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产经分析

消灭财富谁敢消费?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发布日期:2012-01-06
  2012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年份,提振内需成为重中之重。如果中国内需无法提振,则经济折戟;如果内需被有效提振,则经济新一轮腾飞。
  
  内需主要指提振居民消费,内需包括投资与政府消费,必须去除这一部分,减去通胀因素影响,我们才能对居民消费作出大致判断。2011年消费增长并不乐观,1到11月份增长17%,扣除物价增长因素之后,增长仅为12%。
  
  中国消费增长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财政收入增长,二是财产性收入成为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器。在这两方面,中国普通民众的财富被消灭。
  
  消灭财富使居民不敢消费。
  
  要让居民敢于消费,必须建立明确的财富增长预期,普通居民的财富增长高于CPI的增速,他们的财富不会被税费、股市、房地产、负利率所吞噬。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太快,使政府的投资与消费扩大,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从国内权威统计数据看,1993-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低至39.74%,降幅为9.7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68%增加至14.81%,增幅为3.1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即资本收益)由38.83%增加至45.45%,增加6.62个百分点。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5%,预计全年将突破10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3%。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0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仅增长7.8%,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仅增长13.6%。可见,劳动报酬在不断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在持续增加,资本所得在大幅提高。虽然中国的个体户等收入有可能被低估,但在整体财富分配过程中,政府收入多过居民是不争的事实。
  
  让证券市场成为中国普通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市场,最重要的是减少内幕交易、圈钱行为,让市场公平、公正,恢复市场正义。
  
  房地产与股市等资本货币市场,原本寄望让居民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让居民敢于消费,没有想到成为普通投资者财富的削骨场。房地产价格上升,使所有非房地产链条上的消费均受到致命打击。
  
  而股市成为扩大贫富差距的地狱。2011年股市整体市值蒸发了5万亿,却制造了数百位千万富豪。相信A股市场节衣缩食的投资者不会有提高消费的兴致,而一波波的股市新贵们却成为豪宅的最大买家。通过资本货币市场扩大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中国消费的畸形:一方面是奢侈品消费节节上升,另一方面是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改善型消费无法提振。
  
  另一个隐性的财富削骨场是负利率。中国的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庞大,利润高到“不好意思”,但普通储户却在负利率中消耗着自己的财富。按照某些测算,中国的银行每赚100元的毛利中,除去工资和税,净利就高达62元。银监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万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9087亿元,同比增长16.7%。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38亿元,同比增长35.4%。
  
  财富不断耗散,消费信心下降,消费自然难以提振。
  
  一个事实可以印证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政府家电等以新换旧政策的刺激下,2011年中国家电消费大幅上升。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8130万台,拉动直接消费超过3000亿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为了改变消费难振的局面,政府作出的努力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建立最低工资保障体制,以及基本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些都是中国必须的改革,但显然仅有这些改革还不足以转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不足以让居民敢消费。
  
  最低工资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在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后,2012年就业难题将会浮出水面。而建立最低社会保障体制是为了保障公民最后的尊严底线,无法直接拉动内需。
  
  提振中国内需很简单,消除负利率,改变房地产与证券市场的不公,减少享受财政公权者的人数,减少社会运作成本。
  
  与此相对的是,高福利是中国社会难以承受之重,贫富差距是中国社会陷入拉美化的最大陷阱,对行政投资权的迷恋是中国投资效率低下、社会运作成本上升的必然后果。中国需要市场化改革,放手让居民创富,不需要头痛医头的家电促销等局部麻醉手术。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