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会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7-11-12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带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会展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会展是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会展过程中人们将信息变独有为共有,通过信息进行社会相互作用,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城市政府可以借助会展清晰地传播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2007年全国很多城市举办了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展会,如中国轻工行业会展转型研讨会、山东省首届餐饮业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会议暨节能技术设备展销会、江苏节能展、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等,这些展会很好地传播了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举办地来说,通过举办会展,城市的历史、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城市品位、发展潜力、发展成就等都将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传播,有利于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会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会展业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会展业本身只涉及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交汇,不涉及生产领域,一般说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低能耗、清洁环保的产业,具有“绿色”功能,被誉为无烟产业。会展业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会展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意味着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直接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会展中商品与科技成果得以展示与交流,生产者可以发现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甚至新的生产行业,从而带动生产投资,间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因此会展经济具有其他商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

  会展活动有助于推动举办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型博览会所建的标志性建筑,博览会结束后多被保留下来,标示着社会、文化、科技、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时代印记,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为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北京市将投资2800亿于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承载奥运会这个特大型国际性会展的公共服务需求。

  会展是经营城市的抓手

  城市资源特别是城市土地资源总是被政府首先重视和使用,但这是有限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有许多更加重要的资源,有许多越使用越有价值的资源更加值得政府去经营。城市是资源的聚合体,通过举办会展可以提高城市“无形资产”的价值。城市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有形的,也包括精神的、无形的;不仅包括现存的、供给的,也包括潜在的、需求的。特别要将政策的、科技的、市民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纳入经营范畴,只有在确立了大资源的观念以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资源的整合、配置和经营。通过举办会展,可以将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尽量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赋予其资本属性,通过流动、组合、裂变等方式,优化配置、有效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聚集、增值和盈利。

  会展业的核心产业链延伸拓展形成城市营销价值链,包括外生型价值链和内生价值链。外生型价值链即:以展会为载体→对外营销推广→扩大城市知名度→吸引企业和客商投资置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内生型价值链即:以展会为载体→凝聚城市市民人气→提升市民素质→增加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推动城市建设和谐社会。

  会展促进政府政绩衡量标准的重建大型国际展会的举办城市应该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园林城市。因此,对于会展城市来说,其政绩标准应该改变过往单纯追求GDP总量的政绩标准,增设资源环境指标考核标准。

  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将建设“生态城市”,在环境生活质量方面,要争取将空气污染指数从2002年的..61大幅度降低到2010年的0.10左右,实现0.50左右的减少值。在环境生活质量方面,上海也实施基于世界标准的生态城市战略。上海未来的发展要把资源环境指标提升到与GDP等经济指标同样重要的地位。随着进入WTO和国外CO2减排压力的加大,我国会展城市必须补充有关的控制指标,例如人均用水量等资源控制指标和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等环境控制指标。

  我国城市在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也应该用资源环境指标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一方面,把经济增长指标与资源环境指标整合起来,充实和提高干部的考核内容,使城市决策者能真正重视并处理好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纠正为追求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影响长期的、全局性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公众对重要资源环境指标的知情权,通过对有关指标的规划、实施、完成情况的了解,使得经济与环境和谐的现代化真正在广大群众参与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