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市场调节的重要性-棉纺企业领导谈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7-08-10

    “按照‘十五’期间我国棉纱线产量每年17%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纱线产量预计将达3320万吨;用棉量将达2250万吨,占全球棉花产量近70%。”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指出了我国棉纺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继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三届四次理事会上向全行业发出产能增长过快预警不久,7月18日该协会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提醒棉纺企业警惕投资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倡议实行行业自律,控制产能持续高速增长,努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行业协会频频发布的预警信息,棉纺织企业反应如何?我们对此进行了采访-- 

  湖北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 

  产能的无限扩大,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利益,还有行业利益。因此,对行业的发展还是要进行必要引导的,尤其是在投资方面,钱到底应该投向哪里?仅仅局限在对棉纺行业的投资吗?

  棉纺是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再加上这几年市场需求增大,纱和布的市场都很热,吸引了不少投资,但遗憾的是这种投资并不是在高档领域,更多的是在中低档领域。结果,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很多企业只看短期效益,没有长远考虑,带来的后果就是资源的大量浪费:做好产品的企业买不着好棉花,而做不出好产品的企业却大量截留了棉花资源,再加上棉花涨价、纱布降价,恶性竞争就难以避免,最终行业企业利益都受到影响。

  据我所知,今年以来,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不少中小棉纺企业由于支撑不下去而破产关闭了,这就是恶性竞争的结果。

  我们企业今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利润空间受到影响。但我们开发能力非常强,依靠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在竞争中挺住了,并在高端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我的体会是,棉纺织企业今后的竞争不在量上,主要在强上做文章。只要你强,你就有市场。

  山东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玉光:

  刚才我们公司正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棉纺织行业的确存在投资增长过快和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价格战一再升级,吃亏的只有企业本身。

  我们公司目前的生产规模是30万锭。鉴于现在的情况,我们不准备再扩大产能,而是要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加大力度,以此来避开低端产品的竞争。现在公司正在积极开发两种新产品,主要想法是在原来的纯棉纱线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化纤原料,以缓解棉花供应不足带来的原料成本压力。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文源:

  我认为,现在国内市场对纱线的需求还比较旺盛,所以棉纺行业虽然保持了连续高速的增长速度,但还没有到产能过剩的地步。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讲究自由竞争,前几年大家看纺纱能赚钱所以大规模投资,产能过剩的趋势是必然的。同样道理,当低档纱线不能再带来较大利润时,企业必然会想办法向有利润的地方走,这是市场自然调节的作用,也应该以市场调控为主。当然,国家适当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我们公司仍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但不是自己买机器增加纱产量,而是以低价收购或购买濒临破产的小棉纺企业和成品、半成品,但一切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伯勇:

  棉纺协会发出的行业预警是必要的,棉纺行业持续7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原料紧缺、市场竞争无序、能源紧张、环保压力加剧等等。

  面对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我们公司近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投资,而是想继续走高端发展之路。目前我们的生产规模是20多万锭,均以高档产品和差别化产品为主,市场形势不错。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另一种即将面临的压力,那就是产能过剩正在促使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快速转型,而这些企业转型成功后势必带给我们不小的竞争压力。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山东临清市鲁西棉纺织厂总工程师倪炜:

  原料紧缺问题对我们而言是最严重的,这也是产能增长过快造成的。公司目前总体生产情况还可以,但市场方面压力比较大,主要就是上游原料的成本太高,下游纱线的价位上不去,利润空间小是肯定的。我们现在拥有10万纱锭、500台织机。我们化解风险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抵消成本和市场压力,我们正在采取多种办法,比如,通过引进先进纺纱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天津市田歌纺织有限公司厂长杨玉齐:

  从我国棉纺织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现在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而我国大部分纱线要明显涨价不太现实,这就导致很多棉纺企业在做“赔本生意”。但棉纺企业有多少钱可以赔呢?河北一些地区的很多小型棉纺厂已经顶不住压力,纷纷宣告破产了。所以说,价格战本身只是延缓了企业倒闭的速度。

  我们公司暂时还没有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的产品定位在高端色织领域,每年生产300多万米色织布,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方,和国内纺纱厂不存在恶性竞争。但我们丝毫不敢松懈,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市场挑战。在高档产品开发方面,通过对布料不断进行深加工,如对色织布产品进行液氨整理以增加面料的抗皱性等,使我们的产品拥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另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产品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编后: 

  产能过剩带给企业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这不容置疑,重要的是面对压力,企业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尤其在棉纺行业已经进入自由竞争的今天,应对措施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产品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更有企业把握市场、预见市场、引领市场的能力。做到了这一点,不论市场怎么变,主动权仍然在自己手中。我们相信,更多经过市场洗礼的棉纺企业,将在竞争中走向更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