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产经分析

易纲、林毅夫:政府应扮演更多角色

来源:《纽约时报》 | 发布日期:2012-07-27
  政府在经济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政府与市场的边际在哪里?这无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焦点话题。
  
  7月21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上,这个问题被在场观众抛给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不久前刚离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重回北大执教的林毅夫。
  
  在这场报告会的提问环节,一名北大学生就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提出了质疑:“当前中国存在显著的腐败问题,经济发展是否一定要靠政府来引导?”
  
  对此,易纲的回答是,“我们的现状有很多人羡慕”,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能在30年间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是一个奇迹。但他话锋一转,随即坦言:“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不是不存在,我认为他的观察是有道理的。”
  
  易纲表示,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的格局,“现象存在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也可以说我们谁也不能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接着,易纲坦率陈述了自己对政府角色的理解。
  
  政府干预经济的“度”在哪里?哪些干预是正常的干预?易纲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归纳为四方面:第一是保护产权与执法,第二是宏观调控(即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第三是社会管理,第四是提供公共服务(即经济学中公共品的概念)。
  
  易纲说:“如果我们的政府将来做好这四点,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是合适的。”
  
  按照易纲的四点标准,今天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多缺位或越位的地方。但易纲对未来依然乐观。“在座的同学谁还有和他类似的忧虑,这是忧国忧民,这是好的”,他说“我邀请你们,将来有机会的话加入公务员的队伍。” 一时全场充满了笑声。
  
  有趣的是,易纲回答之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接过话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政府应当扮演更多角色。
  
  针对易纲的观点,林毅夫补充道,“这四项作用是基础,但是只有基础还不够。”他说:“如果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迁,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市场失灵是必然存在的。”
  
  由此出发,林毅夫进一步论述:比方说,一个处于劳动力密集阶段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与该地是否形成产业群聚关系紧密。产业群聚的形成,又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与产业进入的时间的影响。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行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无法全部解决,还可能出现过多私营企业同时涌入的情况,不能形成产业群聚。
  
  林毅夫以突尼斯和智利两国为例证。突尼斯在世界银行的企业经营指标排名全球第41位,智利排在第40位。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个排名无疑非常靠前。但两国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前者产业发展速度和创造就业速度缓慢,后者自70年代以后就基本上没有新产业出现。林毅夫解释:“它没有解决产业升级所必然带来的问题和市场的外部性。”
  
  反过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与政府对地方支柱产业形成的助推作用有关系。林毅夫表示,“两只手”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只“手”是以市场为基础,使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解决竞争和资源配置问题。另一只“手”是政府的协调,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对于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腐败、低效率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林毅夫也承认存在这些现象。但他认为“看问题还是应该看主流。”林毅夫表示,对于可能出现的不正常干预,可以用社会监督来应对,这样才能“让政府的助推发挥积极作用,尽量避免负面” 。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