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针织企业如何面对大洗牌

来源:中国服饰报 | 发布日期:2008-07-09

    内衣是纺织服装业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2008奥运年,对于中国的内衣产业来说,绝对也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山雨欲来风满楼,行业正面临一场巨大的转折。 
  
    “洗牌”这个名词,在以往众多的营销类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今年大家才真正深切感受到洗牌的味道,内衣行业,今年的牌一定会洗得很残酷。 
  
    洗牌的结果,大浪淘沙,不适应未来竟争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而强者恒强;能挺过去的企业中,必然诞生一批未来的王者。 
  
    挑战与良机并存
 
  今年的内衣业同样遭受众多不利因素的夹击,抵抗力弱的企业开始喘息着生存,有的甚至已经夭折。 
 
     如今,困扰中国内衣业的利空主要有: 
  
    经济大环境的恶化 
  
    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次贷危机,能源危机,越南危机,印度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恐慌,而国内的房价等则明显虚火上升,CPI等指数高居不下,全球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不容乐观,并引发系列的连锁反应。 
  
    劳工荒 
  
    从珠三角开始向全国蔓延的劳工荒,已经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尽管明显呵护劳动者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出台,但依然缓解不了这种尴尬局面;众多的企业建好了现代化的厂房,购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却苦于招工无门,大量的厂房和设备被迫闲置,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纺织服装业本来就一直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80年代起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推动这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如今,没有了充足的、低廉的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内衣企业还靠什么来竞争? 
  
    通货膨胀及紧缩 
  
    通货膨胀引发了国家大力度的系列的宏调,资金的紧缩必然使得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有些纺织服装企业由于业务拓展太快,或者多元化的扩张太激烈,导致资金已经出现大量的缺口,而货币政策的从紧使得银行的资金输血功能大打折扣,没有钱的日子里,企业如何珍惜自己? 
  
    而通膨最直接的后果又引起了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等的提升,是得本来就劳工紧张的企业雪上加霜。 
  
    原材料成本的提升 
  
    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化工产品等的价格大幅攀升,从而直接导致内衣原材料成本等的大幅提升。 
 
     如今,很多企业都已经在提高产品的市场售价以求自保,但对于那些定位低端的产品而言,提价就意味着失去了唯一的竞争优势,而且,其市场销售体系能否承受更高价位的产品还全然是未知数;成本提升导致的利润下降使得很多企业举步艰难。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已经突破7元大关,这对那些用美元结算的外销型企业来说,直接就意味着利润的下降。而且,人民币还在升值绵绵无绝期,何日是个顶点还很难说。 
  
    地震引发的系列震动 
  
    突如其来的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也让中国的经济被震了一下,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内衣企业在四川的市场销售都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这些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成千上万家内衣企业被迫转移或者关闭,对那些小型的、单纯依靠加工的企业来说,绝对受到的是致命的打击,但对于大型的成熟的品牌企业来说,这也许就会是一次进行调整洗牌寻求发展的良机。 
  
    浙江娅茜集团是华东地区最大文胸生产加工企业,承接着国际多个著名品牌的加工,公司综合实力比较雄厚,他们今年受的影响则很小。据娅茜集团董事长黄栩潇先生介绍,因为客户群体一直比较稳定,2008年,娅茜集团依然获得了稳定健康的增长,而且,公司订单目前还有些做不过来;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也比较顺利,很多市场都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娅茜集团也在利用今年的机会,在洽谈收购广东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工厂。黄总说,现在收购企业,可以比以往低很多的价格,而且,选择余地很大。公司在今年将把产能继续扩大,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规模优势。 
  
    而对于一些优秀的内销型的内衣企业来说,今年则是很好的抢夺优秀终端资源的机会。 
 
     笔者走访了国内许多内衣终端,发现行业早在5月份就进入了销售淡季;拿中国最大的内衣基地汕头来说,近两个月连物流公司的生意都明显很萧条,这明显传递着一个信号,汕头内衣行业如今面临着大的萧条,这与汕头企业大多走中低端的定位有明显关系。 
 
     但据另一些渠道的了解,南海、浙江等一些内衣企业受的影响相对小很多,因为这些地区很多企业都是在运作品牌,走中高价位路线。一些品牌企业的营销人士甚至表示,今年很多市场都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因为这些品牌企业已经预留了支撑品牌发展的利润空间,抗风险能力明显要强很多。 
  
    一个内衣代理商兴致勃勃的向笔者表示,今年找终端店面明显比往年容易,店铺租金也不象前两年那样疯狂了,她准备下半年增开10个自营店;她说,今年会努力把基础打好,熬过今年,也许又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A品牌是上海的一家品牌内衣企业,因为整个行业销售在下滑,A品牌的竞争对手们也纷纷缩减了市场维护成本,这就给了A企业机会,A企业今年一鼓作气,加大投入力度,成功将产品打进了几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渠道体系;而且,还从一个同类企业那里挖来了几个急需的高级人才。 
  
    这些,都是挑战所带来的机遇。 
 
     经济繁荣时期百花齐放,一些小厂生产的产品也不愁卖,但今年,拥有综合产品开发生产能力、知名度高、终端服务到位的品牌明显更有竞争力。 
  
    从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来说,今年必然是一个残酷的洗牌年。 
  
    而且,这次洗牌的时间可能会有些长,对企业发展会提出更多的要求,未来的内衣企业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充分地抗击风险: 
  
    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产品同质化的年代,平庸的产品永远无法取得消费者长久的认同,加强品牌的文化诉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品牌影响力。品牌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其附加值,而不仅仅是一件产品。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新员工难招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办法留住老员工,以形成稳定的生产团队,除了工资应该水涨船高以外,丰富企业文化就成了必须之选,让员工有归属感,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将会是企业永恒的命题。 
  
    丰富竞争手段 
  
    企业竞争不能单纯地依靠产品,具有核心技能的企业永远能占据先机,比如提升设计含量,多获得上游企业的资源支持,或者采用新型的营销手段等。 
  
    做大做强,规模制胜,创新到底。 
  
    未来的竞争永远靠实力说话,有实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走得更远。类似PPG那样的新锐,以后还会有非常广阔的天空。

    外贸企业转型内销需过五关 

    随着外贸环境的恶化,很多以外贸为主的针织企业明显的感受到了企业经营的压力。于是,很多企业主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国内市场?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主往往以自己经营外贸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国内市场的操作,以为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就可以打开市场的简单想法,匆匆上马,最后却以失败而收场。一时间,外贸企业转型做国内市场,往往成为那些外贸巨人企业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现象”。在外贸转型内销的过程中,针棉企业究竟应该怎样来有效地规避风险,迅速地走上内销的快车道呢?笔者见证了众多企业在外贸转型内销过程中的阵痛,在协助策划服务企业的操作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供广大企业主参考。 
  
    笔者认为,外贸转型内销的企业,需过五关: 
  
    第一关:思想转变关。 
  
    企业主思想意识的转型,是外贸转型内销成功的首要因素。 
  
    外贸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研究消费者、不必要进行品牌建设、更不需要产品开发,也不需要产品卖点的研究与包装表现的策划设计。他们一般都是,以价格或设备技术优势,接到外贸订单,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来样打样,确认以后,进行大货的生产,然后就是及时的交付订单。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外贸企业所做的只是一种,凭借国内生产成本优势带来的一种加工贸易。在针织行业,具体表现为:以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为国际品牌商、贸易中间商做的贴牌加工贸易。在这个过程中,加工的企业体现的就是,劳动力组织管理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按时交付订单的能力。而在市场营销中,体现产品品牌附加值的品牌建设、渠道管理等市场营销行为却没有任何的体现。这样,就造就了一些企业主的惰性,在外贸转型内销时,往往按外贸加工的思路来看待内销的拓展,造成了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表现为:为品牌建设所付出的传播费用的不理解、不敢投;对外贸订单式生产的迷恋而对内销生产合理库存感觉压力大;对渠道建设所付出的费用望而却步;对国内市场产品开发的经验缺乏等等原因,导致很多企业主,从一开始就不愿接受变革,导致外贸转内销上不上,下不下,无疾而终。
  笔者认为,外贸企业要转型内销时,企业主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的准备。这个思想准备,就是做国内市场,必须要面对而无法逃避的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开发的问题、品牌建设与宣传投入的问题、营销模式与营销团队组建的问题、渠道规划与拓展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弄清楚,不理顺,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关:产品开发关。 
 
     产品开发是否适合国内消费者是外贸转内销能否成功的支撑点。
  外贸产品与内销产品是有根本的差别的。无论一件衬衣还是一双袜子,外贸与内销的产品,无论在花色、款式、规格,还是在质量、技术、包装上,都有根本区别。一个在国内销售的好的品牌,在产品的开发上是很有学问与讲究的。这就要求企业对国内的消费者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使产品要在花色上符合国内消费者的文化习惯;款式上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在规格上符合国内消费者的身体特征;在包装上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流行趋势。许多外贸企业已经几年如一日的订单生产,很难一下改变产品开发的思路与相应的人才、技术配备,往往导致产品开发不成功,造成转型的失败。2005年,浙江诸暨的一家袜业企业,在转型国内市场时,就是因为缺乏对产品开发的重视,导致前期生产的几百万的产品不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最后以跳楼价处理,大大地打击了转型内销的积极性和信心。 
  
    外贸转型内销的企业本身品牌知名度就低,在国内缺乏消费者的基础,加之缺乏市场销售渠道的根基,这就对产品的要求就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产品是否能够符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就成为外贸转型内销能否成功的支撑点。针棉针织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产品高度同质化,而且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品牌鱼龙混杂,价格战非常激烈。对于刚刚介入内销的外贸企业,务必要在产品的开发上要有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包括产品技术上的突破、功能卖点上的突破、产品包装上的突破。如果还是跟着对手摸着石头过河,注定是没有出路的,不如不做。 
  
    第三关:营销模式关。 
  
    营销模式的成功是外贸企业转型内销成功的核心所在。 
  
    很多外贸企业刚刚转型内销时,总是豪情万丈,喜欢盲目跟风,好大喜功,模仿成功企业的表面,而少有研究成功的内在核心因素。不少外贸企业,一提起做内销就认为是打广告,误认为做品牌就是请明星,不惜一掷千金,进行所谓的重拳出击“巨星代言”、事件炒作等等烧钱的行为。而不是首先考虑好用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来进行国内市场的操作。往往花资请了大牌明星,却没有产生大品牌的效益,往往投了广告,却因为没有有效的终端覆盖而无法与消费者对接。 
  
    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与市场细分的需求,建立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模式,是外贸转内销企业能否成功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企业主要进行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优劣势分析,自己擅长做什么?切入国内市场的机会点在哪里?要有一个全盘考虑与实施的论证计划。 
  
    针织针棉产品的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为企业数量多、总产量大、出口量大等几个特征。但是,针织针棉行业也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瓶颈。由于生产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又缺乏强势品牌和强势产品主导,使得不少业外企业和资本纷纷加入。它们大多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在营销模式上选择模仿、抄袭和炒作的路线,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愈加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如果继续保持现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外贸转型内销的企业将失去下一轮竞争的优势。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导入营销新模式,成为外贸转型内销企业真正实现质的提升的迫切需要。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深刻研究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品牌与营销创新,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独特营销模式。 
 
     第四关:品牌建设关。 
  
    只有围绕在正确的品牌与营销战略规划来进行事件营销、明星代言秀和渠道建设,企业有投入才会有合理的市场回报。 
  
    近年来针织针棉外贸企业,在转型内销时,往往通过请明星担任品牌代言人这种方式,来代替系统的品牌建设,这是一个品牌建设的大误区。 
  
    笔者认为:请明星做形象代言人是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最快,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做好了是馅饼,弄不好也是陷阱,不能盲从。 
  
    请明星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可因为面子或别人请我也请。现在很多企业老总就是耗费巨资请个明星做做包装、撑撑门面而已,不做品牌推广,这样是最大的浪费。按照惯例,推广品牌的费用一般应该规划在请明星费用的5倍以上,这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明星品牌效应。 
  
    请明星做品牌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其实,品牌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个性和差异化。一件内衣,没有明星代言的和有明星代言,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同样的产品都请明星代言的时候,就会出现了从“产品同质化”上升到了“品牌同质化”。现在,很多的内衣、袜子、衬衣行业就出现了这种现象。这样的话,明星的效应就大大降低。所以,请明星一定要选准人、选对人、选好时机。另外,一定要请专业的品牌策划营销人员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你的整个品牌与营销规划落到实处。 
  
    第五关:营销管理关。 
  
    在我接触过的很多外贸转内销的企业中,几乎少有专业的营销人才和营销团队,更谈不上拥有自己企业的品牌营销管理模式和系列规范制度。营销部门形同虚设,即使有几个业务人员在跑业务,但没有形成独有的营销战略和行动战术。或者所谓的营销战略或战术,无非也是网上下载一点,书上摘抄一点,拼凑而成。尽管如此,也执行不彻底,因为没有实战依据。 
  
    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企业主没有做好———“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本职工作。很多营销人员应聘进入公司,既没有人管,也无人过问,更谈不上系统的培训。在车间混段时间,在办公室待段时间,再下市场走马观花一段时间,企业主看其也没有做出什么业绩,也就下了“辞退令”。营销人员也是如此,看看没有人管,也没人带,没东西学,实在混不下去了,也就打了辞职报告,走人了之。久而久之,企业主抱怨招不到好人,营销人才抱怨怀才不遇。 
  
    也有一些优秀的营销人才,怀着满腔热血和满腹经纶,想进入企业大干一场。于是,献计献策,整出一套营销计划方案,无奈很多的企业主习惯自己大小事情一肩挑,不喜欢这规范、那规范;或者对自己有利规范,对培育市场需要付出的,就不是很愿意。一来二去,营销人才就觉得自己的用处不大了。 
  
    外贸转内销的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从一开始就要树立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思想意识。必须建立自己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包括品牌营销运作管理模式、营销组织运营管理体系、营销渠道运营管理体系,人才选拔激励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独有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外贸转内销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更上台阶。 
  
    以上五关是外贸转型内销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核心问题。相互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是外贸转型内销的重要步骤,也是广大急需转型的外贸企业主、营销负责人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