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际资讯(09年前)
莫斯科关闭集装箱市场 中国廉价商品入俄遇阻
对于卢日科夫的言论,俄罗斯媒体评论说,市长的话“太过无情”。
俄中经贸合作中心管理局局长萨纳卡耶夫认为,这句话说得确实不合适,但其实质并没有错。在集装箱市场上的华商,其经营是非法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过失,导致中国那些好商品无法参与竞争,也不能进入俄罗斯市场销售。
莫斯科法院7月8日作出决定,即日起,将关闭集装箱市场3个月。这是否预示着,曾经为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匮乏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廉价商品,从此会真的梦断莫斯科?
集装箱市场去留未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轻工业商品极度匮乏,而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战略为双边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
华商的前身––那些“国际倒爷”们用自己的勤劳书写了中俄民贸史上的传奇––价格低廉的中国服装、鞋类、日用品等在俄罗斯遍地开花,并最终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辐射中亚和大半个欧洲的中国商品销售网。
但是,从6月份至今,俄罗斯媒体便炒作来自中国的、走私的、有害妇女和儿童健康的危险品,同时也谈论着俄罗斯华商的命运。在CBN记者的随机调查中,除了那些曾经的集装箱市场俄罗斯商户外,对华商遭遇抱有同情心的俄罗斯人并不多,甚至还有一些莫斯科市民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
也有社会人士对华商的遭遇持同情态度。俄罗斯人权机构专家波德拉比涅科就提醒说,受损华商可以向法院递交诉状。他公开指责卢日科夫在“践踏人权”。波德拉比涅科指出,根据俄罗斯宪法,所有在俄罗斯的外国公民,与俄罗斯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如果他们向法院起诉的话,他认为法院会站在华商这一边。
而对于集装箱市场这样的商品集散地存在的利与弊、去与留,俄罗斯当局乃至各界,至今仍然各持己见,也无定论。
支持者认为,像这样的集装箱市场应该保留,因为总有一些低收入群体,他们买不起国有商品。何况俄罗斯轻工业不可能一下子就振兴。首先应当振兴俄罗斯的制造业,然后才可清理市场。
反对者则指出,集装箱市场上的国产份额占20%,正规进口只占38%,其余的都是走私或非法进口。整个行业充斥着来自中国和土耳其的不平等价格竞争,国有产品份额继续减少下去将威胁国家安全。他们建议政府再将进口服装与鞋类关税抬高20%~25%,同时限定中国与土耳其进口来的产品数量至少3年。
有不少专家甚至呼吁,不要蓄意夸大集装箱市场的作用。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社会经济研究教研室主任季霍诺娃甚至直言:她根本不相信关闭集装箱市场的负面后果会超过其积极作用。
辛酸淘金路
尽管都知道在俄罗斯做生意提心吊胆,但华商仍然是趋之若鹜。因为在俄罗斯赚钱要比在国内容易。不过,每个中国商人几乎都有过胆战心惊的难忘经历。只要攀谈起来,每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华商都能给你讲出一段看似风光背后的辛酸淘金史。
直到今天,这些华商们依然不得不延续“灰色清关”的路子做生意。这种通关方式产生的问题是,清关公司不提供任何商检和报关单据。因此,面对俄罗斯护法机构的查抄,华商往往有苦难言––因为他们拿不出任何完税单据,也无法证明货物的归属。这便给俄罗斯护法机构每次的扣货行动提供了口实。
而在集装箱市场关闭后,当华商们谈起自己的遭遇,令CBN记者感觉,还有不少华商对俄罗斯强力部门的打击和查抄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就是对未来也很盲目,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一点,尤其值得深思。
集装箱市场的店铺均用旧集装箱改造而成。如果按照面积算的话,这里的租金比美国华(0.05,-0.00,-3.85%)尔街的还要高。一个摊位的月租金加上管理费甚至高达近万美元。据莫斯科北方商会会长关百新估计,集装箱市场未关闭前有2.5万~3万名华商。曾经,全俄罗斯的小企业主约4万人每天光顾集装箱市场。从这里就可以窥见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廉价商品的需求程度。
但是,尽管华商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便宜货,为俄罗斯普通民众带来了便利,但不可否认,在俄罗斯媒体上,华商形象多为负面。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在俄罗斯经营的华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CBN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国人尽管已在俄罗斯生活或工作多年,却仍然无法融入俄罗斯社会。这除了俄政策法规不尽完善,司法体系依然存在缺陷和漏洞外,中国人自身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在俄罗斯,中国人怕黑社会和警察已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中国人自己也坦陈:既然我们来俄罗斯是为了淘金,就不得不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俄罗斯的一些执法者也正是认准了他们这个弱点。
不可否认,“灰色清关”是和腐败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华商一看到警察就心里发抖。一些俄罗斯警察也都心照不宣:想创收,就去找华商。
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很多人货物被扣后,一般都不会告诉别人,因为担心国内的厂家知道就不会再发货过来,担心朋友和熟人也不再借钱给自己。而且,华商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般只有一个,就是拿钱消灾。这又助长了俄罗斯护法机构的贪婪气焰。
另外,90%在俄华商出国前没学过俄语,而是来俄后被迫学的。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不可能熟悉生意场上的法律法规,更不可能掌握俄相关法令条款,这就给俄许多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机,许多中国公司和个人就是这样吃亏的。
无奈的“灰色清关”
俄罗斯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上任后,就提出“反腐”的口号。这次整顿“灰色清关”便是其中一环。
同时,俄罗斯总理普京也要求内务部和检察院彻底改变打击走私活动局面,尤其是在打击轻工产品走私活动方面。俄罗斯总理普京9日在俄国家边防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加强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管,堵住“灰色生意”的通道。普京还明确表示俄罗斯应当扶植本国轻工业。
实际上,“灰色清关”已成为俄罗斯一些商人避税、官员腐败的温床。而难以启齿的是,在俄国内的“灰色清关”这个利益链中,华商却是利润最小、风险最大、稳定性最差的一环。而每次清剿“灰色清关”,损失最大的也都是华商。
关百新告诉CBN记者,“白色清关”其实一直存在,只是这样进来的货物,量非常少。
华商们称,中国商品之所以廉价,就是因为走“灰色清关”。否则,一旦正规清关,俄罗斯海关对轻纺产品征收很高的进口关税,中国廉价商品将不再廉价,从而也将失去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
但经CBN记者调查,实际上未必如此。因为同正规清关相比,“灰色清关”所需的费用并不低。特别是同发往美国、欧洲等货柜的费用相比,俄罗斯的价格高得离谱。
以服装货柜为例,一个40尺货柜的总值大约15万美元左右,一般须支付12万~14万美元的运输清关费用。跟正规清关完全不相上下。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抢时间。
比如,记者一做箱包生意的朋友,曾努力尝试过“规规矩矩”做生意。7个月后总算把货物从海关拉出来了,不但清关费用一点儿没少花,而且俄罗斯客户还以商品过季为由拒绝付款。从这里便可以明白,为何华商们甘冒风险,却依然选择“灰色清关”。
在调查中,华商们也大都同意需要转变经营观念之观点。他们也承认,如果再用过去的方式在俄罗斯做生意,不但今后无法立足,甚至会重蹈覆辙,在一夜之间便倾家荡产。
在经历一轮又一轮查抄劫难后,目前已经有不少华商思考并转向正规经营。他们一般选择的经商方式有:一是正规清关(即“白色清关”),二是在俄罗斯办厂,三是搭建贸易平台。
“中国廉价商品恐惧症”
全俄舆论研究中心调查发现,8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中国商品“不经用”,很快就坏掉;更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商品“很危险”,对身体和健康都非常有害。他们也不隐瞒“自己多是被中国商品的廉价所吸引”这一事实。而在他们选购的中国商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服装和鞋。跟从前不一样的是,像儿童玩具、日用电器、日化、营养品、化妆品、个人卫生用品等,如今在被调查者中都鲜有人问津。
此外,一直以来,俄罗斯官员们并不否认“中国商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的生产者均很难与其竞争。考虑到中国有430万家中小企业,国内80%以上的就业岗位、60%的国民生产总值、50%的税收、63%的出口额都靠中小企业来完成,因此他们毫不怀疑,如果不加以控制,在政府的扶持下,未来几年,中国商品更多出现在俄罗斯市场上的趋势仍将继续。
有人怀疑,上述种种,未必不是推动俄政府加大对中国货整饬力度的诱因之一。
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更是早就直言,俄罗斯轻工业现在发展迅猛,要想同“中国制造”进行竞争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国家为此正在制定一系列鼓励本国生产商的措施,其中包括降低进口原料关税等。何况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在中国也不是什么高质量的产品。
俄罗斯专家们也开始相信,俄罗斯生产的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不比中国的逊色。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多次重申,扶植本国中小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逐渐夺回这一被中国商家长期占领的阵地。
而且,俄罗斯经贸部已经制定了刺激日用品生产的措施计划。包括降低原料进口关税、对轻工企业的贷款利率予以补贴等。俄当局相信,俄罗斯生产的鞋类产品无法立刻与意大利产品竞争,但无论如何,与中国产品竞争还是不成问题的。俄罗斯的轻工业完全有能力让俄罗斯人穿上国产的服装鞋帽,这些产品至少不会比中国生产的同类产品逊色。
但分析人士则认为,俄罗斯取代“中国制造”,尤其是在轻工产品的问题上不可能一蹴而就,考虑到俄罗斯目前中小企业“行业倾斜”的严重状况,政府对该领域局势的发展显得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