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中国引资走向精深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7-06-06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被誉为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晴雨表”。一年一度的投洽会既是万亿美元投资项目对接的若市门庭,更是中国投资合作新趋势的看台。

    距离第十一届投洽会还有3个多月,从6月4日召开的投洽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已隐然感受到流动资本的涌动和招商项目的聚集的气氛。然而,两税刚刚合一、宏观调控措施的加强、相邻国家的竞争在加剧,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前景几何,引资政策将走向何方,人们亟待通过投洽会这个“风向标”探个虚实。

    中国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逐步完备的法律环境和优惠的引资政策长期以来对外资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商务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4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9.79亿美元。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透露,截至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多家在华投资。

    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349家,同比下降2.2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7%。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质量稳步提升,而事实上,这个趋势从去年年初便开始显现。

    尽管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多多,然而,不利因素的挑战却接踵而至。

    自6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142种资源性商品加征出口关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发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套资金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业内人士认为这对相关领域外资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1~4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增速显然还是高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曾表示的“希望今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低于去年24%的水平”的预期。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尽管不是一刀切地取消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但其显示了中国对利用外资优惠政策调整的信号,跨国公司因增加对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担忧而采取消极观望的投资策略也在所难免。

    商务部研究院有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境外流入美元资本的投资成本上升,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使国外企业对在中国投资出口加工型项目的收益预期下降;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加快等因素也会影响外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再加上美国、欧盟、日本等三大经济体的并购投资流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新加坡、印度等FDI流入增长的表现不俗,以及周边国家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强大政策攻势的持续都对中国吸引外资形成了新的竞争压力。

    “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当前的快速增长形势和长期持续增长的潜力。”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多次对记者表达了他对中国引资前景看好的观点。而此时,中国的决策者们反复强调的是要提升外商投资的质量,引导外商投资向精深方向发展。

    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可能对相关投资活动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限制“两高一资”产业的投资,提升产业链等足见国家提升外资质量的导向。企业所得税法所体现的引资政策的优惠税收调整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意愿凸显。两个月前,数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标志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又迈进了一大步。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中国电信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行业进一步开放也意味着新的引资机遇的到来,而这对提升引资质量显然不无裨益。

    尽管《反垄断法》尚未出台,但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而这对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并购投资、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