿色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7-12-27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的迅速增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暴露。
  
    最近发表在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月刊上的一篇调查显示,中国空气污染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与出口产品的生产有关。在深圳,大约89%的二氧化硫污染是出口制造行业排放的。调查还发现,导致浓雾和呼吸道疾病的空气颗粒,大约有71%也是出口制造行业排放的。

    在节能减排的总体规划下,外贸领域也已开始行动,“绿色外贸”必将成为中国外贸的主旋律。

  张强近来有些担忧。作为绍兴某纺织印染厂的老板,他担心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再次提高。而让他产生担忧的是国家商务部与环保总局日前联合下发的一则通知。

  这则名为《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两高一资”出口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并率先在冶金、化工、水泥、纺织、轻工等顺差规模大、增长快、环境问题突出的行业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重拳砸向环境违法企业

  在此次两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中,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各级商务部门在出口环节配合环保部门执法,对查处属实的环境违法企业,按照《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在整改完成前,暂停受理其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申请,停止加工贸易合同审批,限制参加全国性、区域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对情节严重的,可停止其1至3年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有评论直言,这是商务部门力度最大的一次介入环保违规整治活动。

  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则表示,加强出口企业的环境监管,不仅可以推进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保护国家的环境权益,而且可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

  他认为,“运用对外贸易手段,加强环境综合监管,是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对此,有商务部的官员表示,由于工厂不支付与污染相关的成本,因此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尤其低廉。“产品出口海外,而污染留在了中国。出口价格并不反映真实成本,这也是造成我们贸易顺差过高的原因之一。”而此次“商务部门加入到环保政策的调控之中,将给出口企业戴上‘紧箍咒’,推动他们‘率先提高环保水平’”。

  在以往,罚款是有关部门对违反规定向河流排放污染的企业处罚的通常做法。根据折算,这种做法需要企业缴纳的罚金一般在700美元至1300美元之间,这与企业改进环境管理系统设施所需支付的费用相比更为便宜,这也是为什么罚款对于污染企业影响有限的原因。

  但此次的《通知》则直切出口企业的要害,“暂停出口”可谓抓住了外贸企业生存的“命门”。尽管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像张强的印染厂一样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有专家认为,《通知》的出台,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行业在节能减排及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方面工作的全面推进。尤其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将带动相关产品和产业升级发展。

  而来自商务部的声音也表示: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在出口环节配合环境部门环保加强执法,能够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制约,也能够督促出口企业认真履行环境责任,承担环境成本,从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另据了解,商务部还将建立出口企业环境执法档案管理数据库。在查清企业的数量、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对其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整改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那些环境违法的外贸企业来讲,即将到来的将是一记记重拳,要想继续展开外贸经营,环保已经成为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沟坎。

  各地环保措施初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在商务部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通知后,一些地方很快出台了配套措施,并展开了有力行动。

  来自江苏省环保厅的消息,江苏省101家出口企业被纳入省级重点环境监管的行列,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性监测频次,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

  此外,江苏省还计划在每个省辖市选择5至10家出口企业作为环境监督员试点,这些环境监督员要定期向外经贸、环保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在江苏省外经贸厅和环保厅共同确定的省级重点监管出口企业中,涉及废气排放的企业19家,涉及废水排放企业82家。近期,两部门将对省级重点环境监管出口企业开展一次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商务厅则将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处罚决定书,暂停受理有关企业出口业务申请。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商务领域已经逐步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并已经显现出可喜的成果。

  在大连,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规划布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成为环境评价方面的刚性原则。据了解,近两年,大连市环保部门在项目咨询阶段共否定建设项目33个,涉及水泥、化工、铸造、电镀、修造船、房地产等行业。

  随着招商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大连把各区县工业园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环评管理的重点,全市58个区级以上工业园区,目前已做环评36个,占总数的62.1%。

  通过区域环评工作,从源头上界定产业类型,促进工业区科学合理布局,推进环境基础实施的建设步伐,增强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同时区域环评还为环境管理和项目审批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区域环评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了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的承载力,因而为后续的环境管理和项目审批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目前,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评、大连港总体规划环评、大连金港区总体规划环评、七贤岭基地规划环评均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查,大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评、长兴岛总体规划环评已报送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审查,热电、能源等其它一些专项规划环评也将陆续启动。

  而在2002年9月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名单的无锡新区,记者了解到,相关的审核工作开展得更早。新区按照“先点后面、逐步开展”的原则,在园区内选择15家企业开展了“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及“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一是在产品设计上实行源头减量;二是在生产工艺上实行过程减量;三是在水资源上实行分质回用;四是物料循环经济实行排放减量。

  无锡新区的做法在试点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博西威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推出新型节水环保洗衣机的设计,节约用水、减少洗涤剂排放量;阿尔卑斯公司推行无铅化焊料活动,通过建立环境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和评审制度,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焊料无铅化,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希捷公司对原有纯水制作产生的大量废水进行处理回用,每年节约用水27648吨;阿斯利康(无锡)制药有限公司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增加过滤设施,把生产药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中有机或无机物回收重复于本工序或上一工序作为原料使用……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无锡新区于2006年11月成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实施后首批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复的工业园区。

  出口企业纷纷应势而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众多出口企业也开始应势而动。

  “我们是一家玩具生产企业,这个行业本身的污染不是太大,而我们的材料,如纺织面料等主要是外购,所以纺织面料上容易出现污染的印染环节并不会出现在我们企业。同时,我们的玩具主要采用缝制工艺,很少用胶合工艺,所以粘合剂的使用也很少。”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六部经理徐雨祥告诉记者,尽管企业目前还没有接到江苏省有关部门的巡查监督通知,但对于企业来讲,对环保的重视已经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他介绍,企业在采购纺织面料时,通常会选择生产规模和信誉有保障的大企业作为供货商。即使这样,企业也在计划,未来在选择原材料上要求供货商提供环保证明,以加强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在这方面设计出相对完善的体系,但将来一定会逐步建立这种制度的。”

  此外,他还告诉记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视节能环保。“比如在我们生产的玩具中,有一些玩具的填充物使用的是生产中产生的边角废料,还有的是使用对塑料回收粉碎利用的PT颗粒,这些都对节能环保有一定贡献。”

  与弘业公司不同,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处的行业则是污染相对较重的造纸行业,这也为公司节能环保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据了解,公司通过引进技术,实现了由单纯的末端治理方式到源头控制、推行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模式转变,已建成了10余处水处理中心,废水处理能力每天已达到250000立方米。

  该公司的姚冠俊告诉记者,公司累计投入8亿多元用于循环经济、环保工程和环保技术研发,彻底地解决了制浆造纸业的环保问题。同时建起了黑液处理、白水回收、中段水处理等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大量烧碱回用于麦草制浆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近90%。“通过开发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发展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造纸生产技术,公司全面优化技术结构。比如麦草制浆系统由干法备料改为干湿法联合备料和连蒸连煮方式,提高了原料进料质量,减少了化学品消耗,提高粗浆得率,碱单耗降低约5%,汽单耗降低约3%,漂白浆利用率可提高2.0~2.5%。在抄纸工艺上,通过对网部实施改造,调整原料配比,提高留着率,使得利用率由原来不足100%提高至现在的124%,每年可节约纤维原料24万吨。”

  今年,太阳纸业投资4.5亿元新上了年产10万吨机械磨木浆生产线。为减少污染,节约资料,公司对这个项目规划了“零排放”的目标。高浓废水蒸发后进行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不仅做到节水节能,而且让资源能源充分发挥效益,从而实现“零排放”。目前,这一技术的运作在国内尚属首家。

  在谈到未来公司的发展时,姚俊冠透露,太阳纸业规划建设年产40万吨铜版纸、年产30万吨无菌液体食品包装纸、30万千瓦/时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和年产35万吨BCTMP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等工程。到2010年,公司将达到年生产能力300万吨水平。与此同时,他们将走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现代化的高效企业、环保型的绿色企业和创新型的学习企业也是企业的目标。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