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背离配额分配初衷骗配事件缘起部分纺企念歪经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7-05-22

    随着5月10日商务部官方网站公布《2007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二次协议招标中部分企业业绩核查结果》,沸沸扬扬持续半年多的部分纺织企业虚报业绩骗取配额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商务部在这份核查结果中指出,此前被认为在领取出口许可证、在中国海关及目的国海关清关等环节可能存在问题而被进行重新核查的415家企业中,只有64家企业提供的材料可证明其业绩真实性并符合三项业绩审核原则,其相关类别原出口业绩及可投标量获得维持;而其余351家企业则因种种原因或是被削减配额或是没有得到配额。

  浮出水面去年年底以来,陆续有企业向商务部和纺织商会反馈部分企业出口存在虚报业绩骗取配额的问题,对此,商务部责成纺织商会组织调查研究。据称,此次业绩作假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黑龙江、四川、新疆等地,而且今年春节前后,深圳纺织企业的集体业绩作假事件也被曝光。

  在调研之后,纺织商会组织相关类别主营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了出口异常价格标准,并据此确定了价格异常企业名单。随后,商务部招标委员会责成纺织商会招标办公室按照《2007年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二次协议招标公告》中的三项业绩审核原则对这些企业出口业绩进行审核,并对部分企业相关类别出口业绩进行了调减。

  所谓三项业绩审核原则是:第一,没有许可证申领记录或中文许可证单价和英文许可证单价不一致的,该项出口将不被计入出口业绩;第二,中、英文许可证单价一致,中国海关报关数大于欧美海关清关数,业绩按欧美海关清关反馈数计算;第三,中、英文许可证单价一致,中国海关报关数小于等于欧美海关清关数,业绩按中国海关报关反馈数计算。也就是说,按照这几个原则,凡业绩是被调减或清零的企业,都存在作假嫌疑。

  在协议招标期间,商务部招标委员会和纺织商会招标办公室又陆续收到企业的举报材料和举报电话。针对这种情况,招标委员会严格按照三项业绩审核原则对被举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核查,并又对部分企业相关类别出口业绩进行了调减计算。结果至少351家企业因种种不规范做法或是被削减配额或是没有得到配额。

  缘由详解“我们对这个事情感到非常奇怪,也非常惊讶。他们怎么胆敢这么乱搞?”中基宁波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分管进出口业务的副总经理应秀珍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大为不解。她说,此次事件暴露出,有的外贸企业只有对美国的出口,而且出口的商品都是某一类特别紧俏的配额品,价格极高。这种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引起了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应秀珍等业内人士的极大注意。

  “这种单项性出口其实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应秀珍认为,任何一家贸易公司在正常业务中都不可能只做一个客户的生意,更不可能只做一类产品的买卖。“如果你是工厂做外贸业务,我们还相信你可能只出口牛仔裤。”她说,这次查处的都是纯粹的贸易公司,这其中就一定有问题了。“有的公司出口都集中在347/8和647/8类上,而且竟然有20多美元一打。这怎么可能?”

  不仅如此,这些出现问题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有出口业绩,无收汇核销”的现象。应秀珍表示,如果这样,贸易企业肯定不能够生存。除非这个企业不是“做外贸”的,而是“做配额”的。

  那么这些企业又是如何虚报业绩骗取配额的呢?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了相关情况。

  据介绍,本次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二次协议招标,以企业的出口业绩作为分配配额的依据,如果企业出口某类产品的单价较高,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配额。此举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出口数量分配配额的方法,而鼓励企业高价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部分企业明显没有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做大业务获取配额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目前我国出口业务量巨大,相关部门在认定企业出口实绩上以中文许可单证为主,也就是说,纺织企业如果拥有某类产品的出口中文许可单证,那么就可以被认定存在出口实绩,也就可以分得配额。再加上国际贸易经常会出现较长的周期,比如中方这边在12月已经拿到中文单证并且出货,美方企业可能要过几个月才会提到货,但商务部本着便利企业经营的立场,也会按照中文单证将配额分给企业。

  但正是由于中英文出口许可单证出现了剥离的情况,才使得某些企业发现,原来不真正出口也可以骗得配额。而且这些企业变本加利的是,在中文单证上号称自己以200美元单价出口,而在英文单证上以10美元低价清关,把骗取配额的招数玩得淋漓尽致。

  背离初衷记者通过商务部公布的企业名单,试图联系一些出了问题的企业。但是却发现,不少企业在互联网上搜索不到联系方式,在当地114也没有注册。

  一家做外贸业务的企业,竟然不用任何现代的联络方式,那还怎么开展业务?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就指出,要找这些企业,搜索的关键字恐怕是“出售配额”。

  也有一些出了问题的企业在网上叫屈,迅港经贸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其作为被商务部调查的涉嫌作假企业之一,该公司有2184种类别的出口商品存在业绩作假嫌疑。对此,该公司负责人对媒体公开表示: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作假,他们被冤枉了。但按照商务部纺织品招标委员会调查后公布的结果,这家公司851种类别的业绩被清零,685种类别的业绩被调减。

  出了这样的事情,不少企业开始将矛头对准现行的配额分配制度,认为是制度有缺陷造成了骗取配额。其实不然,正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位资深外贸人士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法律法规乃至规章制度的出台,都不会故意留下漏洞。“纺织品配额的分配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而且是办法出台在先,骗取配额之事再后。”况且,政府有关机构是以企业全部合法经营为前提,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这样的初衷是方便企业经营,减少企业麻烦和损失,促进企业发展。这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外贸人士认为,商务部一定是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合法经营,拿到中文单证就会按期出口来考虑配额分配,以方便企业接下来的业务开展;而不会事先就假定每一个企业都不会按期出口,更不能等到外国清关后再考虑配额分配。“因为企业等不起这么长时间。”

  “其实,现行的配额分配制度是蛮好的。”应秀珍女士表示,这个制度是鼓励高价出口,也是督促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如说,现行的方法把配额地区和非配额地区因素都考虑进来,把价格和数量都考虑进来。“我们出口到非配额地区的业绩也能按照30%计算配额,这是鼓励我们出口非配额地区。”应秀珍说,不仅如此,“我出口1件成衣单价40欧元,可有的企业出口3块钱1打的同类商品。我当然能在配额上占优势,只有业绩多了,公司才可以继续发展。”

  “这个配额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计算办法简单明了,我们的业务员甚至能够大概计算出明年可能得到多少配额,从而方便了和客户继续谈未来的合作和业务。”

  诚信匮乏“此次事件暴露出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部分企业缺乏诚信。”中纺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李灵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件。”

  李灵敏认为,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很多,相关部委出台的规章也很多,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且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也越发“宽容”,市场环境也日益净化。企业在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前提下,可以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正当大部分企业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把的时候,却有那么极少数的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的利益,不惜造假,把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这和当前和谐的市场大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他们把政府给企业营造的方便之门用反了。”李灵敏坦言,此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广大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不忍心想看到的。在中英文证上作假,很明显就是缺乏诚信的行为。虽然政府有意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企业,在业内是不受欢迎的。”此次商务部和纺织商会将这些违规企业的配额扣减、乃至清零,也算是给这些缺乏诚信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据称,“如何处理调减后多出来的配额”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纺织第一网开展的调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把这次从违规企业回收的配额经过统计之后,进行再度招标。如果不收回违规企业的配额,剩余的30%的配额分给他无异于纵容之举。网友李小环、spirit和黄松发都提出,希望有关部门把这次从不法公司回收的配额在全国所有的公司进行招标。也有网友指出,事实上还有珠海,广州,南京,宁波等地多家虚增配额业绩的公司没有受到调查,它们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罚。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