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欧盟代表低调访华 最后三个小时磋商无功而返
2006年3月13日,下午3点半到6点半的三个小时,中国鞋商和欧盟代表在商务部的一个会议室展开交流。10家中国的鞋企、来自欧盟贸易救济司的维尼格司长和他的同事以及商务部的官员在会议室内陈述着自己的观点。
会议室的气氛没有预想的激烈,每个人都心平气和地来表达和记录,偶尔会有广东企业的代表高呼几声“不公平”,然后维尼格莞尔一笑,记下他所听到的呼声。
三个小时的磋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代表低调访华
欧盟驻华代表团的新闻处此后表示,他们没有收到任何维尼格来华的行程,这并不是一次很高层的谈判,只是调研的过程。
而商务部方面,也没有向外界透露双方谈判的细节和结果。不过,这次会谈仍然与欧盟即将表决通过一项动议有关,动议将决定是否从4月7日开始,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征收4.8%的反倾销关税,到10月份会增加到19.4%。维尼格此次中国行就是来听取中国鞋商的意见。
最新消息说,16日欧盟已通过上述动议。
浙江奥康鞋业集团欧洲事业部经理吴春悦是参加当日陈述的10家中国鞋企代表中的一位。14日零点,其表示:“他们的理念太落后了,对我们中国企业的态度存在太大的偏见。”
欧盟方面认为中国鞋大量出口到欧盟市场是本地制鞋厂商失去市场的直接原因,而对欧盟生产率低下的鞋企视而不见。其二,在对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上,无论中方如何强调中国鞋商都是民营企业,欧盟官员坚持认为政府对此进行补贴和干预。
吴春悦说道:“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但是我想说,即便他们要征收,也根本起不到反倾销的作用。这种单向型的保护是没有保护作用的,是‘拆东墙,补西墙’。”而8日,温州、广东和泉州的三地鞋革协会正式结盟,组建成了“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涉及到几千家鞋企,共同对欧盟反倾销调查进行“无损害抗辩”,最大程度地为中国鞋企争取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作为这个联盟的牵头人,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的秘书长朱峰说:“我们99.99%是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的民企。”他对欧盟不给予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颇为不解。
广东鞋业厂商会的丘小广会长也介绍:“广东每年有2.2亿双鞋出口到欧盟,价值8.8亿美元。这次的反倾销很有可能会对那些专门做欧洲市场的厂商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倒闭。”
根据海关的统计,2005年1至10月,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鞋类产品数量达到8.05亿双,金额为26亿美元。而此次欧盟的反倾销涉鞋案,我国有24个省份的1200家鞋企卷入,市场份额达7亿美元。
反倾销动议的法理之争
全国律协WTO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李圣敬在这次的反倾销案当中为浙江的8家鞋企担任律师工作。他从法理的角度对事件进行了分析。
按照世贸组织规定,对进口企业征收反倾销关税,不同企业征收的税率应该不同。而欧盟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做法,而完全不考虑各个企业不同的情况。李圣敬说:“我所代理的这8家企业不存在倾销行为,其他的企业是否构成倾销,我并不知道,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肯定是违背WTO规则的。”
此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一直是争论焦点。李圣敬说:“中国鞋制造商大部分是民企,尤其是广东和浙江地区,都是靠市场经济的秩序进行运作的,这次应诉的200家鞋商更是这样,欧盟不给予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是不公平的。”
“现在还只是初裁,我们不必太过悲观,年末欧盟将会有一个终裁。根据我的经验,从初裁到终裁有很大的可能会改变税率。”谈到一旦欧盟开始征收高的反倾销关税,中国企业如何采取行动时,李圣敬律师说,“现在还是企业层面的应诉,如果要到WTO去申诉的话,那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就是中国同欧盟,也就是要由商务部甚至是更高层的介入。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双方要磋商60天,如果不成,WTO成立专家组进行裁决。双方如果还有争执,那就由7位大法官组成上诉机构进行终裁。”
欧洲人的矛盾心理
欧洲人希望能够在商店和市场里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鞋。欧洲商人又开始担心,就此以往这样的鞋业市场就将被中国生产的鞋所霸占。
欧洲贸易商协会(EuroCommerce)就对反倾销动议持保留意见:“中国鞋直接受到反倾销调查影响的背后,受创更严重的将是欧盟本身的鞋制造机械、鞋材产业和鞋类销售业,并会直接影响到欧盟消费的利益。征收反倾销税并不能帮助欧盟生产商增加其产品的竞争力,只会损害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欧盟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慢性毒药’。”
民营制鞋厂商从国外进口设备,制作劳保鞋的设备多数从德国进口,皮料和鞋材相当数量从意大利进口。从这个层面上说,欧洲的设备和原料供应商在中国找到了大买家。而在经销环节上,外国企业全面负责“中国制造”鞋在海外的批发和零售,获得了巨大的经销利润。
朱峰说,他同意欧洲贸易商协会的观点,“从中国出口鞋到欧洲市场上去卖,完全是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