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每年约200家德国企业赴华 中小德企渐成投资主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 发布日期:2008-02-15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与欧洲进出口额情况,欧盟十五国中德国仍以9411164.2万美元的进出口总额高居榜首,同比增长20.4%。200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继续呈上升趋势。

    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一份由德国工商总会上海办事处和欧亚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发布的《德国工商总会2007年调查》报告指出,与合资形式相比,德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以独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在成立不到两年的企业里,独资企业所占比例高达80%。成立合资企业的限制已经减少。

    报告指出,独资企业的战略优势往往优于合资企业,独资企业能更直接、快速地控制企业运营,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并且不必考虑与中方合作伙伴分配利润的问题。合资企业的优势是能与中方合作伙伴更好的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点也是企业选择独资或是合资形式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报告还指出,德国在华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以公司模式运作(合资或独资)。此外,公司代表处模式的比例正在缩减,从2002年的50%下降至2007年的27%。

    据了解,德国企业高度集中在上海地区,大部分德国在华企业相对较年轻,其中大约有60%创立于2000年,1/4的德企进入中国10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从商经验。

    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使大部分德国在华企业获得成功。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每年大约有200家德国企业进入中国,仅需2年至4年的时间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相关数据表明,德企运营时间越长,利润力也随之增高。绝大多数受访企业都表示,它们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既定的商业目标。

    中国市场吸引中小德企
    中国市场潜力始终吸引众多致力于全球业务的德国公司赴华投资。而中国做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德国第十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商业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德国服务业中小企业,同时制造业公司也开始提供生产与服务一体化的方案。德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对华投资主力。

    据相关人士介绍,德国在华公司的平均年营业额为1500万至2000万欧元,平均员工数量100名至200名,以中小规模为主。在进入中国已逾十年的德国企业当中,只有12%是由中小型的母公司投资的。然而,在进入中国不足四年的德国企业中,约57%是中小企业,而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跟随它们的主要客户来到中国。

    截至2007年11月,中国累计批准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5800多个,投资企业2500多家,德企在华实际投资金额约160.4亿美元。而在2006年投资的576个项目中,投资金额达19.8亿美元。

    上述报告同时指出,在德企转移到中国投资的商业活动中,转移程度最高的是生产,程度最低的是研发。研发转移程度低表明中国核心技术竞争力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此外,低技能工人的劳动力成本是吸引德企在华投资的最大成本优势,但是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也不容忽视。报告指出,高素质劳动力匮乏是阻碍德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市场壁垒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环保将成未来重点投资
    中国德国商会北京执行总经理、董事鲁玉棠对记者表示,在德国对华的投资中,环境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两国的贸易活动中,德国致力于技术投资,希望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领域有更密切的合作。

    据记者了解,德国是全球环保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世界市场上近五分之一的环保产品来自德国德国的环保技术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六分之一。德国家族企业Kaercher是国际清洁技术市场的领跑者,其清洁器械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国ECO调研公司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截至2007年底,德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的规模超过66亿欧元。

    据记者了解,可再生能源正在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2007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增长155%,从2006年年底的26亿欧元上升至2007年年底的66.4亿欧元。

    目前德国所有的环保类型基金都备受追捧,2007年该类基金的总规模上升了13%,达到216亿欧元。2007年投资可持续及环保基金的德国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为5.2%,投资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平均收益则达到45.1%。

    ECO调研公司主管于尔根·韦伯称,环境保护是全世界目前最流行的主题,因此预计2008年该类基金的规模和市值还将继续上升。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