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日本在“中国制造”中大量获益

来源:纺织商业周刊 | 发布日期:2007-08-14

     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经济融合的程度超出想象。日本餐馆的筷子、瓷器多来自中国;吃生鱼片必备的苏子叶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上海的基地;中国制造的服装已经占日本进口市场的16.7%。而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已经从廉价走向高档。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凡与中国“沾边”的日本企业都赚钱:日本全日空的海外利润当中,60%以上与中国相关。
 
中国制造已融入日本经济与生活

  东京银座向来是出售高档服装的地方,100%中国制造的优衣库(UNIQLO)却把银座变成卖2000日元(约130元人民币)一件毛衣的地方。从1984在广岛开第一家商店以来,优衣库已经横扫日本,共开设630家分店,其口号是“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最高的质量”。优衣库在中国没有投资,而是采取OEM的方式,研发、设计、销售、服务都在日本。所有产品的制造都在中国。优衣库是改变“中国制造”形象的开拓者。

  在今天日本人均收入停滞甚至下降的时代,高品质、低价格成为人们的优选。最近五年来,中国商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日本国民,日本的“百元店”(约6.5元人民币)、“千元街”都和中国制造有着血缘关系。从中国进口的柿子,五个卖300日元,是日本本地生产一个的价钱;一大包大蒜只要100日元,而380日元只能买到日本生产的一头蒜。
 
日本大量电子产品中国造

  东京秋叶原和北京中关村一样,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品一应俱全。如今想在这里找到一件“Made in Japan”的产品可要费点工夫。电脑、手机、录音机、彩电、数码相机、DVD等大部分产品都标明“中国制造”。

  根据《日本国势图绘》(2006/2007)的统计,2005年从中国进口的彩电占日本进口彩电总量的38.2%,DVD占了74.8%,数码相机占63.0%,空调占71.7%,冰箱占52.4%,洗衣机占68.6%。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大量迁移到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国进行生产,把家电制造的接力棒传给了中国。

  日本电子产品产量的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日本企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如丰田、索尼等公司在海外的收益已经占企业全部收入的60%-70%。第二,日本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口号“中国能生产的我们不生产”。三洋白色家电如洗衣机让给海尔生产;三菱电机主动放弃手机电话生产。第三,向高端技术产品集中。日本除了高端等离子彩电之外,已经不生产普通电视机;三菱电机把生产集中在最强的五个领域,如宇宙飞船推动电机和新干线技术等。

  正是这种结构调整,使日本保持了高端技术出口的优势。日本一直属于技术贸易净出口国,2004年贸易额是1.74万亿日元的出口,进口只有5000亿日元。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约占日本全部技术贸易出口的43.8%,中国只占7.4%。同时,日本技术贸易进口有72.2%来自美国,而中国基本上没有。
 
日本从中获得巨额收益

  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关志雄在深入接触市场后,首次计算出中日双方的利益与损失。日本对华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巨大的收入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日本每年节约外汇多达1.9万亿日元(约1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本GDP的0.4%,为2002年度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据日本财务省统计)的10倍左右。

  据日本方面统计,与1990年相比,日本的对华出口价格上升了3.0%,对华进口价格下降了18.4%。结果,日本对华贸易条件指数上升了26.2%。2002年日本对华出口5万亿日元,对华进口7.7万亿日元。

  “以此测算,2002年对中国的出口价格如果按1990年时的价格计算,出口额比实际少了0.2万亿日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则比实际要多1.7万亿日元。因此,对日本而言,由于对华贸易条件的改善,每年节约外汇多达1.9万亿日元。”关志雄认为,随着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增加,日本每年节约的外汇应为2万多亿日元。

  由于日本主要出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中日处于互补关系。对日本的消费者而言,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价格便宜,从而使实际购买能力或实际收入提高;对企业而言,由于投入价格的下降和产出价格的上升而使利润增加。“现在,凡是中国购买的任何东西,都越来越贵,石油是一个典型。而中国卖的东西却越来越便宜。一方面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实惠,把中国的实际收入转移到日本。反过来看,中国在做亏本生意。尤其是中国在增加贸易量的时候。”关志雄说,事实证明,中国对日本的这种收入转移正好支撑了经济萧条的日本国民的生活。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