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中国服装产业前进的关键20年

来源:中国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1-10

    行业归属
    1986年11月,国务院决定服装和丝绸归口纺织工业部实行行业管理,到1987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服装行业完成划归工作,服装成为"大纺织"格局中的"龙头"产业。
    
    中国制造
    时至今日,中国服装仍是"东方神韵"的代名词。中国服装业在20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形成了服装产业体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国内服装市场已成为常态的买方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调查,我国现有服装生产企业4.5万家,从业人员385万人,年服装生产能力(不含针织服装)138亿件。
    
    中国正在为遍布全球的公司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但已开始不再局限于″世界工厂″的现状,中国的企业要实现更高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中国的服装企业要从"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命运到实现"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梦想,逐步开始重视战略,重视品牌文化战略,正确理解战略的内涵与精要,制定现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为企业定立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服装协会
    1991年,中国服装协会成立。时至今日,中国服装协会有会员单位1400余家,包括民营、中外合资、国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囊括了绝大多数中国原创优秀服装品牌。中国服装协会的会员企业不仅构成了中国服装产业的行业骨干,而且大多还以核心企业的身份成为服装产业在一些产业聚集地经济支柱的主体。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服装协会致力于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培育、扶植和推广工作,在促进品牌国际化和对外交流方面不遗余力。在倡导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同时,注意与上、下游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不仅力促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完善与衔接,而且正努力营造中国服装业高效、活跃、务实的国际化、现代化的行业形象。
    
    服装出口
    1992年服装出口额超过纺织品,1994年,中国内地成以及服饰配件出口值为237.21亿元,出口增长率占全球的比重达16.7%,服装出口夺得世界第一。同时,服装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矛盾也有所缓解,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中国服装在世界服装市场上所占得份额已逐年增加,占全球服装贸易总额的1/6强,雄居世界服装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并已成为世界服装工业大国。可以说,中国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13亿人口也孕育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市场。
    
    高附加值
    中国将何时出现国际性的奢侈品品牌?怎样使中国服装品牌拥有国际竞争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国服产业一直在思考、探讨如何通过战略性的品牌管理,增加产品的"含金量"--也就是品牌之中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在这个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找到中国服装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出现,必然是中国高端消费者品牌觉醒的表现,更是中国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力量。
    
    品牌文化
    全球竞争的帷幕是一层层拉开的,即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竞争之后,最后一层的帷幕打开了:文化战略四个字赫然在目。从1995年开始,我国服装行业明确提出要"实施名牌战略"。进入新的时代,当竞争变得越发激烈时,企业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新的竞争方式,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品牌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中国元素
    工艺、技术、销售等硬件都可以洋为中用,唯独深藏在服装中的民族特质和精神底蕴无法移植。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千姿百态的服装文化,但人们却很难从中国现代服装中看到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借鉴。
    
    当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穿着的深具中国民族风格的唐装使本土的设计产业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被人们说过多次的老话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由此可见,品牌只是服装的表象,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精神才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招标
    也许细心的人已经发现,随着中国服装品牌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服装广告出现在电视之上,其中男装、运动品牌的广告数量尤为可观。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央视黄金段位收视率居世界收视率之首。更为关键的是,央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意味着"质量"、"信誉"、"实力",不仅老百姓信任,也会被供应商、经销商看作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从而无形中加强合作信心。对于区域品牌来说,央视招标是地方品牌进入全国市场的最佳平台,很多服装品牌通过央视走向全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CHIC
    1993年5月,北京迎来服装行业的第一个专业盛会,首届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1993)于5月14日~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其启用了全部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这次服博会为此后的服博会定下了大致的格局,比如特装展示专业评比、专场时装"秀",以及每年定期在北京举办一届。1997年4月8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第五届服博会最大的亮点是,在1.1万平方米的展出场地,420家参展商中,海外展商超过了120家。据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介绍,CHIC1997的国际性一下子提高了,盛会期间,首次有各国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开始参与论坛、经贸洽谈及文艺活动。自本届展会,杉杉集团等一批企业开始租用国际展馆,显示出中国服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魄力。1998年4月1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首次移师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同时还首次导入电脑统计观众,控制了非专业观众的进入,对专业观众进行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在第八届服博会上,男装、女装分区展览是CHIC体现专业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展品种类越细分,为贸易观众服务的针对性越强。
    
    家族管理模式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中国现代服装企业大多都带″民营″的字号,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从实际情况看,家族企业的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些民营企业虽然花钱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但是要害部门仍然由"自家人"掌管。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近1/4的民营企业存在董事长、总经理一身兼现象,这种决策随意性和行为短期化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信息化
    据专家分析,如果只有家族企业控股,那么货币资本的积累就只能通过少分配来达到,而这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如果通过并购、重组,让外部资本进入本企业,形成复合型的产权结构,企业就会得长足发展。
    
    1999年,《中国衬衫》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标志着全国性的服装行业信息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就服装企业而言,服装管理软件要解决的,是服装企业商品的进、销、存、退、换、盘、损、残、调、借、赠等,以及商品流转过程的管理、相应款项流通的管理和票据的管理。我国有中等规模的服装企业近五万家,这些企业对服装管理软件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企业效益的好与坏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最根本的标准。经营与管理之间参达到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反之则举步维艰。现代化的企业已经逐淅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单纯靠对商品的占有,靠个人经验,已经很难把握市场,很难在激烈的角逐中取胜,服装企业尤其如此。
    
    服装教育
    1987年,随着原北京化纤工学院正式命名为北京服装学院之日起,全国惟一以服装命名的,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出现了。随着20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服装设计、工程、营销等多种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才华施展舞台,同时产业对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也进一步加速了高等学府对于服装等相关学科的设立。专业教育与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至今为止,全国设有服装科研机构104家,服装高等院校2所,并在4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服装专业(系)。
    
    百强企业
    截至2005年,中国服装协会在行业内开展的百强活动已历时10年。百强企业的变更和壮大,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服装产业和品牌发展、成熟的生动历程。在总结10年百强工作的基础上,协会还对十年来连续3年进入百强前10名的13家优势企业进行了表彰;对连续10年进入百强的20家企业特别予以公布和表彰。这十年,是中国服装品牌成长的十年,品牌的风帆已经启航,但要想破除坚冰出击国际品牌,还需假以时日。因此,确切地说,这十年是中国服装开始踏进品牌舞台的十年,更是初步用理性孵化品牌意识的十年。
    
    WTO
    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之后,中国终于在2001年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服装与世界的距离也随着中国的"入世"大为缩短。因此,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事关行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进步的挑战、人才的挑战、企业竞争力的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挑战,应对每一项挑战都有许多工作要做,都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纺织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行业媒体
    1992年,中国纺织报《服饰潮》建立,一是应和服装产业的需求,一是迎合服装被列入中国纺织部的重大举措。
    
    1993年,中国纺织报《服饰潮》更名为《中国服饰报》,正式独立发行。同年,《服装时报》成立。2001年,《中国服饰报》脱离《中国纺织报》,并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2003年,《中国纺织报》《服装家纺周刊》成立。2004《中国纺织报》《服装家纺周刊》正式更名为:《服装周刊》2005年7月,《中国纺织报》《服装周刊》独立邮发,并走上零售市场。从而奠定了中国服装传媒领域三足鼎立的初始态势。
    
    后配额时代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纺织品服装配额将被取消。由此,2004年被业界称为"后配额时代"。就机遇而言,配额的取消,有利于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发挥在成本和质量方面的比较优势,但是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种种挑战,成为当年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配额的取消对于全球服装市场来说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各出口国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的争夺进入了史无前例的白热化阶段。为此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与世界合作,形成共赢局面。
    
    产业集聚地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至2005年全国已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经初步推算,我国服装产业有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服装产业集聚地,而服装产业集聚地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一以服装文化、商贸、时尚为主要特征,成为以大城市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都市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二以产业配套齐整为主要特征,市场信息反应敏锐,以生产中高档品牌服装的企业为主体。温州、宁波、晋江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三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形成以大型出口服装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服装产业群。浙江平湖、江苏常州、广东潮州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四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单一产品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色,形成以中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浙江嵊州(领带)、湖州织里(童装)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代言人
    通过代言人传播信息已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特点。所谓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品牌战略者们聘请或塑的,能让人们通过对其知名度、职业、形象、个性、品行的联想,产生对某种品牌美好印象的人。目前,中国内地服装业蓬勃发展,很多服装企业都认识到了聘请形象代言人所带来的商机。2004年某机构对近年来服装代言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及被调查者对某种服装代言人广告印象最深刻的原因时发现,在各式各样的原因之中,与代言人本身相关的原因最多,在服装广告中占68.6%,比例明显高于广告设计、产品、受访者个人原因等因素让受访者对广告记忆深刻的比例。
    
    中美纺织品争端
    2005年的春天,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却遭遇了"寒流"。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宣布对三类中国纺织品启动设限程序;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特保"措施的方针;法国行业组织也要求政府就中国纺织品进口增加采取"紧急保护措施"……进入后配额时代的新一轮贸易摩擦由此拉开序幕。
    
    2005年6月11日,中欧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欧盟承诺对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保障未来三年我国纺企在欧有稳定发展环境;6月19日,商务部正式公布"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国内纺织企业高度关注的"设限纺织品配额分配方案"水落石出;9月5日,中欧双方在京签署《磋商纪要》,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11月8日,迁延日久的中美纺织品争端终于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收官",中美双方于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反响最大的贸易争端就此尘埃落地。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
    2005年,为了坚持服装品牌的市场检验原则,充分肯定品牌在年度内所取得的成绩;为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与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在设计、质量、营销、创新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品牌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扩大服装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中国服装协会决定组织以年度为单位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活动。″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活动设立十大奖项,分别为:中国服装品牌风格大奖、中国服装品牌品质大奖、中国服装品牌策划大奖、中国服装品牌创新大奖、中国服装品牌潜力大奖、中国服装品牌营销大奖、中国服装品牌公众大奖、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大奖、中国服装品牌成就大奖等,并将通过入围、终评两个环节,最终确定奖项的归属。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