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历经磨砺廿载 中大纺织商圈大势已成

来源:信息时报 | 发布日期:2007-05-31

    中大纺织商圈目前集面料、辅料一站式采购交易、国际商贸、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综合配套功能于一体。

    18世纪30年代,瑞典的“哥德堡”号经过18个月的航行来到广州,船员对广州赞不绝口:“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从此,由广州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纺织工业作为华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最初“三来一补”的推动下形成了区域性的产业市场。中大布匹市场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从地摊、棚架、传统集贸市场到现代化商城,从经营毛线到全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面料、辅料集散地,中大布匹市场经历了近20年漫长而曲折的变革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广州最繁华的纺织品贸易“商圈”。而中大纺织商圈的成长历程,正是一部写满传奇和希望的发展史。

    [成长轨迹]

    1988~1996

    摆地摊挺过最困难时期

    中大布匹市场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由海印桥桥底摆地摊卖毛线的“走鬼”,自发迁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渐渐地形成了气候。

    今年78岁的布商,人称“秀姨”的潘桂英可谓是中大布市的第一代商人,她对这一时期的经营情形还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1987年,广州市政府全面整顿市容环境,海印桥底不允许摆地摊,几十户摊主被迫搬迁,当时有人建议搬到江南西路,有人建议去中大,但由于江南西路在当时属于郊区,因此大家还是决定搬到中大。

    潘桂英说,刚来到中大摆地摊,这里一片荒芜,周边是山地和渔塘,以致生意很冷清,经营很困难。他们当中有的人打包走了,但她坚持下来,挺过了最开始那段困难时期。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生意有所好转,开始有北方商人到中大采购毛线,而且采购量也是逐年增大,经营环境也从地摊搬到了瑞康路两边的铁皮棚,还有一个铁床当货架,每个摊位每月工商收费100元。虽然生意还好,但做得很辛苦,自己白天开档,而丈夫就要到浙江、潮州等地采购毛线回来,每天起早摸黑,运输也时常要靠自己“一条扁担,两个箩筐”。

    1996~2001

    入室经营后面临“内忧外患”

    由于发展初期布市档口密集,而且规划很不规范,消防隐患比较严重。1996年5月,海珠区政府开始对中大布匹市场进行整治、重建,并明确表示:只有对其进行改造、重建才是根本出路。

    政府把布场原来的地质、铁棚铺等初步改成砖结构的简易商铺,商户也开始入室经营。秀姨表示,1997年是中大布匹市场发展的转折点,当时面临着被关掉的命运。一方面,布市管理混乱。场内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交通条件恶劣,与城中村相互交错,治安问题凸显,盗窃猖獗,还被列进“广东省治安重点整治名单”和“广州十大火灾隐患”。当时,位于广州大道南的天雄纺织城正好建成开业,政府要求商户全部搬到那里去经营。另一方面,布市受到来自江浙等地纺织业的挑战,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逐年增长,广东与浙江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在外部竞争对手发力追赶的时候,早年通过民间自发成长、以临时建筑为主的中大布匹市场渐渐显露疲态,直至2001年后,这一势态才有所好转。

    2001~2004

    快速扩容却碰上租金飞涨

    进入2001年,中大布匹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商圈态势逐渐明朗。

    这一时期,政府对布匹市场的升级改造取得实效,在初步解决交通、消防隐患的同时,也摘除了“广州十大火灾隐患”。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0)》、海珠区政府也编制了《中大布匹市场整治规划方案》,把中大纺织商圈列入升级改造的“重头戏”。在2004年,海珠区政府将布市的管理权正式交由凤阳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区政府办、工商、税务、城管、公安、规划、交通、环卫等十几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中大布匹市场管理委员会”。此时开始,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呈现一个以瑞康路为轴心、向东晓南路周边发展的趋势。

    不过,这一时期也是档铺租金飞涨的时期,“2004年商铺租金飙升速度简直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准时加租,但场内几乎没有任何管理”。一家辅料批发商户对记者说,前两年80%以上的毛利都用来交租了,辛苦了一年,自己收入非常有限,等于是为场主打工。

    2004年至今

    “全球交易中心”浮出水面

    2005年1月1日起,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终止,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全面取消。后配额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不论规模大小,都拥有外贸出口权,广州纺织业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而另一方面,针对市场快速扩容带来交通、消防、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令海珠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在规划、整治、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市场升级。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崛起,就是这一阶段整合规范市场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据了解,这艘纺织商业航母,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铺位4000多个,差不多将中大纺织商圈扩容了一倍,是集采购交易、国际商贸、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综合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面料、辅料一站式采购交易中心,其超前的设计和规划已领先国内同类市场20年。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